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子电位差计是热工测量仪表中较为常用的设备,同时也是经常出故障的仪表,下面就检定XWC-100型电子电位差计出现的一例典型故障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电子电位差计是目前我国在机械、化工、电子、国防等领域里使用较为广泛的控温仪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同一故障现象可能由不同的内部因素决定。如何及时、准确、迅速地检修电子电位差计,下面以EWY型为例(西安仪表厂),谈谈用信号注入法检修电子电位差计的体会,仅供读者参考(检修流程见附图)。所谓信号注入法就是向电子电路中注入一定信号,观察仪器仪表在此信号的作用下所作出的反应,判断故障所在的准确部位。本文所介绍的信号法,最利用仪表所固有的一般规律,将零信号或直流信号输入仅表,根据故障表现确定内…  相似文献   

3.
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对温度进行测量。而自动电子电位差计,能够实现连续测量、自动控温和自动指示记录。因此被广泛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及其它科研生产系统。仪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影响仪表的正常运转。因此要正确使用这类仪表,充分发挥其效能,就必须有良好的维修工作作保证。这里介绍一些根据仪表在运行过程中的记录曲线判断仪表的工作情况及进行仪表故障分析的方法,这对迅速查清并及时排除故障,使仪表投入正常运转是极为有利的。记录曲线形式很多,下面仅举圆图电子电位差计在实际应用中,几种常见的…  相似文献   

4.
(一) 自动电子电位差计(以下简称仪表)是控制温度的常用仪表。为了考验检修后的仪表是否可靠,我们规定了应作至少7小时运行试验,试验被检仪表在测量沿全刻度范围内周期变化信号以及在进行温度控制时工作是否可靠。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免得将仪表安装到现场跟电炉配套试验,这样做不仅可  相似文献   

5.
直流电位差计在精密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补偿法检定电测三表时,直流电位差计工作电流稳定度是1项重要技术指标。工作电流的变化偏离允许值,仪表检定数据的准确可靠也就难以保证。为此,JJG124-82检定规程明确规定,补偿法检定电测三表、直流电位差计工作电流的变化,即稳定度必须满足附表的要求。怎样检查工作电流稳定度?由于有些使用者未从电位差计结构原理上加深理解,虽然能做稳定度测定,确不知其道理。时间久了,印象不深的测定方法往往容易遗忘。尤其是一些从事电测工作的新人,测定方法模糊不清,遇有异常,也就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6.
自动电子电位差计(以下简称仪表)的示值误差超过最大允许误差时,通常采用调整桥路电阻的办法使误差减小。但是,有的仪表调整桥路电阻不能使各点误差都合格。例如,有一台XWB—101型0170号0—1100℃仪表,几次调整桥路电阻仍不合格(表1)。粗略一看,这台仪表的误差有正有负,大小不一,没有规律性,即所谓“不规则误差”。  相似文献   

7.
温度指示调节仪表(以下简称仪表)有配热电偶使用的和配热电阻使用的,本文关注的对象是配热电偶使用的具有热电偶参考端自动补偿的仪表的基本误差的校准. 1 传统校准方法 一般使用的标准为标准直流电压源(或直流电位差计如UJ33a)或直流毫伏发生器配上标准数字电压表或直流电位差计,辅助设备有冰点槽和补偿导线.校准仪表接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电子电位差计干扰的来源、种类及应采取的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用的EWY型圆图电子电位差计,原来的记录笔尖,存在着易堵难通,使用不便的缺点,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厂热处理车间仪表组的同志大胆提出了自制记录笔尖的建议,车间党支部十分重视,组织了试制。仪表组的同志,分析了笔尖报废的主要原因是堵塞,针对问题,经过几十次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有机玻璃记录笔尖,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UJ33a是测量精度为0.05级的携带式直流电位差计。广泛应用于实验室、车间及现场测量直流电压,亦可经换算后测量直流电阻、电流、功率及温度等。还可作标准电压输出,对电子自动电位差计、毫伏计等以电压作为测量对象的工业仪表进行校验。由于该仪器精度高、便于携带、用途广而颇受欢迎。UJ33a的工作电源为三节1号电池并联为一组,再两组串联为3V,根据设计要求,工作电源的电压允许范围为2.8~3.2V,若电池电压超过这个范围,工作电流就不能调至标准值3mA,这相当于单节电池用到1.4V以下就不能用了。故电池的使用效率较低。另外,由于电池容量有…  相似文献   

11.
到2005年前,俄罗斯将建立航空电子生产方面的统一国防系统——“航空电子”联合企业。2004年9月18日,普京签署了关于在航空仪表制造联合体基础上建立“航空电子联合企业”股份公司的命令。现在主要是重组方面的工作。“航空电子”联合企业有19家航空仪表制造企业加入。  相似文献   

12.
《航空计测技术》1993年第5期刊登了笔者的《确保动圈式测温仪表的测量精度》一文,文中仅对仪表内阻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论述。本文谈谈配热电偶用动圈表检定工况与使用工况对测量精度的影响。1问题分析1·1检定工况分析在JJG187-86检定规程中采用了比较法检定。标准器、设备和仪表接线示意图如图1。将其变换为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检定工况是在设计规范条件下进行的,电位差计可视为理想电压源,读数为热电偶的热电势e,只要U输出值符合分度表,而且与仪表值一致,即判定动圈表为合格。若检定不合格,按《航空计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飞机工程》2005,(1):35-35
到2005年前,俄罗斯将建立航空电子生产方面的统一的国防系统——“航空电子”联合企业。2004年9月,普京签署了关于在航空仪表制造联合体基础上建立“航空电子联合企业”股份公司的命令。现在主要是重组方面的工作。“航空电子”联合企业有19家航空仪表制造企业加入。企业51%的股份将属于国家,国防系统不可能私有化,除国家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对它担保。股份公司包括联邦科学生产中心“拉缅斯克航空仪表制造设计局”,  相似文献   

14.
材料分选仪     
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料,混料后将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工厂里需要对进厂的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钢材牌号进行复验和鉴别。以前材料复验和鉴别方法是打光谱、看火花,这种方法是靠工人的经验来鉴别,相似材料难以区别,不易掌握,同时材料表面有损。为了准确快速区别各种原材料和各种零件的材料牌号,我们于一九七四年开始利用电位法,对圆图EWY型自动电子电位差计进行研  相似文献   

15.
民用飞机电子显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显示仪表是航空仪表发展的一次革命,使民用飞机仪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大提高了座舱仪表信息综合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改善了人机工效,提高了飞行安全性。本文阐述电子显示仪表的三个发展阶段、技术特点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嵌入式电子飞行仪表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电子飞行仪表系统软件。介绍了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的基本构成,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设计并实现了主飞行模式、导航模式、发动机信息模式等功能。分析了电子飞行仪表系统软件设计的原则和结构,介绍了软件的类和消息机制。此外,通过在嵌入式系统的有限资源和三维处理的复杂算法间进行合理的折衷,实现了空间变换、立体投影和曲线消隐等算法模块,构成了自行设计的三维地形引擎。软件已经在基于Intel,Motorola等多种嵌入式处理器的系统上下载成功并且能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我在《热处理电炉的炉温分布及其测定》(见《洪都科技》一九七五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到过炉温分布自动测定装置。应用这套装置测量热处理电炉炉温分布,可以将炉膛里各点温度变化情况记录在同一记录纸上,便于比较各点温度并求出这个炉子的炉温差、炉温波动振幅和波动周期。这套装置有着象便携式电位差计一样高的分辨率,又有象自动平衡记录仪一样能自动记录和直读温度的优点。我们称它为“装置”,是因为它由两个仪器组合而成,即由一个便携式直流电位差计和一个自动平衡记录仪组成的。自动平衡记录仪的刻度常数在应用时标定。  相似文献   

18.
“自学讨论法”是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改革,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就自学讨论法作进一步的探索。 1、“自学讨论法”的提出 (1)技术发展、知识更新、需要自学。 航空工业是先进技术密集的部门,航空技术是高科技技术,也是军事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似发展很快。例如航空仪表,四十年代是机械仪表,五十年代为机电仪表,六十年代为电子仪表,七十年代则为电视显示,八十年代又进行人—机对话,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否则就要掉队。知识更新的办法,不可能都派出去进修,主要靠自学,不断自学,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9.
田应斌 《航空计测技术》1995,15(1):12-15,31
无独立线路标准化电位差计按单个电阻进行元件检定不方便、时间长、过程复杂。采用j+1盘的10/Σ1Ui^j+1示值检定j盘每个步进值的电压比较法,可缩短时间,方便易行。提高了检定精度,并推导出系列计算公式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20年的潜心开发与研制,我国高速线材精轧机设备从无到有,成功地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出口”的产品开发之路,其研制技术目前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高速线材精轧机生产线是集现代轧钢技术和机械、电子、液压、气动、仪表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其工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