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空学会第五届光测力学学术会议及中国力学会光测图象处理研讨会于1986年11月2日至8日在长沙举行。代表来自全国45个单位90余人。会议共交流学术论文65篇。 会议论文反映了我国近两三年来,光测力学在航空工程及其它方面应用和光测力学数据采集与自动化处理方面取得的成果,代表们普遍反映在研究水平及应用方面较上届取得明显进步,应用更加广泛,技术上更加成熟。如航空发动中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在特殊工况下的应力分析,已用光测力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及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4月16日至21目,在山东泰安市泰山宾馆召开扩大会,这次扩大会的主要内容是“2000年中国飞行力学及飞行试验”的讨论。参加这次扩大会的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桂联教授和陈士橹教授,委员戈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空学会于1984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在北京空军大雅宝招待所召开“2000年的中国航空”学术报告会。参加会议的代表近300人。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以及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宣读了18篇学术报告,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大会报告,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昂同志,代表专业委员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飞行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11月25日至30日在苏州召开“第八届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会议”。来自航空航天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国防科工委、空军、海军、第二炮兵和能源部等所属的22个单位的11名专业委员会委员和60名代表共71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陈士橹教授主持。这次会议共征集到论文74篇,经过专家审议,选用了58篇论文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宣读和书面交流。这些文章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的新技术、新成果。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飞机的全局稳定性和诱发振荡、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弹性飞机  相似文献   

5.
简讯     
由中国宇航学会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筹办召开的“材料工艺故障分析技术交流会”于1980年10月24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从事宇航事业及有关部门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等53个单位9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翘和副主任委员胡振渭教授、吴云书教授、肖纪美教授及宇航协会副秘书长王献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及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1月11日至15日在杭州浙江省军区第二招待所召开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交流会的代表共有96名,他们来自航空部、航天部下属的院校、研究所和工厂、以及空、海军部队和民航的科技人员。飞行力学及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士橹教授和专业委员会委员谭振华教授、彭成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于1993年10月14日至18日在河北承德召开了“第十届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来自航空、航天、兵器等有关设计研究所、工厂、试飞研究院、有关高等院校以及有关部队院校与基地等共16个单位63名代表。会议由原专业委员会主任、原试飞研究院院长戈平主持,副主任委员、西工大航天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陈士橹教授致开幕词。这次学术交流会共征集到论文63篇,在会上交流的有41篇。从论文的内容上,涉及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中央常委、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力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力学进展》副主编、《航空学报》和《力学学报》编委、北京航空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陆士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有关各部门、各军兵种飞行员相互之间、飞行和指挥人员之间、飞行员和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及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和江苏、陕西、北京航空航天学会于1989年10日19日至23日在北京市怀柔县联合举办了“1989年飞行技术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空军、海军、民航、航空航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空学会于1982年8月13日至17日在广州市召开飞行力学及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科研、设计、生产及教学部门的教授、专家、工程师等共计48个单位、140余名代表。出席的专业委员共有11名。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十届高超声速气动力(热)学术交流会于1999年10月24~30日在云南大理市召开。来自航天、航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核工业部等部门和有关高等院校共12个单位、69名科技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王发民副主任主持,老气动工作者和领导讲了话,专业委员会李素循主任发表了书面讲话。开幕式后,倪嘉敏、康志敏、张家骅、王发民等四位代表做了大会特邀报告。会议分实验与计算两个组进行了学术交流,从实验…  相似文献   

12.
消息与动态     
消息与动态中国航空学会、国防口“9510”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国防口飞行力学协作攻关(9510)办公室于1997年10月18日至23日在杭州联合召开了学术交流会。这次会议由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于1988年11月16日~20日在西安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94个单位296位代表到会。大会开幕式由西北工业大学刘元镛副校长主持,中国航空学会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宋焕成教授致开幕词,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季文美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傅恒志校长  相似文献   

14.
加速度计在消费电子、工业监测、惯性导航和资源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加速度计相比,近年来出现的光力学加速度计具有精度高和可微型化等优势,其涉及光力耦合效应、微腔光子学和微纳加工技术等多个领域,是下一代高精度加速度计发展方向之一.详细介绍了光阱悬浮式和光学微腔式两种原理的多种类型光力学加速度计,分析了各种光力学...  相似文献   

15.
1999年8月30日至9月3日,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99航天测控技术研讨会”。会议由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总装备部测量通信总体研究所主办,所长赵军主持了会议。来自航天工业总公司503所、504所、704所、813所,信息产业部10所、14所、27所、39所、54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成都光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及飞行试验专业分会、中国宇航学会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1995年飞行力学学术年会暨国防口飞行力学协作攻关办公室〈9510〉成立大会”于1995年10月8~11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收到的138篇论文,来自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兵器工业总公司、民航、总参、空军、海军、二炮和国防科工委等9个部委所属40个设计部、研究所、试验基地和高等院校。会议论文集收入了120篇论文。会议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蔡金狮研究员主持,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学院名誉院长、著名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教…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 1 1月 1 1日 ,是《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前主任委员、主编 ,中国著名计算力学和结构动力学专家 ,航空教育家诸德超教授诞辰 70周年的纪念日。诸德超教授于 1 933年 1 1月 1 1日出生于上海 ,1 950年到 1 953年先后在浙江大学工学院和南京华东航空学院学习 ,1 953年后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北京航空学院 )学习、研究和任教 ,至今已近 50年。作为一名学者 ,诸德超教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创始人之一 ,他自 1 958年以来长期在北航主讲“飞机结构振动分析”、“变分原理及有限元”和“近代固体力学”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  相似文献   

18.
航空工业部第三技术交流站于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了“电气装置节电技术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55个单位、8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航空仪表行业节电技术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得到了有关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部建设司能源处、南航、西工大、四院等领导机关代表和节电专家、教授等参加了会议。南航孙希鲁教授“电动机的节电措施及效益分析”、上海计划用电办“电气装置节电技术现状及发展”、上海能源研究所“加热干燥中如何用好红外”、“国内外节能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12月12日至16日在成都航空航天部611所召开“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会(筒称8912会议)。航空航天部的试飞研究院、设计所、工厂、高等院校以及部队院校与29基地的代表共6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试飞研究院副院长严京林和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学  相似文献   

20.
2000年7月4日至6日,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航天城组织召开了“第四届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暨2000年航天测控技术研讨会”。会议由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宇航学会、总装备部、信息产业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领导和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