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星座通信系统的测控观点,基于卫星自主管理和采用新的伪码扩频测控体制,探讨简化地面测控管理所必需完成的大量复杂跟踪测量与控制任务的可行性,研究星座通信系统测控管理的操作设想。  相似文献   

2.
未来的航天任务操作将是什么样?未来航天任务将从目前开发的新技术中获得多少好处?从桌面个人计算机(PC)操作整个卫星、一个星座和一族卫星的可能性如何?本文就来探讨这些问题,作为对星上自主和Internet大型协议之类新技术将如何改变航天操作的前景预测。分析了“离岗”任务操作控制中心的设想及其在未来任务操作中的作用,介绍了从现有方案发展的类似情况,仔细研究了智能卫星的设想。这种智能卫星能监视自己运行状  相似文献   

3.
NASA下一世纪科学针基于廉价频繁的卫星发射,这些卫星将是轻型、低成本、高度自主的小卫星。通过“新世纪计划”(NMP),NASA准备创建一种新的高度综合的方法,对实现这些卫星目标的一系列技术进行开发和空间验证。要满足这些想象的任务要求,并突出降低寿命期成本的目标,对卫星设计、制造和操作各方面将提出挑战。本文集中讨论先进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技术,这些都是NMP已明确的关键性能需求,也是空间验证计划当  相似文献   

4.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森尼韦尔的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航天系统公司,日前已经完成了对天基红外系统(SBIRS)导弹预警卫星飞行软件的全面评审。该飞行软件是为指挥和控制SBIRS导弹预警卫星而设计的。设计SBIRS的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导弹发射提供预警,同时为导弹防御、技术情报和战场空间特征等任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该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卫星操作中的公共部分,即遥控、跟踪、子系统分析(包括遥测处理)、系统规划和调度、轨道确定和保持、数据传送和控制。特殊卫星任务的应用和操作另行考虑,以保证本设计方法可应用于许多种卫星系统。关于特殊卫星任务的讨论将限制在了解支持航天任务的地面控制设施总规模和业务范围。分离出“通用”卫星操作功能,可研究出一种低成本通用设计方法,该方法允许对系统作阶段性改进,而对在轨设施和测控性能影响极小。该方法的目标是提高卫星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1996年5月,美国国防部(DOD)、航空航天器(NASA)、海洋大气局(NOAA)和侦察局(NRO)着手为2010以后众多国家级卫星任务的操作研究一种新的基础设施。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对下列诸多问题作了全面深入调研,即当前基础设施和操作方法,新设想,商业机遇,技术,标准化,卫星定位新方法和自主。结果表明,已存在一种高度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着近地、载人和不载人,直到深空的120多项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7.
李夏苗  陈新江  伍国华  贺川  龙运军 《航空学报》2019,40(11):323233-323233
为提高中继卫星系统的应用效能及数传任务的完成率,在中继卫星调度中考虑了断点续传这一应用模式,即对单个数传任务进行合理拆分,使其在多个时间窗口内完成。首先构建面向断点续传的中继卫星单址天线的调度模型,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冲突风险评估的冲突度量化方法,并设计考虑断点续传的两阶段调度算法。最后开展大量的仿真实验将该算法与贪婪算法、基于最小冲突度的启发式算法和基于任务优先级的启发式算法这3个不考虑断点续传的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任务完成率方面分别提高了7.67%、6.34%和8.67%。  相似文献   

8.
小型科学卫星的地面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小型科学卫星计划的总费用保持低水平,必须尽量降低地面站操作和支持费用。不仅要求操作和支持本身低费用,还要求地面站硬件以及与卫星任务有关的软件的开发也如此。Rutherford Appleton实验室(RAL)最近在IRAS和AMPTE国际卫星工程的经验已证明利用国家小型设施可以实现低费用目标。本文介绍了RAL的设施以及研究软/硬系统模块化、可靠性和少量高水平专业操作人员的不同关系而降低成本的各  相似文献   

9.
在规划下一代卫星操作控制中心(MOCC)过程中,可望越来越多地利用新的、基于知识的技术。本文将介绍面向agent(代理人)方法在实现卫星自动化操作中的率先应用。文中概述了此项技术,讨论了当前正在调研并制作样机的一些实用工作环境。目前的重点是开发一套简单的用户机制,使操作人员可以实时地建立软件agent,以辅助其完成一些常见的、劳动密集型操作任务。这些操作任务包括:日常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功能;综合分  相似文献   

10.
地面测控系统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关系紧密,它既是卫星的领航者,又是卫星的保护者,在嫦娥一号整个飞行期间,它起到了保驾导航的作用。地面测控系统负责运载火箭发射和嫦娥一号卫星整个飞行任务期间的轨道测量、遥测监视、遥控操作和飞行控制,以及嫦娥一号卫星探测应用期间的任务计划的实施与操作管理,并通过高精度的测定轨道,为地面应用系统科学探测数  相似文献   

11.
卫星MEMS热控系统的动态特性及自主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李运泽  刘东晓  王浚 《航空学报》2010,31(4):671-678
在卫星热控系统中将高效冷却技术与系统层次的智能控制策略相结合是完成航天热控任务的理想候选方案。针对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微槽道换热器和微百叶窗在卫星主动热控系统中应用的方案,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受控对象的系统动态响应模型;提出了一种引入外热流协调因子和专家智能整定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相结合的自主温度控制策略;完成了其在纳卫星上应用效果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自主温度控制策略能够根据当前的控制局势及变化趋势对多个被控量进行自主协调,不但能够有效满足星载电子设备的苛刻温控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卫星高度自主飞行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温度控制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控制场合。  相似文献   

12.
PROBA是ESA主要用来验证自主技术的小卫星。本文对PROBA的系统设计、有效载荷设备、采用的自主技术以及基本任务操作概念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由AlliedSignal公司为NASA沃劳普斯发射场开发的近地轨道终端(LEO-T)是一个全自主式卫星跟踪系统,它能提供高可靠、高质量的卫星数据收集和分发业务。该设备是由NASA在降低支出提高测控能力的研究中提出的。未来十年NASA卫星任务中有许多不需要现有大口径系统支持的卫星,NASA准备将大口径系统仅用于需要高性能测控的任务,其余任务将由小型、价廉、全自主的LEO-T来支持。这一设备也作为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小卫星的特点及现状,对小卫星测控网的发展提出了几种思路,客观地指出了各种测控体制的优缺点,初步阐述利用扩频技术解决小卫星测迭中的多星测控和系统容量问题,探讨利用商业通信系统解决低轨低倾角小卫星的遥测遥控问题,初步分析小卫星任务中工程控和业务测控的合分问题,为我国小卫星测控网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天测控任务中存在的卫星控制人员手工操作多、任务准备周期长、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在分析航天器控制流程的基础上,抽象出面向卫星控制人员的航天器控制高级语言,设计语言规范,描述Windows平台的编辑、编译、运行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该语言成功应用于某中心的卫星测控任务中,任务准备快速高效,大大减轻了卫星控制人员的工作量,任务过程自动执行,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航天器控制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洛克韦尔国际公司研制了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低轨道航天器的GPS接收机,这项计划由国防预预研规划局(DARPA)发起,空军菲利普斯实验室监督,这种接收机的首次验收测试飞行已于1992年12月20日完成,这种接收机将安装在计划于1993年初发射的“自主操作强生存技术(TAOS)”卫星上。这种接收机有六个通道,可连续跟踪四颗主用的GPS卫星,第五和第六通道可捕获跟踪其它健康的可见卫星,它可以完成伪距,连续载波,距离变化量的测量;用八态护展卡尔曼滤波器估算带时标的用户的三维位置和速率,洛克韦尔公司的这种接收机重8磅,使用28伏直流电源,功耗12瓦,本文将介绍该接收机的设计和验收测试,并给出利用“多通道星载GPS仿真评估系统”(SEVS)得到的性能测试结果,该仿真和评估系统产生六颗GPS卫星的L1和L2频段的射频信号,模拟低轨道航天器的信号环境。  相似文献   

17.
李军  郭玉华  王钧  景宁 《航空学报》2010,31(8):1636-1645
 研究面向复杂任务需求的多卫星联合下的任务规划技术,对于提高对地观测系统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种类型的复杂任务需求由于需求特点的差异,使得相对于针对点观测任务的规划更加复杂。在提炼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整数规划问题模型,并提出了分层控制免疫遗传算法。该算法采用双层操作,在父层采用遗传操作算子,在子层采用免疫操作算子,并引入基因重组、自适应免疫更新、小生境等机制改进搜索过程。仿真实验表明,分层控制免疫算法在解决复杂任务的任务规划中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GS/221高速摄影测量仪自1990年在CZ-2E发射任务中用于火箭起飞漂移量测量以来,多次完成卫星发射测量任务,提交了各种任务火箭起飞漂移量的数据处理报告。在实践中,GS/221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也逐步完善,本文了对其中一些特殊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GPS、MLS进近着陆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着陆的定位精度,完善性,灵活性,可利用性比较了卫星导航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微波着陆系统(MLS)在着陆性能上的差异,指出使用C/A码GPS目前还不满足精密进近着陆的要求,也不能完全取代MLS。GPS用于航路导航的技术日臻成熟,提高GPS用户设备精度,引导飞机精度密进近着陆,已成为GPS应用的热点和高技术。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最终才有可能取代现有的陆基导航设备,完成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CNS)从陆基向星基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小型低成本地面站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用于小卫星的小型低成本半机动S波段地面站的性能极限。首先介绍空间新技术有限公司(SIL)地面站硬件和天线控制软件,然后计算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包括对低地球轨道、高椭圆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任务的性能。最后为卫星任务设计者或规划者提供一些实际极限,特别是各种卫星任务中小卫星配合小型地面站可达到的下行链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