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各种制约近距平行跑道运行容量的因素,并对比单跑道容量评估方法,针对不同运行模式提出了容量评估思路。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运行方式提出具体的调整适用方法,为近距跑道的优化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定义了跑道入侵区,对主体和目标设定了七种运行状态,为了判定入侵是否发生和防止假告警,给出了判据标准。根据设定的运行状态和判据标准建立了运行状态判据矩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跑道入侵区和运行状态判据矩阵的跑道入侵检测算法流程。该算法对跑道入侵的典型场景能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3.
复杂终端区进场交通流优化排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终端区时空资源利用率,增强空中交通 运行效率,研究了复杂终端区进场交通流优化排序问题。通过深入剖析终端区进场定位点、 航路航线、多跑道系统等资源运行特性,综合考虑尾流间隔、移交间隔、多跑道运行间隔等 各类约束限制,以及最小化航班延误时间、最大化跑道运行容量、最小化终端区飞行时间等 优化目标,建立了复杂终端区进场交通流优化排序模型,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 传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选取上海多机场组成的复杂终端区进行实例验证,仿真实验表 明提出的优化方法相比先到先服务方法(First come first serve,FCFS),航班总延误时间 减少20.7%,终端区等待时间减少60.7%,终端区进场交通流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双跑道运行需要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传输通信网络作为支撑和保障系统,以实现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台站之间的生产调度和行政办公业务的互联互通。论文通过对传输网络现状和双跑道运行的通信需求进行分析,基于当前主流的光纤通信和SDH技术,为二跑道规划了一个既满足双跑道传输通信需求,又经济适用的622MSDH光传输网络。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以旅客总延误时间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多跑道机场离场航班排序优化模型,并考虑航路流控的影响,通过回溯算法求解,融合位置约束交换算法优先处理受流控影响的航班,最后采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例进行算例验证。与先进先出模式相比,优化后的离场模式降低航班延误时间效果显著,旅客总延误成本减少了44.81%,所提方法可显著提升多跑道协同运行能力,为当前多跑道机场的调度排序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以不牺牲优化算法所得到的跑道利用率为目标,研究飞机退出停机位的时间调整量与退出顺序的变化关系,得到一种基于跑道调度计划的停机位反推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优化和分析。研究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跑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CAAC于2009年下发的关于湿和污染跑道运行的咨询通告,明确了湿和污染跑道的相关定义,分析湿和污染跑道对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影响,并从航空公司飞行机组的角度,阐述运行所需的计算评估方法,总结藉以应对不利因素的飞行技巧。  相似文献   

8.
有关跑道入侵事故的调查显示,29%的跑道入侵是管制员运行失误造成的,而情境意识丧失是空中交通管制员运行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详细分析了跑道入侵中管制员情境意识丧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管制员情境意识保持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FAA、JAA和CAAC对湿和污染跑道运行的相关规章入手,给出了湿和污染等跑道的定义,详细分析了影响污染跑道着陆性能的因素,强调了在到达时进行着陆距离评估的重要性,并以空客A319为例进行了污染跑道着陆性能的分析,最后给出了湿和污染跑道着陆运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包络的两个基本模型,然后以北京新机场"3+1"、"4+0"跑道构型作为算例,分析构型对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跑道的运行效率不仅与跑道构型本身有很大关系,也受运行条件的制约。对于不一样的跑道构型,当运行参数保持一致时,其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即使跑道构型相同,运行模式的差异,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效率。  相似文献   

11.
考虑尾流影响的侧向双跑道机场的跑道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侧向跑道由于能够灵活面对强侧风的影响从而提高机场的效率,在我国大型机场的规划设计中逐渐推广。但是目前国内外在侧向跑道容量模型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对侧向跑道的跑道容量模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侧向双跑道系统,考虑了一组侧向跑道上航空器之间的尾流影响,通过计算尾流消散时间给出了侧向跑道航空器的放行条件,同时利用时序图得出在侧向双跑道系统中连续进场航空器间插入离场航空器的条件,从而构建出侧向双跑道系统的跑道容量理论计算模型;最后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跑道为算例,计算出尾流影响下侧向双跑道系统的小时容量,并给出航班起降架次表,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侧向跑道机场的跑道容量理论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下发了咨询通告《航空承运人湿跑道和污染跑道运行管理规定》(AC-121-FS-2009-33)。咨询通告给出了干、湿和污染跑道的定义并明确了相应的起飞着陆性能要求,强调了进行到达时着陆距离评估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法规对CJ1在湿和污染跑道的起飞性能和着陆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飞机燃油系统油量计算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飞机油箱满载状态下的油液实体为研究对象,将油液实体模型沿着高度方向进行“剖分”,找到实体模型每一剖分面上的面积中心点。提出了利用每一剖分面上的面积中心点来自动寻找和优化油量传感器的最佳敷设位置的方法,并给出了传感器浸液长度与剩余油液体积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并实现了飞行姿态导致的油量读数误差的分析方法。文中方法已形成了一个自动的分析软件模块并无缝集成于商用UG/II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为飞机油量传感器的设计和敷设提供依据。文中包含某型号教练机的油量计算与姿态误差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4.
机场离港运行的无序化造成滑行过程中的长时间排队等待及大量燃油浪费。为了减少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在已有的动态推出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了阶梯函数控制策略(Step function,SPC)和非线性函数动态推出策略(Nonlinear function,NPC)的一般形式,以离港成本为目标,建立了基于停机位等待惩罚的动态推出控制模型,在不延误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参数优化的蒙特卡洛仿真优化算法。通过北京首都机场实际运行数据对推出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并与无控制策略以及传统N-control策略的最优可达解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延误的前提下,提出的推出策略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平均滑行道滑行时间,NPC策略的离港运行成本和燃油成本可降低45.52%和54.23%,SPC虽然成本节省劣于NPC策略,但是其简单的操作方式可以为离港推出调度方式的改进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爬升速度是爬升阶段关键的可控节油点。首先分析爬升速度对爬升耗油的影响,然后建立爬升速度与爬升耗油的算例模型,通过波音的INFLT软件获得爬升相关数据,利用MATLAB实现插值计算得到其多项式函数关系,然后通过多次拟合函数的比较,确定爬升速度与爬升耗油量的拟合函数预测模型,最后对所得拟合函数进行验证并利用拟合函数获得最佳爬升速度。该方法的研究具有通用性,适合一般机型的航路爬升速度与耗油函数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考虑氧逸出的多舱燃油箱惰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到氧逸出条件下,用数值积分的方法建立了多舱油箱燃油冲洗的数学模型。以波音747中心翼油箱为研究对象,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各舱氧浓度分布随着通风换气次数的变化规律。与已有文献的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对比发现,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载油率和不同的通风形式下各舱的惰化效果。结果显示,随着载油率的下降,各舱达到给定氧浓度所需的换气次数增加。改变通风形式,对各舱惰化效果影响显著。提出在对多舱油箱进行冲洗惰化设计时,应将"最不利舱"的因素考虑在内。该研究可为多舱油箱惰化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泄漏量是微缝隙密封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燃油柱塞泵运行时配流机构密封面为楔形而非完全平行,为准确计算泄漏量继而分析燃油泵的容积效率,获得合适的密封缝隙高度,提出一种楔形密封缝隙的泄漏模型,推导了基于平行与楔形密封面间隙流动的配流机构泄漏量公式.该模型考虑了定密封件的结构尺寸和动密封件倾侧角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膜厚对配流机构泄漏流量的影响较大,楔形与平行密封泄漏量随膜厚增加差异增大,供油压力高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惰气对飞机燃油箱可燃性影响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可控耗氧型催化惰化技术为背景,采用微元计算法,建立了使用混合惰气的油箱气相空间平衡氧浓度数学模型。在考虑燃油温度、载油率、气体组分等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模型计算了平衡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关系,同时与使用富氮气体的油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采用混合惰气惰化油箱后,平衡氧浓度随着飞行高度增加而降低,而采用富氮气体惰化的油箱则完全相反。油箱载油率越大,气相空间氧浓度变化幅度越大。燃油温度增加,对采用混合惰气的油箱不利,但是对采用富氮气体的油箱有利。总体而言,使用混合惰气惰化油箱可有效抑制油箱气相空间可燃性随飞行高度而增加的不利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混合惰气地面惰化和预洗涤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战时航空油料的优化调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战时航空油料调拨的特殊情况,对油料调拨的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线性规划及网络的有关理论建立了战时油料优化调拨的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模型求解的程序化步骤,以便计算机实现。该模型及其求解过程具有通用性,适用任一战区,较好地解决了战时诸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以及油料供应点、运输线路遭到破坏等情况下的油料调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