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航天发射场对初始段安全监视系统的迫切需求,接着介绍国外发射场所用天空屏的发展情况,电子天空屏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子天空屏的优缺点,最后给出电子天空屏实时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影响航天发射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国外航天发射场在发射场管理、发射技术发展、发射场改造与现代化、发射场发展远景设想等方面的情况,从军事需求、国际合作、商业化发射和现代化改造等方面探讨了国外航天发射场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航天发射场场址的选择。是发射场规划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复杂系统工程,其选择结果对发射场的综合发射能力、发射场系统和测量控制系统建设难度与投资经费、技术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和航天发射场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对发射场选址基本原则、选址条件、勘选程序与基本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贾艳辉  王聪  李娟  耿海  郭宁  杨浩  王亮 《推进技术》2020,41(1):140-148
电子反流失效模式是离子推力器关键失效模式之一,决定推力器工作寿命。为明确各参数对电子反流失效模式的影响程度,确定加速应力,为地面加速寿命实验验证方案和长寿命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采用Hybrid-PIC-MCC (Particle in 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方法,构建了三栅极系统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模型研究了地面真空舱本底压力、屏栅电压、加速栅电压、屏栅与加速栅间距、屏栅上游等离子体密度和放电室工质利用率等参数的影响敏感度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真空舱本底压力可以作为加速寿命试验的首选加速应力,在推力器结构和工作本征参数中工质利用率为最敏感应力,其次是屏栅电压、屏栅上游等离子体密度、加速栅电压、屏栅和加速栅间距。  相似文献   

5.
虚拟样机技术是航天发射场信息化建设、综合维修保障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介绍了载人航天发射场脐带塔等关键设备三维可视化建模、基于有限元法的回转平台结构静动特性分析、电缆摆杆等发射场复杂电气控制设备虚拟仿真与训练系统、脐带塔封闭区温度场建模与评估等虚拟样机技术在发射场4个方面的典型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虚拟样机技术在发射场应用的特点、作用和规律。同时,对虚拟样机技术在未来发射场中的应用作了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航天发射场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异构数据库日益成为制约其信息共享的因素。首先阐述了某发射场异构数据现状,而后对异构数据库集成方法进行了讨论,结合中间件和XML技术,设计了一个面向服务的发射场异构数据集成框架。该框架以数据存取中间件为核心,充分发挥XML跨平台的技术特点和面向服务的松散耦合特性,为发射场解决信息孤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原场返回过程中所面临的轨迹回转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亚轨道高度进行姿态调整并使飞行轨迹回转、指向发射场方向的机动方法.在RLV与上面级分离之后,利用RLV自身推力抵消背离发射场速度,最终使RLV飞行方向指向发射场并进入再入返回阶段.采用连续推力方案,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推导得出满足轨迹回转终端要求的机动指令.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RLV与上面级分离后轨迹迅速回转,可为之后的返回原发射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结合目前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维护的特点,提出一个面向航天发射场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描述,对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子反流失效模式主导的三栅极离子推力器加速寿命试验加速应力选择及长寿命优化,需要开展影响参数的敏感性对比研究,采用Hybrid-PIC-MCC(Particle in Cell- Monte Carlo Collision)方法,构建了三栅极系统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模型研究了地面真空舱本底压力、屏栅电压、加速栅电压、屏栅与加速栅间距、屏栅上游等离子体密度和放电室工质利用率等参数的影响敏感度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真空舱本底压力可以作为加速寿命试验的首选加速应力,在推力器结构和工作本征参数中工质利用率为最敏感应力,其次是屏栅电压、屏栅上游等离子体密度、加速栅电压、屏栅和加速栅间距。研究结果为三栅极离子推力器地面加速寿命试验验证方案设计和长寿命优化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加合理地分配冷却气体流量,提高纵向波纹板隔热屏结构的气膜冷却效率,提出了非均匀孔排布局波纹板隔热 屏结构,即保持开孔率不变,构建了上游波纹结构气膜孔排布密集、下游波纹结构气膜孔排布稀疏的非均匀结构。在发动机真实 工况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非均匀孔排方式对沿程冷却气体流量分配特性和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振幅比变 化对波纹板隔热屏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密后疏型非均匀孔排布局可以改变冷却气体在隔热屏不同位置处的出流 量,从而显著提高隔热屏的气膜冷却效率。在气膜孔孔参数以及开孔率不变时,增大隔热屏上游孔排密度既可以提高隔热屏上游 的冷却效果,又不会明显降低隔热屏下游的冷却效果,使隔热屏整体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有所提高,相比于均匀孔排结构,前密后 疏孔排布局最高可使隔热屏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12.66%;在相同工况下,当振幅比从0.035增大至0.075时,隔热屏的面平均 气膜冷却效率显著提高,最高可使其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16.32%。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载人航天测控系统中发射场区USB大动态控制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适用的解决措施,设计了试验验证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适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电子工业部第54所新研制的活动式通用遥控地面设备已通过出所鉴定。鉴定会于1987年4月13日至17日在石家庄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领导、专家、学者共80人,他们来自国防科工委司令部测控部、科技部、测通所,各航天发射场及试验基地,海军试验基地,总参二部、三部,山东省、河北省厅局机关,石家庄市、电子部机关以及电子  相似文献   

13.
电路模拟多层雷达吸波材料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把电路模拟技术与多层雷达吸波材料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将一个感性或容性电路屏插入靠近金属背衬的材料层中,并按照控制输入阻抗的要求安排其余的层,在仔细决定电路屏参数和各层材料参数后,此结构能在宽频带范围内呈现很小的反射,同时,与通常设计相比,层数更少,总厚度也更小。本文给出几个应用电感屏和电容屏的设计例子,均有比通常设计更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如何及时发现载人航天发射场地勤系统安装的大量仪表和传感器的工作异常以提升发射场设备保障能力的需求,以配电系统为例,利用配电进出回路负荷平衡的原理,以多层感知深度学习为基础,Google TensorFlow为框架,通过训练各回路测量数据与进线数据的差值变化关系,建立了一种新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配电系统仪表在线异常检测工程模型。实测数据训练后的预测结果与经典最小二乘模型的对比验证了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和精度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综合性靶场安全系统及其检验测试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战略导弹发射场和航天发射场靶场安全系统的作用、特点、主要技术要求,接着介绍按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要求,由空军研究所开发的基于GPS弹道测量技术,外测、遥测、遥控综合为一体的机动型靶场安全系统——BMRST的构成及其经多种检验测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汪斌 《红旗技术》2005,(2):28-29
某机隔热屏为超薄壁件,焊接、成型难度大,通过认真工艺分析,强化焊接和改进成型工艺,有效地解决了某机隔热屏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青岛流亭国际机场高低压配电模拟屏的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详细地描述了高低压配电结构、硬件设计原则及组成方式;软件设计思路与助航灯光监控系统进行通讯及对模拟屏进行控制等核心问题。经实际使用验证,设计的高低压配电模拟屏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南发射场气象保障的重点问题——闪电防护,利用1963—2013年海南省文昌市的闪电资料,采用克里金拟合方法统计海南发射场的闪电气候特征,包括年度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和对地雷击密度;进而对比两套闪电定位系统的实况数据,将资料格网化以分析对发射影响明显的云地闪的空间分布、频次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海南发射场位于海南省北部较强闪电区域内,其中4—10月为闪电高发期;05—06时和14—18时为闪电的高峰期,而7—11时和19—23时则为闪电发生的低谷期;场区所探测到的闪电有79%的雷击电流强度小于40 k A,5.9%的雷击电流强度大于60 k A。研究结果为海南发射场的建筑施工、设备维护以及航天器的防雷设计等提供了指标依据,对航天器发射窗口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航天发射场外测系统的两种体制(混合体制和短基线干涉仪体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论是短基线干涉仪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文中还对短基线干涉仪的主要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靶场安全是发射场提供的维持发射系统(飞行器和地面设备)完整、避免威胁人身安全的业务,是所有靶场(发射场)都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当前美国各靶场采用的指令炸毁和遥测方法要求地基天线系统与飞行器之间维持一条特高频(UHF)射频链路。由于某些发射场中靶场安全系统的作用范围已扩展到入轨段,因此要在很大的范围内布设多套下靶场停飞系统(FTS)。 尽管美国各靶场现有的安全系统具有出色的安全记录,但其大量支持设施的操作和维护费用极高,因此限制了发射周转时间、发射场的灵活性以及覆盖区域。为克服这些缺陷,NASA哥达德航天中心(GS-FC)正在研究将NASA天基网(SN)/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S)用做天基平台支持一次性运载器(ELV)和重复使用运载器(RLV)的靶场安全通信,提供一种灵活的、高效费比解决方案。该计划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