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面向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首先扼要介绍了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所有面向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和星图预处理,然后详细论述了本文提出的基于旋转和比例不变点特征松弛匹配算法的一种新的面向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在第三部分通过仿真试验检验了新算法的性能.初步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星模式识别算法性能优良,具有实用价值.最后讨论了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面向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首先扼要介绍了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所有面向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和星图预处理,然后详细论述了本文提出的基于旋转和比例不变点特征松弛匹配算法的一种新的面向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在第三部分通过仿真试验检验了新算法的性能。初步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星模式识别算法性能优良,具有实用价值。最后讨论了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星30C、30E和37FM三种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结构,给出了各种分析结果,并报导了鉴定试验的累积数据。  相似文献   

4.
对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星星掩星接收机设计实现进行了研究.给出星星掩星探测原理和设计的掩星接收机.性能和地面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掩星接收机各项性能指标优良,灵敏度高,满足中俄联合火星电离层无线电掩星观测试验高精度的探测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编队飞行卫星星间通信测距时间同步地面验证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地面验证方法,包括有线测试和无线测试,能够系统充分地验证星间通信测距时间同步的静态和动态功能性能,适用于采用双向单程伪距原理进行测距的主从式多星星间测试。有线测试中通过信道模拟器和可调衰减器模拟星间远距离,可验证待测系统的静态性能,微波暗室无线测试、车载无线测试模拟星间相对运动,可验证待测系统的动态性能。龙江卫星的星间通信测距单机采用本地面试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地面验证方法简单易行、误差可控,可用于组网卫星间的通信测距时间同步功能和性能验证,可为编队卫星星间通信测距时间同步功能和性能的地面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球静止轨道高精度星敏感器温控系统对象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开关+增量式比例积分(PI)控制算法的精密控温方法。基于Matlab,TMG软件,验证了不同工况下控制器对被控温度的调节性能,分析了控制算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讨论了控制周期选择,用地面试验验证提出的精密控温技术对星敏感器温度的控制性能。仿真分析和地面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温技术具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可满足星敏感器的长期精密控温要求。  相似文献   

7.
真空热试验中通常使用红外灯阵作为整星试验和太阳电池板试验的外热流模拟装置。文章从平面灯阵的研究出发,建立了使用红外灯阵作为外热流模拟装置时到达被加热面热流密度的计算模型,对影响热流密度均匀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红外灯阵优化设计方法,以提高热流模拟时卫星表面的热流密度均匀性。研究结论可以用于指导真空热试验所用红外灯阵的工装设计。  相似文献   

8.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5,(3):138-143
<正>风云二号G星交付用户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5年4月30日报道,风云二号G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风云二号G星是风云二号03批业务卫星工程的第二颗星,于2014年12月31日成功发射。根据在轨试验大纲,相关部门对风云二号G星和地面应用系统进行了全面试验,在轨试验结果表明,星地系统接口协调、匹配,运行稳定,实现了原始云图获取,展宽云图生产、广播,数据收集和太空环境监测等全部业务功能。除卫星4年工作寿命尚待在轨考核外,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研制要求,总体性能优于03批第一颗卫星。风云二号G星的投入业务运行,对于保障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  相似文献   

9.
GEO卫星GNSS导航在轨长期性能验证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冰  刘蕾  王猛 《上海航天》2017,34(4):133-143
为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自主导航性能进行验证,用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实际在轨工作数据,在我国首次对GNSS导航的长期在轨性能进行实测和试验,并对导航精度进行评估。介绍了GEO上GNSS导航原理和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的GNSS导航系统。设计了转移段(GNSS天线未展开)和定点后GNSS天线展开前后的导航性能试验。给出了转移段GPS/GLONASS的可用星数、GNSS的位速解算结果,以及定点后GNSS天线展开前后GNSS捕获的星数与可用星数、位置精度因子和位速精度,并说明了性能试验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转移段,在GNSS接收机在部分弧段可捕获到导航星4颗以上,位速解算结果正确,且位速一致性好,GNSS导航系统可用;定点后GEO上观测到的GNSS星数量满足自主导航使用要求,获得的位速精度符合仿真预期,GNSS天线展开后位置精度因子和位速精度明显优于展开前。连续48h数据获得的实测位置精度优于30m,速度精度优于0.05m/s。本次在轨试验证明了GNSS用于GEO轨道卫星是可行的,为我国高轨卫星自主导航和在轨自主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人机的测控天线试验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航天装备的快速发展,航天测控装备试验鉴定对试验条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无人机作为重要的配试设备,在装备性能鉴定、测控设备标校、复杂战场环境模拟和通信中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设计了地基装备试验鉴定评估系统,探讨了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测控设备试验鉴定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鉴定方法,并对基于无人机平台搭载的多基线测量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平台的试验鉴定系统能够为测控设备的精度鉴定提供高精度标准数据,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热功率模拟系统用于测试整星热平衡试验时模拟星上各设备热量分布情况,以检测整星的热控系统性能。本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组成单元处理系统,采用控制器局部网(CAN)总线组成通信网络,通过计算机对每一路功率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功率曲线进行调控、巡检、记录。  相似文献   

12.
电子对抗设备的性能试验和鉴定同其它电子设备有不同的地方,它们需要一个复杂、真实的电磁威胁环境,缺乏这样的环境我们就无法准确地评价设备的性能.其它如干扰和抗干扰战术的研究,鉴定电子设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中的性能, 鉴定敌方武器系统的电子对抗性能等也都需要这类电磁环境.过去,上述试验都是使用专门的飞机进行飞行试验,形成和实战接近的威胁环境,直接测试和评价系统的性能.但这样的大型试验周期长、经费高、受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一般都在定型鉴定阶段进行这样的大型试验,而在其它时候要进行电子对抗设备的试验只有依赖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的结构复杂化与表面热光学性能差异,使得航天器热平衡试验中对大型太阳模拟器的需求越来越大。文章根据离轴式太阳模拟器的结构,分析了使用太阳模拟器进行热平衡试验时,真空容器中附加外热流的来源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并通过建立热控星模型和容器与热控星的联合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给出温度分布结果,进而提出相应的试验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秦伟泽  李秉尚 《上海航天》2005,22(Z1):61-64
阐述了风云二号(FY-2)C星测控分系统应答机子系统的功能,以及载频中心频率、工作体制、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馈线损耗、发射性能和功耗等主要技术指标.给出了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了C星应答机的倍频链电路、调制器、选用固态功率放大器(SSPA),以及功率合成器放电余量增大等设计改进.试验验证及在轨运行状况表明,C星应答机工作正常,所作技术改进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5.
1998年3月23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空间中心,阿里安4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SPOT4地球观测卫星。 SPOT 4主要由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负责。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挽回SPOT 3的失去的成像能力和作为向SPOT 5过渡的桥梁。SPOT 3于1996年发射升空,由于陀螺仪失效  相似文献   

16.
星外管路多层隔热组件热参数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利用整星热平衡试验数据确定星外管路多层组件热参数的方法,解决了以往星外管路热设计在地面热试验验证不充分的难题。以某卫星星外管路为例,通过对星外管路试验状态模型的修正,确定了星外管路多层隔热组件热参数,并分析了星外管路的在轨极端温度。根据确定的星外管路多层隔热组件热参数计算出的星外管路温度,与在轨温度数据符合较好,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热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热控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试验技术,提出采用分段周期循环法进行整星的瞬态设计分析。介绍了为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而进行的整星瞬态热试验方法。在轨两年多的飞行遥测结果表明,热控分系统方案合理,设计正确,工作稳定,性能良好,大部分仪器的温度控制在17℃~28℃范围内,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最近研制的轻质纤维/金属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用的高强度碳纤维已通过了试验鉴定。对碳纤维性能、小试验气瓶性能、圆筒体性能、球体性能和低温贮箱性能等也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与金属压力容器及其它纤维/金属压力容器结构进行了比较。碳纤维/金属圆筒压力容器和球形压力容器与以前性能最好的凯夫拉49/金属复合材料结构相比,其实际性能提高23%以上。  相似文献   

19.
星载某设备高阻接地设计对整星电磁兼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新的使用需求,星载某设备的接地设计由壳体直接接地改为采用高阻接地。文章采用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的方法,对该设备采用高阻接地的设计后对整星电磁兼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专项试验验证方法,在故障模拟仿真卫星平台上实施了试验验证。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都表明,此设备采用高阻接地的设计不会对卫星整星的电磁兼容性产生明显影响,可作为后续其他卫星型号采用此类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型动态星模拟器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以液晶光阀为核心器件的小型动态星模拟器方案,采用光学拼接方法克服了其小型、动态的难点,并通过原理性试验加以验证,最后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