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989年《中山文史》发表了赵荣芳著《香山航空人物录》专辑,有感于这是地方文史工作向专题化发展的突出成就,遂从《文史园里一新葩》为题发表过一点拙评。现在,又得读赵荣芳与李文光合著的《香山天将》,深感这是对《香山航空人物录》那朵“新葩”的艺术培育,正如关中人先生为该书《序》中所说那样,它“是作者在《香山航空人物录》的基础上,……以纪实文学体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国内,最早的女飞行员要算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的朱慕菲了,但她并未进过正规的航校学习,而是由飞行教练带飞出来的。那么,谁是中国航校第一位女飞行毕业生呢?从现有资料看,这要算是韩国爱国志士权基玉了。她出类拔萃,经历独特,富于传奇色彩,在中国和韩国航空史上都占光辉的一页。 权基玉,1901年出生于平壤。9岁那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了韩国。从此,反抗日本占领的斗争此起彼伏,延绵不断,小小的基玉受到了刻骨铭心的反日复国教育。1919年,韩国爆发了“三·一”独立运动,当时年仅18岁的权基玉,毅然加入了争取独立的斗争行列,她勇敢顽强,但不幸被捕。  相似文献   

3.
书讯     
《香山天将》首由赵荣芳,李文光编著,在广东中山报上进行了连载,现巳结集出版.本刊已收到该书书稿,该书以记实文学的形式,歌颂了孙中山先生的“航空救国”学说,并以  相似文献   

4.
邹耀坤被他的学生“打翻天印”(四川的俗语 ) ,抹去在开国大典时驾机飞过天安门的英名(详见《航空史研究》4 5期邹耀坤文《开国大典时我驾机飞过天安门》及《航空史研究》67期关中人文《欺世盗名之风不可长》) ,实在令人气愤。这些事不但过去有 ,现在也有 ,真是“无独有偶”了。你看 ,1999年 11月 15日《广州日报》A3版要闻《巨手挥师蓝天——人民空军航校的发端》,其中有云 :194 9年办起 6所航校 ,从地方高等院校选调教员 ,把人才培养作为创建人民空军的“龙头”来抓。好一个“从地方院校选调教员”!竟把当年办起 6所航校的大部分教员是从…  相似文献   

5.
姜老师:新年/新春好!刚刚收到您亲自寄来的历经磨难的大作《中国古代航空史话》,此书出版,值得祝贺.我立即拜读——“自序”写得极好,它让读者知道《中国古代航空史话》与中国航空一样,经历了许多许多曲折……;“自序”也是一篇带刺刀的檄文,声讨为数不少的大大小小崇洋媚外者!  相似文献   

6.
《光明日报》1984年6月29日在《科学与技术》专栏里,发表了姜长英同志的《为直升机正名》一文。作者认为,我们把不是飞机的直升机也叫做“××飞机”是错误的,可笑的,提出要为直升机“正”所谓“名”。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1996年10月6日,我收到我国著名航空史专家姜长英教授编著的一本小册子《中国古代航空史话》(简称《史话》),翻开一看,使我十分惊讶!这竟是一本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海峡两岸旅行了好几个来回,经过了30多年的奋斗和拚搏之后才出世的“难产儿”.一个新生的婴儿“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已经够长的了.而它——一本小册子,竟然“怀胎”30多年.难道它是一个“妖魔鬼怪”吗?我用半天的时间一口气把它逐字逐句地读完,竟产生了现在一只流行歌曲叫作《女人是老虎》的歌词中说的“小和尚,下山来”的感觉,通过调查,小和尚发现女人并不是老虎,不但不可怕,而且十分可爱!我读完《史话》觉得心情十分舒畅和骄傲,感到中国古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包括航空技术方面)远远超过洋人,有的领先几百年、有的领先一千几百年,对全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但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样好的作品,怎么就无人刊登呢?因此,我的心情象摔碎了的五味瓶一样,苦、辣、酸、甜、咸各种味道一齐冲进了脑门.  相似文献   

8.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当代科学、工业、国防等技术领域的关键部分,更是我国“七五”规划向“高技术”方向发展的重要内容。这里特向大家推荐一本高质、高价原版图书——《超精密加工技术实用》(译名——《超精密加工技术实用手册》。该《手册》由日本著名专家小林昭等集体编著,新技术开发协会出版。全书共分4章、50大节、244小节,约90万字。具体内容为: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超精加工概论,包括超精切削的设备、刀具、材料、测试、加工环境和  相似文献   

9.
我在《航空史研究》(22)上写过一篇《我要登广告》,说在抗日期间,我在《新闻报》上登过一个求职广告。广告登出了,但未见效果。四十年后,在1984年我又想登一个学术性广告,目的是“为直升机正名”。想纠正把直升机误叫成“直升飞机”或飞机的全国性错误。为了使广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读了《航空史研究》(57)的《再论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曾向》)一文,作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并无》)的作者的我实在深受鞭策:要认真注意不能“对历史文献疏于查阅”.《曾向》的作者,已在《冯如研究》的《“文献十一”考析》中,对《冯如小传》文献原文“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每向演说且冯君苦心于救国为问题”,以“当系排版、植字混乱和有脱、衍文及错字”为由,经加标点符号并“按文意推测”而改为“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还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不幸的是,《曾向》的作者把这“推测”改成的文段变成准确无误、不准存疑的文段,并以之为原文献的原文来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两篇原始历史文献均有孙中山向冯如‘苦心劝说’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拙作《空军航空博物馆“乐士文”l号飞机说明辨正》(载《航空史研究》)1995年第4期及1996年第2期,简称《辨正》,下同)从原始历史文献记载,有关人员(包括黄光锐、杨添霭、区润忠等人)的回忆,近人著述中有关宋庆龄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不同说法等方面,论定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1号飞机试飞.发表后,韩明阳、盂力发表了《为“乐士文——1号”飞机正史》(见第62期),(简称《正史》),以黄光锐、唐铎、杨添霭、区润忠等当年“亲身实践者”于70年后所作的回忆,否定拙作《辨正》中关于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主张,并“不客气地提醒”“想否定‘乐士文'1号飞机若干历史问题的先生们”,必须  相似文献   

12.
五年前 ( 1982年 9月 ) ,由姜长英教授撰著的中国航空史教材 ,分别以《中国古代航空史话》(中国航空史之一 )、《中国航空史料》(中国航空史之二 )和《中国近代航空史稿》(中国航空史之三 )为书名 ,分三册印行 ,主要供校内学生选修课使用 ,航空界及航空史工作者也都以能得到一本为快 ,早已赠、购一空 ,现要想得到 ,连姜老本人也无能为力了。现在 ,姜老对 82年的第一稿作了修改和补充 ,加了十几幅图片 ,写成新稿。以《中国航空史》为书名 ,收入“史料”和“史稿”两编 ,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发行了。这是航空界的一桩喜事 ,其影响不仅超出了…  相似文献   

13.
1949年春 ,香港《文汇报》和《华商报》均刊登了“区之雅”的一篇文章。他号召留港的航空技术人员到解放区 ,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服务。当时 ,我和香港、澳门及广州的十多位 ,原国民党空军 (下称原空军 )的航空技术人员 ,响应了“区之雅”的号召。我们曾在“原空军”担任飞行员 ,领航轰炸员和空勤机械员。都因不愿参加反共 ,反人民的内战 ,不做蒋介石屠杀解放区军民的帮凶 ,脱离“原空军”到港、澳和广州谋生。我们都是通过香港《文汇报》和《华商报》与“区之雅”取得联系。“区之雅”把我们集中起来 ,经过商议 ,决定成立“香港航空小组”(…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写过一篇《直升机和“直升飞机”》(1982.5《航空知识》),谈了直升机和“直升飞机”这两个航空名词的历史和发展,还说明这两个词儿并不相等,前者是正确的,而后者是错误的。现在这篇《飞机和“直升飞机”》可以说是前一篇的姐妹篇或续篇。  相似文献   

15.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以后,我所在广泛宣传、学习《条例》、并在掌握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按照《条例》的要求,结合质量体系考核,建立健全了我所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编写了《质量管理手册》,并严格按《手册》要求,在两个机型雷达罩研制过程中加强了质量管理,取得了实质性效果,实现了“两罩”研制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6.
自从鲍培德在姚峻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发出“遣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议论之后 ,航研界反响强烈。歌功颂德者有之 ,持批判态度的也不少。其中 ,也有人为之辩护。所谓“填补空白论”,明明是对姜著《中国航空史》的否定 ,而李明、曙光两位先生硬要说别人是“曲解”,是“指责”。那么 ,“填补空白论”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呢 ?照两位先生的诠释是 :“……·我 ·国虽已成为世界的航空大国 ,但 ·至 ·今却 ·没 ·有 ·一·部记载我国航空事业从起步到…  相似文献   

17.
按照林左呜总经理“要把科技期刊《航空发动机》做大做强”的指示,沐浴着中航工业集团成立的强劲东风,《航空发动机》双月刊现已成功发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值此之际,我代表主办单位——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向多年以来领导、指导和支持《航空发动机》办刊工作的各级领导、作者、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空军)航空博物馆研究员江东同志新著《鏖战蓝天——世界空战王解列传》,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丛书,读后很受启发.现将我撰对“米格王牌”飞行员的认识,作为引玉之砖献给大家,欢迎广大航空爱好者阅读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史研究》的主要宗旨应是研究。 1 998年第 4期 (6 3)“航空史话”栏目中《惨痛的教训》——对彭谦同志“回忆人民空军第一次战斗起飞”的补充和商榷一文算是应宗旨进行的研究。我觉得应向姜长英教授学习 ,过去他办杂志很注意刊登持不同意见的航空史研究文章 ,如对直升机和直升飞机的争论意见 ,他谦虚 ,不以权威自居 ,反对他的观点文章他照样刊登。他就很注意提倡民主研究 ,提倡争议 ,提倡民主辩论 ,“百家争鸣”嘛 !我认为越辩越明 ,越辩越正确、准确 ,对航空史史料的正确、全面有好处。学术研究应是民主、平等 ,畅所欲言 ,不论职位高…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重读大庆两个“铁人”的先进事迹。一位是大庆第一次创业锻炼成长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王进喜;另一位是为大庆二次创业.永攀石油科技高峰,为大庆油田长期稳产高产做出了特殊贡献,被誉为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王进喜说:“早日把祖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是我最大的心愿”。“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启民说:“跨过洋人头,敢为天下先,是我一生的追求”。“油田,我把自己全部交给了你”!看着这些豪言壮语,我深深地为他们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