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锈钢材料中的硅含量。介绍硅的最佳测定条件以及线性范围的浓度,在样品测定中对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实验表明: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高、干扰小、选择性和重现性好,步骤简单、操作容易、分析周期短。测定样品含硅量10μg/mL~60μg/mL(n=6)时,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标准加入回收率均为97.0%~103.0%(n=6),适用于不锈钢材料中硅含量的测试,达到了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运用AIR-C2H2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镉镍电池正极浸渍液中钴含量的测试,分析了钴最佳测定条件以及呈良好线性范围的浓度,同时对样品消化处理条件,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重现性,干扰小,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掌握等特点。对样品然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6),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0%-102.0%(n=5)范围内,达到了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全适用于镉镍电池正极浸渍液中钴含量的控制分析和样品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变形高温合金中的钛含量。考察了钛的最佳测定条件以及线性浓度范围。在样品测定中对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干扰小、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分析周期短等优点;测定样品钛含量在10-60 mg/L时,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10);标准加入回收率均为97.2%-98.3%(n=6);该分析方法适用于变形高温合金中钛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DL-18铝合金多元素ICP-AES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引进的OPTIMA-3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光谱仪(ICP-AES)。对DL-18铝合金中15种杂质元素进行测定方法的研究。对样品的溶解、元素波长、载气流量、辅助气流、观察高度等工作条件进行试验,选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各元素工作曲线相关系数为0.9963-1.0000。通过对拟定方法测试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系统试验,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符合GB5871-86元素含量所允许偏差。该方法已经用于日常分析试验.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制备 La3+掺杂 Ni0.35 Co0.15 Zn0.5 Fe2 O4,并研究不同掺杂量对样品微观结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通过 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研究了样品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与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对样品的静态磁性能及在1~12GHz 的电磁参数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不同厚度(3 mm、5 mm、8 mm)下材料的反射损耗。研究表明,适量掺杂 La3+能够提高 Ni0.35 Co0.15 Zn0.5 Fe2 O4铁氧体的吸波性能,并使吸收频带向高频移动。其中样品 Ni0.35 Co0.15 Zn0.5 La0.04 Fe2 O4与石蜡混合厚度为5mm 时,最小反射损耗为-28.4dB,小于-10dB 带宽为3.7GHz。  相似文献   

6.
】人发样品是生物类有机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Ca,Mg,Cu,Pb,Fe,Zn元素时,采用硝酸:高氯酸=4:1消解体系,电热板加热常压消解大约2小时,样品呈湿盐态.以去离子水稀释定容,测定溶液为无色、透明,分别上机测定以上各元素.本测定方法技术关键在于消解温度不得超过250℃,消解完全后要赶尽高氯酸.测定Ca、Mg时,用0.1%SrCl2水溶液定容,以消除共存物的干扰.对各元素的仪器测定条件要仔细优选,确定最佳工作状态,做吸光度—浓度曲线,确定人发样品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定期测定飞行员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可以对飞行员生理与心理状态的早期变化做出予警,及时防治,以保障飞行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碳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20%、40%和60%的高致密Cf/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含量对其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热膨胀特性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iO2基体及20%Cf/SiO2复合材料中,SiO2仍保持非晶态,碳纤维含量为40%和60%时,SiO2发生部分析晶;Cf/SiO2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断裂应变,随碳纤维含量增加均呈现先降低后又增加的趋势,而弹性模量则先增后降;60%Cf/SiO2表现出明显伪塑性;碳纤维含量增大,使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成倍增加,抗氧化性变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类似于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Ba2Ti9O20/PTFE高频基片复合材料,通过DSC研究PTFE的结晶行为,SEM及三点弯曲法分析了组织结构特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Ba2Ti9O20的加入提高了PTFE的结晶温度,其粒子均匀分散在PTFE树脂基体中,随其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单调升高,当其含量达到30%,(体积分数)时两项性能均达到峰值,分别为16.4MPa,4.6GPa。  相似文献   

9.
以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纳米SnO2及其不同比例的铜源掺杂物。采用热分析(TG-DTA),XRD等手段对其产物进行表征,利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掺杂产物的气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ol-gel法制备掺杂SnO2的气敏性能,同时受铜源和掺杂量的影响,且掺杂产物对乙醇不很敏感,但在150℃工作温度下对0.005%的H2S具有36367倍的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空气中一甲肼监测的固体吸附/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生 《推进技术》1997,18(6):93-97
研究了用固体吸附和分光光度监测空气中一甲肼浓度的方法,试验了标准气、采样管、比色酸度范围、温度、光强和干扰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研制成的固体采样管富集采样,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作显色剂,在470nm波长,2cm光径的比色皿,采集100L气样时,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031mg/m3,平均变异系数0.036,平均相对误差5.5%,测量范围为0.010mg/m3~2.50mg/m3。  相似文献   

11.
通过拉伸测试、冲击测试、硬度测试、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2Cr16Ni2MoN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钢采用低于1000℃的固溶温度,组织中存在未溶的(Cr,Mo)23C6,当固溶温度高于1100℃时,马氏体板条明显粗化,均对钢的力学性能不利,钢比较适宜的固溶温度为1040℃.该钢时效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中析出与基体共格的(Cr,Fe,Mo)2C碳化物.钢经1040℃固溶,560℃时效可以获得较好的强度与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和局域密度近似(LDA),计算了压力对Li1/2TiS2的形成能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Li1/2TiS2体系在压强为3GPa时形成能最小,体系最稳定,之后体系的形成能随压力的增大而单调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导带向高能移动而价带向低能方向移动,体系费米能级上的态密度增大,各个态密度峰值降低且数目增多;光学参量峰值的位置与介电函数虚部的峰值位置很接近,随着压力增大,均向高能方向移动(蓝移),且峰值升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碳热还原氮化SiO2的方法在1 500℃制备了Si2N2O,并通过XRD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Fe2O3对合成Si2N2O的催化作用及机理。Fe2O3对Si2N2O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加入少量Fe2O3可以使SiO2的转化率达到100%。Fe2O3的催化机理为:一方面,Fe2O3被C还原为纳米铁单质,并与Si形成Fe-Si液相,该Fe-Si液相可溶解SiO2和C颗粒,促使SiOC中间相在较低温度下形成,从而显著降低碳热还原反应的开始温度。另一方面,Fe-Si液相中的CO2与FeSi反应,通过形成SiO和CO而加速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碳酸锂、硝酸铝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丙烯酰胺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多组分氧化物Li2O-Al2O3-SiO2(LAS)微晶玻璃超微粉末,并掺杂了稀土氧化物La2O3。将粉体压制烧结得到微晶玻璃块体。用IR,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掺杂对微晶玻璃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实验表明:La2O3的加入使微晶玻璃的相变温度降低到900℃;掺杂后微晶玻璃的粒径减小;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的Li2O-Al2O3-SiO2(LAS)微晶玻璃热膨胀系数达到10^2数量级,掺La2O3,使Li2O-Al2O3-SiO2(LAS)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电沉积法制备的CuInS_2(CIS)薄膜存在S元素含量不足以及微观形貌差的问题,通过在普通镀液中加入SiO_2溶胶,采用一步电沉积技术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Cu-In-S预制薄膜,镀液的主要组成为金属盐、硫代硫酸钠和不同浓度SiO_2溶胶.在空气气氛中对Cu-In-S预制薄膜进行退火处理以获得多晶的CIS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及开路电位对CIS薄膜的结构、形貌、成分组成及光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O_2溶胶浓度为4 mL/L时,得到的CIS薄膜的结晶度提高,同时,SiO_2溶胶作用下得到的CIS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组成和光响应性能都得到改善.因此,镀液中加入SiO_2溶胶有利于提高CIS薄膜的性能,尤其是浓度为4 mL/L时,性能提高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体改性的方法,向AlCl3溶胶中添加ZrO2粉,制得含ZrO2的C/Al2O3复合材料,探讨了添加ZrO2对C/Al2O3多功能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ZrO2,可产生基体的相变及在基体内产生微裂纹,这可改善C/Al2O3陶瓷基体间界面性能,提高材料强度,降低材料热导率.同时对ZrO2添加量进行了优化处理,最终确定ZrO2的最佳含量为1%(质量分数),使材料强度值提高39%,材料热导率降低至0.902 W/(m·K)以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La2Zr2O7的结构及作为热障涂层材料的热力学性能;综述了国内外制备La2Zr2O7粉末的方法及其工艺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论述了La2Zr2O7用作热障涂层的优缺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几种不同的2.5D衍生结构织物为增强体,制备了法向增强、经向增强及经法向增强2.5D Si O2f/Si O2复合材料,比较了上述材料与现有2.5D Si O2f/Si O2复合材料的经向力学性能,并研究了经法向增强2.5D结构复合材料中增强纱比例、纤维体积分数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对织物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法向增强2.5D Si O2f/Si O2复合材料的经向力学性能较现有2.5D复合材料有显著提高,该材料在较低密度下(1.6 g/cm3),经向拉伸强度与现有材料(1.65 g/cm3)持平,且经向压缩强度接近现有材料的4.3倍。  相似文献   

19.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La2Zr2O7热障涂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热障涂层材料YSZ耐温性能和隔热性能的不足,以ZrO2和La2O3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法合成了烧绿石结构化合物La2Zr2O7,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法在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La2Zr2O7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成分,并对其显微结构、热物理性能与传统YSZ热障涂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a2Zr2O7涂层成分处于P结构范围内,呈典型的柱状晶结构,柱状晶头部呈明显的金字塔形状.与传统YSZ柱状晶相比,La2Zr2O7涂层的柱状晶紊乱度更大,尺寸更加细小,并且柱状晶上的树枝状亚晶更多.在25~1200℃范围内,La2Zr2O7涂层的热导率最大为0.985W/(m·K),最小为0.796 W/(m·K),大大低于同条件下的YSZ涂层.低本征热导率、小柱状晶直径、大紊乱度、密度轻及高孔隙率是造成La2.Zr2O7涂层低热导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ZrOCl2·8H2O 为锆源,以环氧丙烷( PO) 为凝胶促进剂制备ZrO2 凝胶,将ZrO2 凝胶置于正硅
酸乙酯乙醇溶液中老化,再结合高温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SiO2 改性ZrO2 气凝胶。通过对比ZrO2 气凝胶和
SiO2 改性ZrO2 气凝胶高温结构转变讨论了SiO2 改性对ZrO2 气凝胶高温结构的影响。采用FT-IR、XRD、SEM
和TEM 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高温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正硅酸乙酯乙醇溶液老化ZrO2 凝胶后,在ZrO2
凝胶粒子表面形成了一层SiO2 包裹层,这层SiO2 包裹层显著抑制了ZrO2 的扩散、成核和生长过程,高温稳定
性得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