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改进的Woodward法,给出了一种在阵列天线方向图赋形的同时,对干扰方向实现自适应控零的方法。该方法对阵列单元的幅度和相位进行预置加权,可使波瓣自适应形成凹口。并把此方法和正交化方法相比较,文末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大型阵列天线子阵级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特征空间重构的方法。对子阵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分离出信号、干扰与噪声子空间对应的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并对特征子空间重新分配,重构阵列特征空间,完成子阵级ADBF。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消除子阵级输出噪声功率不一致造成的阵列方向图畸变,减小协方差矩阵估计误差的影响。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子阵级波束形成以及抗干扰接收等方面具有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3.
E  Panayirci  E  Topuz  任万霞 《空载雷达》2006,(1):19-22
1 前言 自适应天线阵因其能有效抑制由主天线方向图旁瓣所接收的强干扰信号,已被广泛用于许多先进的雷达、声纳和通讯系统。在抑制干扰的自适应天线系统中,通常设定阵列是由均匀间隔的阵元组成,并要避免天线方向图中的混淆或栅瓣;设定阵元之间的间隔为波长的一半(λ/2)。其阵元假设相同且为全向的这一阵列结构,称作均匀规整阵列(URA)。然而完全自适应URA的成本和复杂性对于要求大量阵元的某些应用来说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为使阵列天线获得圆对称方向图,通常采用环阵的排列方式。文章研究了六边形环阵列天线的特殊方向图综合方法。文中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影响天线方向图的诸多参数,如单元的幅度和相位、单元间距以及单元在阵中的位置等,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使阵列方向图在最小二乘意义上逼近预先给定的理想方向图。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六角形排列的平面阵列天线的远场分布,介绍了基于混沌理论的混沌免疫算法,结合六角形平面阵列天线实例及超低副瓣要求,给出了基于该算法的阵列天线方向图优化方法,得出了超低副瓣方向图。仿真结果表明,混沌免疫算法收敛速度快,搜索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阵列天线校准是精确控制阵列波束方向和辐射方向图的前提。本文依据测量距离将阵列天线校准方法分为远场校准法和近场校准法两类。随着阵列天线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微波暗室的尺寸越来越难达到阵列天线远场的要求,远场校准法的适用性逐渐减弱,对近场校准法的需求逐渐增加。本文梳理了过往的经典近场校准方法,并对近场校准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论述,对不同校准方法的原理做了详细分析和对比,最后给出未来校准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平面阵列稀疏优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星载相控阵宽频带、轻量化需求和天线阵列超密集布阵的特点,研究大规模平面稀疏天线阵列能够有效简化通道设计、降低散热难度,同时具有一定的副瓣抑制效果。首先介绍天线阵列稀疏优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其次综述几种常用的大规模平面阵列稀疏优化技术,包括确定性稀疏方法、随机性稀疏方法和混合稀疏优化方法;最后总结这几类阵列稀疏优化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带阵列天线的带内雷达散射截面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天线表面加载共面紧凑型光子晶体结构(UC‐EBG),通过散射对消,实现天线雷达散射截面(RCS)减缩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参数下UC‐EBG结构同向反射相位带隙随频率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加载U C‐EBG结构后,阵列天线各个阵元的回波损耗基本保持不变,天线的增益有所增加,同时天线带内RCS最大减缩达到18dB。证实了U C‐EBG可以应用于阵列天线的带内隐身。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并验证了测量相控阵天线各阵元方向图的自动化技术,当测量位置调节器相对阵列移动探针时,该方法利用了以迭代方式用于波束形成器的Hadamard编码,利用相干接收机和互相关解码器提取所需的阵元方向图。本文用实验证明了同时测量阵列里所有单个阵元方向图的可能性,新技术易实现自动化,从而免去了以往技术对手工移动电缆和安装匹配负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杨莘元  崔金辉 《宇航学报》2004,25(1):109-113
由于单元间互耦的存在,超低副瓣阵列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发生变化。简单介绍了矩量法,计算了天线阵列各单元的本征激励方向图。在考虑阵列天线间互耦的条件下,采用本征激励分析方法对幅相误差引起超低旁瓣天线旁瓣最高电平分布进行了数值统计分析。对八单元chebeshev等间距直线阵进行处理,并总结了其最高电平分布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6,(3):88-93
结合我国着陆器发展现状及火星探测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背罩天线设计,它由6个单元天线构成,通过给每个单元天线端口等幅同相馈电,实现近全空间波束覆盖。单元天线采用单层共形微带天线形式,通过在辐射贴片边缘开两对不等长度的槽实现双频功能。仿真结果显示:此天线工作于(398±3)MHz和(440±3)MHz频段,增益方向图在俯仰角7°≤θ≤120°范围内大于-8dBi,在俯仰面和方位面有良好的圆对称性。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我国火星着陆器背罩天线技术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恪 《空间电子技术》2012,(2):37-39,69
自适应阵列天线使用空间谱估计中的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估计信号到达角时,阵列天线物理特性的不一致直接影响到达角的估计精度。文章提出一种阵列通道校准方法,综合考虑阵元互耦、安装误差和通道失配,在引入辅助信号源的情况下,从实测来波方向中通过最优化的手段,来获取通道幅相补偿信息和信号到达角估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W  Gruener  JP  Toernig  PJ  Fielding  罗先志 《空载雷达》2007,(3):7-11,68
根据与代表法国、德国和英国国防部的法国当局所签订的合同,GTDAR(GEC Thomson Dasa机载雷达EEIG)着手进行的欧洲AMSAR(机载多重角色固态有源阵列雷达)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是验证机栽雷达系统AESA(有源电扫阵列)的能力。 AESA给人深刻印象的技术优点有:使用收发模块(TRM)灵活设计的天线、天线的小安装厚度和TRM的低RF损失。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实现机载雷达系统的新设计原理。因此,有可能设计出多面阵列,并使它们最适于飞机上的工作要求和安装限制。而且,应用AESA技术,能灵活组合收发模块,形成接收时具有自适应波束方向图的子阵列。本文简述多面阵列的多种构成可能性和有源电扫雷达系统所具有的能力。 本文最后将给出AMSAR项目计划要验证的多面阵列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种圆柱共形阵天线的仿真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一种x-频段的圆柱共形阵天线进行了仿真和测试。基于非相似元阵列天线理论计算了远场方向图,仿真设计了射频馈电功分器;测试了功分器的S参数,测量了天线的水平面方向图,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具有特殊方向图的小型化锥面共形微带天线阵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实现天线小型化的方法,调整了矩形微带贴片的辐射模式,使其能够实现天线垂直面方向图偏向共形体的底部,研制了天线样机,并对天线样机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此微带天线阵具有很好的共形及小型化特性,并且实现了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向共形体的底部的偏置。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天领域全空域多目标管理使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富勒烯结构的赋型数字多波阵列天线,介绍了数字多波束信号收发处理工作原理及赋形阵列结构设计方案,研究了基于赋型阵列天线的波束滑动行走模式、多波束工作模式、波束增强模式,建立了赋形阵列天线数学仿真模型,对阵列天线波束增益一致性、波束宽度一致性、多波束方向图、波束增强性能进...  相似文献   

17.
GPS/INS制导系统中自适应天线阵列的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GPS/INS制导已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根据组合制导系统中自适应天线的特点,通过对微带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抗干扰性分析,着重研究了对GPS/INS组合制导系统中自适应天线阵列的分布式干扰.通过实验结果得出:要提高干扰效果,需要增加分布式干扰机数目、增大干扰机的运动速度和集中投放干扰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本征激励方法,对阵列天线中互耦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矩量法求解阵列各单元电流分布的方法,并计算了天绒阵列各单元的本征激励方向图。在此基础上,采用本征激励分析方法对阵列天线进行了互耦分析。结果表明天线阵的主旁瓣相对电平越低,天线阵单元数目越少,互耦的影响越大。可以看出菜用的本征激励方法是高速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射频通道的不一致性会严重影响阵列天线的性能,因此必须对各通道的失配进行补偿,提高各通道的幅相一致性。对星载多波束天线宽带接收通道而言,其不一致性表现为各通道频率响应的失配。针对星载应用,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离线宽带校正方法,对通道间的失配进行补偿。同时分别对最小均方(LMS)算法及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对两种算法的校正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校正效果与自适应滤波器抽头数之间的关系,并比较校正前后天线方向图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校正通道间的失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多通道相控阵天线数字波束合成的需求,研究多通道阵列波束数据采集和实时处理技术,实现了基于FPGA的多通道数字波束合成系统,完成了对16路阵列信号的数据同步采集、方向图波束合成、数据快速传输与实时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备良好的工程可实现性,且实验系统工作稳定,合成的方向图各项指标能真实地反映多通道相控阵天线的性能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