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级中继和技术卫星”(ARTEMIS)是欧洲空间局数据中继和技术卫星(DRTM)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ARTEMIS和数据中继卫星(DRS),Artemis工程的主要包商是意大利的ALENIASPAZIO(ALS),它领导了一个由若干欧洲和加拿大的大型公司组成的工业财团,ALS目前正在制造这颗卫星,预计1998年中作好发射准备(发射时间已推至2000年-译注)。本文第一部分介绍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数据中继试验卫星系统(DRT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国家航天开发局(NASDA)已经在1995年使用工程试验卫星(ETS)-VI进行了轨道间通信的基础实验,在ETS-VI实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发射通信与广播工程试验卫星(COMTES)。继ETS-VI和COMETS之后,NASDA计划用两颗数据中继试验卫星(DRTS)进行高速率数传网络操作实验。DRTS预计于2000年前后由H-Ⅱ火箭发动射升空,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地球观测国际空间站等日本航天  相似文献   

3.
我国卫星数据中继系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先分析比较了当前几种调制解调体制的基本优缺点,然后针对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具体需要,提出了适合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调制体制的建议,在文章的后半问好,讨论了高速TCM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提高中继卫星系统数据传输实时性为目标,通过构建数据分发原型系统,分析了用户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从3个方面分析了服务器内部数传时延产生的机理,针对时延产生的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并通过原形系统测试,验证了这些优化措施对提升数传实时性的效果。本文结论对指导中继卫星数据分发系统的性能测试,提高数据分发的实时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COMRING(通信环)是一种适用于低轨卫星的数据中继系统新设想,该系统可在低轨迹这航天器与地面间连续传递数据(典型的可传便时间为80~100%)该系统可提供连续的全球覆盖而无需大规模的地面站网和不可靠的星上数据记录仪,COMRING采用7~9颗小卫星(每颗重160kg)以等间隔配置在用户星同一轨道上,数据的中继经由星际链路完成,用户星可以是一颗遥感卫星或一颗军用侦察卫星,用于空间站的COMRIN  相似文献   

6.
美国三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4月,NASA将首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送入地球同步轨道。经过20多年的发展,NASA已经部署了两代TDRS,当前正在发展第三代TDRS。本文介绍了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的演变过程,讨论了每一代TDRS和地面终端站的采购策略与技术要求,比较了第一代和第二代TDRS的特性和能力,并给出了各地面终端站的当前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继卫星对用户航天器具有测距功能,中继卫星前/返向SSA(S频段单址)转发器时延引入的距离零值对用户航天器测距数据系统误差的贡献不容忽视。针对中继卫星SSA转发器距离零值不易直接测量的问题,给出了一种标定距离零值的O-C试验方法,并根据连续多天实测的中继卫星多站测距数据和中继卫星对固定模拟测试站四程测距数据标定了2颗中继卫星S频段单址转发器的距离零值,验证了试验方法的有效性。标定结果进一步分离了中继卫星对用户航天器四程测距数据的系统误差,对提高用户航天器定轨精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快速交会对接方案提出的航天器两圈实现变轨的可行性,使用太阳活动平静期的用户航天器四程测距数据,并结合中继卫星观测模型设计磁暴期航天器仿真测距数据,使用动力学定轨方法进行计算分析,论证了中继卫星系统对用户航天器的快速测定轨能力,解算出的航天器轨道根数精度为快速交会对接机精度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快速交会对接方案提出的航天器两圈实现变轨的可行性,使用太阳活动平静期的用户航天器四程测距数据,并结合中继卫星观测模型设计磁暴期航天器仿真测距数据,使用动力学定轨方法进行计算分析,论证了中继卫星系统对用户航天器的快速测定轨能力,解算出的航天器轨道根数精度为快速交会对接机精度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TDRSS(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两颗中继卫星(地球赤道同步卫星)的双差分数据,给出了确定用户星(放跟踪航天器)轨道的一种方法。由于减小了中继卫星星历误差对用户星位置误差的影响,消除了中继卫星仪器误差,特别是完全消除了中继卫星、用户星和地面站问的任何时钟误差的影响,因此,对提高用户星测轨精度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一简介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可以跟踪其它(用户)卫星并中继其数据。该系统的地面站可同时对K波段和S波段的19条正向(到用户星)和32条反向(来自用户星)的数据信道进行调制解调。中继卫星系统本身对数据是直通的,它与国家航空航天局之间直接传输同步信息流。四颗通信卫星都有这种数据信道,通过6个单址和3个多址天线进行。中继卫星系统每周7天、全天24小时都进行数据中继服务。用一个中继卫星的个别(井力)务最长可持续24小时;用3颗中继卫星,便可连续不断地为用户星服务。中继卫星系统地面站是一个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通信电子设备的集合体。这种自动化是依赖于软件实现的,使用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组合——9台DEC PDP11/70计算机和一台双处理机Univac 1110。该软件要完成三项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种廉价的天基数据中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防部低轨卫星试验任务越来越需要不同断通信,使我们对地球同步数据中继业务更为关注。与额外再建造空军卫星控制网主地面站相比,这可能是一种更经济的办法,而且可避免某一试验任务独占很多控制网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中继卫星的调度问题是一个多资源多任务的复杂NP问题.作者在分析中继卫星系统资源、任务和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时间灵活度的中继卫星调度算法,最后运用本算法对一个调度算例进行了验证求解.  相似文献   

14.
中继卫星在跟踪自主机动用户目标时,由于机动轨道未知,需要利用中继卫星下传的星载GNSS(Global Navigations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数据进行实时轨道确定与预报,为中继卫星跟踪提供实时的引导信息,以方便中继卫星快速捕获目标和连续稳定跟踪。针对该类用户目标的任务需求,讨论了基于星载GNSS数据自主机动条件下的实时定轨方法,建立了连续推力机动力学模型。以某一型号卫星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并对轨道机动进行辨识,计算的机动加速度和机动时间与试验单位提供的结果一致。针对卫星不同机动情况,5min的观测数据定轨预报10min的弧段,最大位置误差小于8km,可以为中继卫星快速捕获提供高精度的引导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人造卫星测轨的单位矢量法基本原理,利用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的两颗中继卫星双差分数据,给出了一种独立测定用户星轨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继卫星系统日益增长的海量数据存储需求,探索将云技术应用于中继卫星地面存储系统中,研究并设计了适用于中继卫星系统的分布式云存储的体系架构.该架构通过分布式存储和存储虚拟化技术,对存储资源进行了整合,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存储网络,集合成一个大规模广域云存储系统,可提供整体存储和访问的功能,并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存”、“取”、“管”.与传统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架构分析比较,该架构从系统扩展性、可靠性和服务性等多个方面均更加具有优势,能够适应日益增长的中继卫星系统海量数据存储需求,解决中继卫星系统中大容量数据存储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以前只用于政府的航天器,但每周都有一定的空余能力。NASA目前准备向工业界想试验新技术的用户开放该通信卫星网络。NASA官员说关于如何利用该系统须由工业界决定。 中继卫星位于赤道上空35406公里的轨道上,它能将航天飞机或卫星的数据中继到新墨西哥州白沙的地面终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如何完善系统的组网运行管理,构建一个高可靠性和高可用度的系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对美国TDRSS(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卫星在轨备份、轨道漂移、卫星共位、地面终端站配置以及系统总体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其组网运行的4个特点:空间段具有备份节点、备份星;地面段配置备份中心、备份站;系统具备2颗卫星共位能力;系统具备轨道漂移能力。结合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建设与发展实际,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加快备份星和备份站的部署与建设;适时形成单节点多星的星群配置;增加支持卫星轨道漂移和共位的能力;增加大椭圆轨道卫星的部署。  相似文献   

19.
中继卫星S频段多址系统应用服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深入分析TDRSS(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多址业务的主要能力、业务类型以及服务对象,概括总结出了TDRSS多址业务的2种应用服务模式,即周计划模式和按需接入模式。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我国中继卫星SMA(S-band Multiple Access,S频段多址系统)的预分配服务模式、周计划服务模式和按需接入服务模式等3种应用服务模式。针对这些,建议:低速测控及数传需求的用户平台在安装S频段中继终端时,考虑兼容S频段单址和多址业务;用户中心S频段低速测控及数传服务尽可能使用SMA;用户在单独使用返向SMA资源时,必须确保中继终端处于开机状态,并指向中继卫星。  相似文献   

20.
欧洲EDRS(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并通过审批。这标志着该系统获得了首个用户---欧盟的GMES(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的"哨兵"-1和"哨兵"-2卫星)的认可。EDRS将提供一个快速、可靠、无缝的通信网络,按需实时从卫星获取信息,这将成为首个商业运营的向对地观测界提供服务的数据中继系统。未来所有配备EDRS的地球观测卫星将能更快速地传送数据并且进行更长时间的传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