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正涡轮内增燃技术,即在涡轮内增加燃烧室,喷油再次燃烧,以提高热力循环性能。国外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了此项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涡轮内增燃技术的概念及射流涡流结构方案,即涡轮叶间燃烧室(TIB)。该技术利用周向二次射流产生的旋流离心力进行离心燃烧,在稳定燃烧的同时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氧化剂AP含量及粒径、燃速催化剂种类及含量、铝粉粒度、交联剂及工艺助剂等的调整,对硝酸酯增塑聚醚推进剂的燃烧速度和燃速压强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燃速在7.7~16.7mm/s(7.0MPa)范围内可调,静态燃速压强指数稳定在0.5,最低可达0.41。  相似文献   

3.
李兆民 《推进技术》1987,8(3):47-51,6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研究端面燃烧固体火箭发动机中药柱的燃速增大特性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在一些端面燃烧装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平面的燃烧端面往在演变成锥形燃烧面.实验表明: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推进剂中可移动组分的迁移,细颗粒在界面高度集中,以及推进剂的应变造成的.文中还介绍了控制燃速增大,避免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瞬态锥面的各种方法及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几种二茂铁衍生物挥发迁移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比较了几种二茂铁衍生物燃速催化剂(SD、RF、AF、FBB)的挥发迁移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挥发迁移大小次序为SD>RF>AF>FBB,并给出在比较实验条件下挥发迁移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高能固体推进剂燃速压力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竹林  冯增国 《推进技术》1991,12(5):40-44,70
本文根据双基系列推进剂的发展与演变,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CMDB推进剂燃速压力指数的各种因素并推论了降低高能固体推进剂压力指数的具体措施,这些讨论对于新一代硝酸酯增塑的聚醚聚氨酯推进剂燃烧性能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几种双核二茂铁衍生物挥发迁移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比较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双核二茂铁衍生物与单核二茂铁衍生物的挥发迁移性能与迁移对燃速的影响.结果表明迁移较之挥发是一种主要的影响.双核二茂铁衍生物比单核的迁移慢,在包复层中的共容增塑量低,但它迁移至包复层中的实际铁含量比单核的高.当推进剂中铁含量相同时,双核二茂铁衍生物的燃速催化效能比单核的高.从迁移性能与燃速催化效能来看,双核二茂铁衍生物中以DPFB为好.  相似文献   

7.
迁移学习是利用其他相关领域已有的知识解决给定领域问题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数据缺失对 准确建立状态评估模型的影响,从而为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以及维护决策等方面奠定基础。本文总结了航空航 天领域相关设备产品数据缺失条件下利用迁移学习实现运行状态评估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迁移学习方法在状 态评估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航空航天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最新参考,以便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 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二茂铁衍生物结构与其迁移性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二茂铁结构出发,简明地分析了产生迁移疵病的根源,是二茂铁的各向异性分子结构。又从分子间力来进行分析,得到增强付价键力和增大分子量可改善迁移性。最后从烷基化,含氧取代基化和桥结二茂铁衍生化来预估二茂铁衍生物结构与其迁移性关系。墩探讨具备应用现实性二茂铁类燃烧催化剂品种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评述了快速凝固粉末铝锂合金的塑韧性问题,概括地介绍了近年来在改善其塑韧性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空、天、海等复杂环境下的目标识别任务中,高质量的样本数据往往较少。特别是在干扰对抗环境下,某些特定领域的目标信息获取困难,可靠的标注数据较少。小样本问题对深度学习技术在目标识别任务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迁移学习为小样本不确定环境下的目标识别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针对小样本目标问题,以机载雷达等空天传感器信息对海面目标识别为例,介绍了迁移学习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对迁移学习在海面目标识别问题中的应用现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归纳了迁移学习在海面目标识别应用中的主要挑战。最后对可解释性及鲁棒性的海洋目标识别技术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发动机钛合金机件的阻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航空发动机钛合金零部件的燃烧问题 ,介绍了国外阻燃涂层和阻燃钛合金的研究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2.
含2,4-二羟基苯甲酸铋催化剂的双基推进剂燃烧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铅化合物是双基系推进剂中重要的燃烧催化剂,但其毒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外在研究对环境友善的绿色固体推进剂时,发现毒性极低的铋化合物对推进剂燃烧与常用的铅化合物具有相近催化效果,美国将2,4-二羟基苯甲酸铋用作双基推进剂燃烧催化剂来取代毒性较大的铅盐,以降低推进  相似文献   

13.
固体推进剂燃烧催化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思羽 《推进技术》1985,6(4):29-37
本文从各类固体推进剂燃烧的火焰结构比较出发,寻找燃烧反应中慢速因子反应的决速步骤。介绍了半导电性氧化物,无机与有机酸盐,络合配位化合物,与二茂铁类衍生物对固体推进剂燃烧催化原理。也介绍催化剂组合协同效应。由此引出探索更理想催化剂分子结构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温贮存及性能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相分离对NEPE推进剂力学性能、危险性能以及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在-20℃贮存条件下,增塑比小于等于2 8时NEPE推进剂存在相分离,相分离程度随增塑比降低及低温贮存时间增加而增大。发生相分离以后,NEPE推进剂的低温力学性能下降并且最大伸长率的波动幅度增大;NEPE推进剂的冲击感度显著降低,摩擦感度有轻微增加;NEPE推进剂在2 94~8 83MPa范围内的燃速升高了0 3~0 7mm/s。为了稳定NEPE推进剂的性能,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NEPE推进剂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15.
硝酸酯增塑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推进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TPU )软段中引入聚乙二醇 (PEG) ,以改善与硝酸酯的混溶能力。通过控制 PEG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 ,可使硝酸酯与 TPU的混溶比大于 4。采用溶剂法挤压成型工艺成功地制成了硝酸酯增塑的 TPU推进剂。此类推进剂的理论比冲为 2 598N· s/kg~ 2 648N· s/kg,燃烧性能优良 ,空白配方的压力指数为 0 .36,常、低温力学性能优异 ,可为硝酸酯增塑 ,加工温度较低。该推进剂是一个可以实现以挤压工艺生产的复合推进剂新品种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 ,对推进剂的热分解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旋转爆震燃烧具有燃烧过程自增压、熵增小、循环热效率高等特性,将其应用于航空涡轮发动机,有望实现发动机性能阶跃式突破。主要介绍了旋转爆震燃烧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总结了国内外旋转爆震燃烧技术、旋转爆震涡轮发动机性能和试验技术的研究现状,论述了旋转爆震燃烧加快应用到航空涡轮发动机上需要深化研究宽范围进气下稳定爆震燃烧组织、旋转爆震燃烧与上下游匹配等关键技术,并对中国旋转爆震燃烧航空涡轮发动机工程化应用提出了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实施专项研究计划、组建联合团队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硼(B)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点火困难、燃烧效率低的问题,为开发具有更高应用潜力的燃料,二硼化镁(MgB2)由于其出色的点火燃烧性能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MgB2在超导体、固体推进剂和储氢材料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介绍了MgB2的主要制备方法,重点对MgB2的热分解、热氧化特性和点火燃烧性能研究三方面对现有研究结果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二次射流流量变化和环境压力变化的工况条件,对涡轮燃烧射流涡流方案的影响进行研究。其中,二次射流流量变化时,环境压力保持101 325 Pa不变;环境压力变化时,二次射流流量保持0.014 kg/s不变。采用基于压力的隐式稳态求解器模拟涡轮内增燃燃烧室的流动与燃烧过程,并在模拟过程中应用尺度适应模拟湍流模型(SAS)。研究表明:随着二次射流流量的增加,射流涡流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化、总压损失增加、燃烧效率提高、污染物降低;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射流涡流燃烧室内温度分布不受影响,但总压损失降低、燃烧效率提高、污染物降低。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钛合金燃烧问题及涂层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航空发动机中钛合金零件的燃烧问题及其防护涂层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强调了在发动机中应用钛合金时考虑其燃烧问题的重要性,并对国内今后的防燃烧涂层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中铝团聚现象会引起诸如两相流损失、熔渣沉积、比冲降低和燃料能量释放不完全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铝团聚抑制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发动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中铝颗粒团聚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目前铝团聚抑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和总结了现有抑制方法的机理和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未来需要关注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