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法国决定在巴西正北方向、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兴建法国航天中心,以取代它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的哈马基尔发射中心。1966年开始动工兴建,1968年4月部分投入使用,首次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1970年3月,法国钻石B火箭在此进行了首射。1970年11月发射了一枚欧罗巴2火箭,但因起飞后出现故障而失败了。1975年,新成立的欧洲空间局抓总研制新的阿里安火箭。该人箭也要从库鲁发射,因此决定将原来的欧罗巴2发射场改建为阿里安发射场,并于1979年底成功地发射了一枚阿里安火箭。1981年又开始兴建阿里安第二发射场,1985年投入使…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信息》2009,(3):27-33
早期经历:她从事过多种学术工作:1963年~1964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化学系当助教;1964年~1966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医学研究基金会当高级实验室技师;1966年~1968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俄克拉荷马市的克尔-麦吉当药剂师;1969年-1973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保健科学中心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当毕业生助教。  相似文献   

3.
《航天》2009,(8):41-42
1989年1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6位教授访苏时,在莫斯科航空学院亲眼看到了当年匆忙研制的登月舱和用于把2名航天员从月球送回地球的飞船。主人在沉默20年之后坦率告诉客人:这些是为了抢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而研制的。苏联原计划于1968年12月实现载人绕月飞行,但被美国阿波罗8号在1968年12月初抢先实现了绕月飞行。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又率先登月成功。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性突破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技术、卫星再人防热技术和卫星回收技术等一道道难关后,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终于由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它在轨道上运行了3天,11月29日按预定时间返回了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5.
SRAM是“近程攻击导弹”的英文缩略语。SRAM的射程为160公里,是相当出色的空对地导弹。SRAM这个名称会使人误认为是战斗机和攻击机上装备的战术导弹,其实SRAM是B-52轰炸机携带的相当重要的战略导弹。 1964年美国空军提出要研制SRAM,1966年10月波音公司中选为研制的主承包商。1976年12月开始用B-52轰炸机进行SRAM的非动力投放试验,1969年7月开始进行动力飞行试验。1970年4月SRAM首次从FB-111上发射,试验进展顺利,原计划发射39枚,而  相似文献   

6.
“阿波罗”计划1960年7月美国航空航天局为地球轨道和首次“阿波罗”飞船指挥舱从肯尼迪角入轨提出3人“阿波罗”飞船计划;飞船和火箭的同时研制正取得长足进展之际,1967年1月27日,在肯尼迪角做地面试验的一艘飞船上的线路产生的电弧引发了一场大火,100%的纯氧大气使得这场火灾成为灾难性的,导致在场参加试验的3名航天员格里索姆、怀特和查菲被烧死,“阿波罗”计划的首次载人飞行推迟18个月。1967年11月9日,“阿波罗”/土星-5组合(被命名为“阿波罗-4”)成功完成了首次无人试飞。1968年1月,“阿波罗-5”的无人试飞成功地测试了登月舱系统,包括上升和下降助推系统在地球轨道的点火;1968年4月,“阿波罗-15”的无人试飞(阿波罗/土星-5组合的第二次试飞)仅取得了部分成功,“Pogo”效应(纵向振动)影响了第一级。尽管如此,首次载人飞行(阿波罗-7)于1968年10月如期进行,而仅在9个月后,阿波罗-11成功地完成了辉煌的首次登月飞行。  相似文献   

7.
杭仁 《航天员》2009,(4):35-37
“阿波罗”登月工程的脉络 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始于1961年5月。1969年7月20日首次实现了登月梦想,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静海区,并相继走出舱外,在月球上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引起全世界震动。  相似文献   

8.
1969年7月20日,迈克尔·柯林斯在指挥舱“哥伦比亚”号中环绕月球飞行,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驾驶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并发表感慨:“对个人来说那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这个伟大的举动同时发生在他们人生的第39个年头,他们胜任了这个伟大的任务。我们从他们的档案故事中明白,成功者自有成功的道理。在他们返回地球后的讲话中,我们更看到3个优秀航天员身上所具备的崇高理想、宽阔胸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在俄罗斯的核武库中,SS-18液体洲际导弹是世界上最大的导弹。苏联从1969年9月2日就开始研制这种洲际导弹,1975年12月30日开始装备部队。该导弹一问世,北约就将其称作"撒旦"(恶魔),从中我们不难听出"畏而敬之"之意。进入新世纪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财政困难等原因使SS-18被不断延寿,服役期延长到2014年。SS-18是否有升级换代产品?它的升级产品是什么样?——这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  相似文献   

10.
正50载栉风沐雨,50载春华秋实。从1967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国航天光学遥感器的研制已经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1967年11月,由王大珩院士带领全国的专业人才,在北京成立了我国第一支航天光学遥感器的研制队伍——"6711工程组",它标志着我国航天光学遥感器的研制正式起步。十年磨剑,1975年工程组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装载的胶片型相机,使我国成为  相似文献   

11.
航天短讯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发布据《中国航天报》2023年4月26日报道,24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发布。天问一号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历时约8个月,对火星表面实施了284轨次遥感成像,实现了火星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12.
一、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进入太空时代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时代。从此,航天空间科技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公斤,初始轨道参数是: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倾角68.5度,运行周期114分钟。其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二、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掌握返回技术名列世界第三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  相似文献   

13.
火星探测史     
《航天员》2007,(5)
1962—1975年间人类的火星探测第一阶段1962年11月,前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千米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火星探测的开端。1964年11月,美国向火星发射"水手"4号飞船,并于1965年7月,飞近火星。1965年7月,拍摄回21幅照片。1965年,前苏联发射的"探测器"2号与地球失去联系,其探测情况没有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英国是被大西洋包围的英伦三岛,因此发展海军力量,特别是发展核潜艇就有着特殊的意义。早在1964年英国就开始建造“声望号”潜艇,并于1968年投入使用。到1969年英国又建成了“决心号”、“反击号”  相似文献   

15.
1979年4月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访问莫斯科时,与苏联达成了联合载人空间飞行的协议。这是苏联继1975年7月苏美“联盟-阿波罗号”对接飞行后第二项与西方合作的项目。今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礼炮7号”轨道空间站(商发278×219公里、周期89.2分钟、倾角51.6度),从而实现了预定在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航天员》2014,(4):F0002-F0002
图为1969年7月2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中央太平洋恢复区,欢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阿波罗”ll号航天员顺利返回地面的情景。图中舱内航天员从左至右依次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1,(9):3-3
本刊讯 9月 6日,在中国航天创建 45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在北京隆重举行了该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命名揭牌仪式。国防科工委副秘书长孙广运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夏国洪出席了揭牌仪式,并为新牌揭幕。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是 1999年 7月 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一分为二组建的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中国航天事业在她创建的 45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学习到具备完善的科研体系和研究开发能力,始终肩负着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 民经济建设的重任,其…  相似文献   

18.
自1992年以来,开始了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的发射。第一颗星于1992年8月9日发射升空,8月25日成功回收。第二颗星于1994年?月3日发射升空,7月18日成功回收。1996年10月20日又发射了第三颗星,11月4日回收,再次获得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第三颗星于1994年11月确定主任务技术状态,1995年5月确定搭载技术状态。1995年10月完成星上设备齐套,1996年4月完成卫星总装,6月20日完成工厂电性能测试,7月2日完成整星振动试验。卫星于8月8日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9.
9月26日阿里安空间公司宣布,原计划11月份恢复的阿里安5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推迟至明年1月。今年7月12日,阿里安5运载火箭进行双星发射任务时,由于上面级发动机不稳定燃烧致使卫星进入了不可用的飞行轨道,并最终导致发射失败。为此,阿里安空间公司决定对后续的阿里安5运载火箭进行改进,改进项目主要集中在飞行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前NASA正在设计一种小型带翼航天器,称作HL-20人员运载系统(PLS)。它与苏联在80年代进行过4次轨道飞行的缩比型航天飞机极其相似,而苏联的这种缩比型试验飞行器似乎又派生于美国在1966~1975年间试飞的一些升力体式飞行器,如诺斯鲁普公司的HL-10、M2-F2和M2-F3以及马丁公司的X-24A和X-24B等试验机。 1990年9月,NASA展出了HL-20的全尺寸工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