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您组建的“北京全三维动力工程有限公司”,通常被叫做“三维公司”。为什么叫“三维公司”? 蒋院士:十年前,由中国科学院和当时的机械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发起组建了“北京全三维动力工程有限公司”,通常称为“三维公司”。公司的股东包括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几所大学和国内四家大中型汽轮机制造厂,所以,三维公司是产、学、研结合的,开发应用汽轮机全三维设计技术的高技术公司。叶轮机械流动是三维流动,如果考虑时间就是  相似文献   

2.
三维仿真动画的开发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柱塞泵三维仿真动画的开发过程为例,分析了三维仿真动画的特点及其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了三维仿真动画在三维建模、动作设置、动画渲染等方面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有冷却的涡轮叶片三维和准三维温度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瑾 《航空发动机》2002,(3):52-54,58
通过对二维、准三维和三维程序的开发和运用,对叶片的准三维、三维和二维温度场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各种计算结果的比较评价,为气冷叶片的传热设计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电子设备整机布线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设备三维结构模型的整机三维布线工艺技术。分析了三维布线技术在设计阶段和生产加工阶段的优势,给出整机三维布线设计流程,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空间布线技术和三维布线工程图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以某型无人机机载电子设备布线设计为例,验证了三维布线关键技术在产品研制中能够起到优化设计、简化流程、提高布线精度、保障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字样机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飞机数字化设计中 ,建立三维外形数模 ,实现三维设计、三维协调、三维预装配 ,生成全机数字样机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介绍了国内首次数字化样机设计在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进展情况 ,叙述了开展这项工作的技术基础、应用要点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三维后体尾喷管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旭照  倪鸿礼  周正  乐嘉陵  宋文艳 《推进技术》2009,30(6):687-690,716
三维后体尾喷管是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产生推力、升力的关键部件,需要精细设计,最大限度地提升三维膨胀过程中的气动特性。本文在二维后体尾喷管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三维后体尾喷管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参数化建模、三维喷管计算网格自动生成、空间推进CFD解算器及NSGA-II多目标优化软件等技术手段,对后体尾喷管三维构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后的三维后体尾喷管与原始喷管相比,推力和升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现实技术汇集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视觉和人的行为学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是一门基于多种学科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高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以及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表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军事仿真训练系统在飞行训练、海军潜艇训练、立体三维坦克作战指挥系统、立体三维直升机训练系统、立体三维海军作战指挥系统、立体三维实战演示系统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CATIA、VPM的结构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基于CATIA、VPM的结构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CATIA三维数字样机定义、VPM数据管理、三维标注及标准件库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探索实现结构三维数字化设计的具体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9.
航空结构损伤容限设计中的三维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三维断裂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航空结构损伤容限评定中的三维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详细分析了现行损伤容限分析的断裂力学基础、剩余强度评定、材料抗裂性能确定、常幅及谱载荷下寿命预测等重要环节中三维应力状态的作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给出了一些最新结果。并对介质、温度环境和载荷共同作用下材料失效中的三维问题等做了简述。最后提出了实现高可靠性损伤容限设计必须解决的三维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塔台管制模拟训练系统中,由于需要模拟机场平面上的复杂的三维场景,其中涉及到众多复杂的三维对象,包括不同类型飞机、跑道、跑道灯、滑行道、塔台、候机楼、机库、远处建筑物、地面车辆、天空和云彩等三维对象。对于如此众多的场景元素,根据各自的特点,将它们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绘制,并且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三维场景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的SiC抗氧化涂层对3D整体编织C/C复合材料的密度、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D C/C复合材料经抗氧化处理后,其密度、开孔率以及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SEM微观结构可以看出,其力学性能提高是由于气态Si渗入到材料基体内部,并与内部的C反应生成SiC,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材料中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12.
以几种不同的2.5D衍生结构织物为增强体,制备了法向增强、经向增强及经法向增强2.5D Si O2f/Si O2复合材料,比较了上述材料与现有2.5D Si O2f/Si O2复合材料的经向力学性能,并研究了经法向增强2.5D结构复合材料中增强纱比例、纤维体积分数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对织物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法向增强2.5D Si O2f/Si O2复合材料的经向力学性能较现有2.5D复合材料有显著提高,该材料在较低密度下(1.6 g/cm3),经向拉伸强度与现有材料(1.65 g/cm3)持平,且经向压缩强度接近现有材料的4.3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小型三坐标测量机的机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三坐标测量机的实际设计出发,通过对小型三坐标测量机的机械分析和实验,对三坐标测量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的分析和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三维五向圆型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分析及弹性性能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三维圆型编织的主要工艺,系统研究了三维五向圆型编织的纱线交织结构,建立了内部单胞和表面单胞模型。推导了单胞的几何特性、编织工艺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基于此模型,采用改进的刚度平均化方法,计算了三维圆型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参数,并与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分析了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弹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向圆型编织复合材料保持了四向圆型编织复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由于轴纱的加入,使得轴向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树脂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拉伸、弯曲、压缩等实验,评价了4种不同结构的三维机织角联锁织物增强的碳/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纤维体积含量相近的4种不同结构的3D机织复合材料而言,它们之间的拉伸、弯曲、压缩性能差异很大,在2倍左右;衬经纱和衬纬纱可以显著改善力学性能;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破坏-脱粘是3D机织复合材料最先发生失效的形式;带衬经衬纬的No.1结构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可以推断,改进界面结合力能大大提高3D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陈向明  姚辽军  果立成  孙毅 《航空学报》2021,42(10):524787-524787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但由于传统制造工艺的限制,复合材料依然无法应用于一些具有复杂构型的结构。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实现复杂几何形状复合材料结构的有效制造,从而进一步拓展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的成熟应用对于中国高端装备的制造具有重要意义。从力学性能角度出发,对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重点分析了打印温度、打印层厚度、增强纤维类型、材料堆叠方式、纤维体积含量、打印扫描间距等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讨论了3D打印复合材料在典型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及损伤演化规律,明确了影响/制约其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介绍了3D打印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分析预测方法,并对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 DIC)由于其非接触、全场化的测量方式,与其他光测方法相比,具有自动化、光路简单、普适性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多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中,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测量精确性不确定、高温实验测量误差大、大曲率物体可测面积有限等问题。综述了3D DIC在不同种类材料常规力学实验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3D DIC、传统引伸计测量结果及有限元模拟结果,验证该技术精确性;由于高温和大变形测量中3D DIC的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故重点介绍了高温散斑制备和多相机DIC等最新技术进展;指出在散斑对测量精度影响、微应变尺度测量、环境因素对测量效果干扰以及在军事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等方面还需对3D DIC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high speed, the rotor of magnetically suspend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MSPMSM) suffers great thermal stress and mechanical stress resulting from the temperature rise problem caused by rotor losses, which leads to instability and inefficiency.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temperature field coupling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structure,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 rotor is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design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Firstly, the temperature field is calculated by the 2 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MSPMSM and the method of applying the 2 D temperature result to the 3 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motor rotor equivalently is proposed. Then the thermal–structure coupling analysis is processed through mathematic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in which the 3 D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precisely in a way and approaches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state further. Moreover, the impact produced by the temperature and structure on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is analyz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motor rotor is established with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NLPQL selected in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Through optimization,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onents in the motor rotor increases obviously and satisfi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 which to a great extend enhanc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SPMSM rotor.  相似文献   

19.
刘振国  林强  亚纪轩  胡龙  王一博 《航空学报》2016,37(7):2225-2233
通过单向静力拉伸试验研究了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耳片接头的力学性能。试件选用T700-12K碳纤维采用四步法编织预制件,以TDE-85环氧树脂为基体,经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固化成型。对两种几何尺寸、两种孔加工方式(编织预留孔和机械制孔)的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耳片接头试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尺寸三维全五向编织预留孔接头的承载力是机械制孔接头承载力的6倍;对相同孔径及厚度的耳片,增大耳片宽度能大幅提升耳片承载力,但并不能显著提高其初始破坏载荷。  相似文献   

20.
机械设计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的手工绘图转向计算机绘图,大大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二维CADCAE技术的普及结束了手工绘图的历史,对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CAD/CAE技术正从二维CAD/CAE向三维CAD/CAE过渡。为此介绍并讨论了三维CAD/CAE技术及其在内燃机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