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鼓背齿铣刀     
磨立铣刀外圆齿的后隙面,为磨出铣刀后角,一般是使砂轮轴线平行铣刀中心线,齿托低于铣刀中心一个距离,磨出的后隙面实际是一个凹弧面。这种铣刀在切削强度较高的材料时,就显出刚性差、铣刀振动大、零件表面光洁度差、刀具磨损快等缺点。为此,我们改变了刃磨方法,磨出了一种鼓背齿铣刀,避免了上述缺点。所谓鼓背齿铣刀,就是立铣刀的外圆刀齿的后隙面是阿基米德螺旋线的一部分(在径向截面中),即铣刀后隙面是鼓背,而不是凹弧。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钻铣刀“钻”的功能 ,铣刀 1齿 (或 2齿 )端面切削刃须通过刀具中心 ,其相对位置误差一般要求在 0 .1mm范围之内 ,这就对该端刃前刀面的刃磨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常规的刃磨方法费工费时 ,磨削质量也不稳定 ,时有超差甚至磨废的情况发生。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磨削方法 ,该方法需制作一V形定中心夹具 (图 1) ,即在一般的V形夹具上加装一可沿V形块纵向移动的滑板 1,滑板端头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定中心螺栓 10 ,并在其端部侧面加工一定位平面B(见K向视图 )。新方法的工艺步骤是 :(1)如图 1所示 ,将铣刀圆柱柄部置于夹具V形槽中适当位置…  相似文献   

3.
GH4169G整体叶盘阶梯铣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柳万珠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5):1025-1031
为解决高强高温合金GH4169G整体叶盘叶片铣削加工不稳定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沿大径方向(叶片宽度)和轴向(叶身方向)两种逐层铣削方案对加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阶梯铣削工艺和传统双面对称铣削工艺对整体叶盘叶片铣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沿大径方向逐层加工时,其理论绝对稳定极限切削深度小于实际加工中可能的最大切削深度,主轴转速、切削深度等切削参数选择范围较小;而沿轴向逐层加工时,其理论绝对稳定极限切削深度大于实际加工中可能的最大切削深度.与传统双面对称铣削工艺相比,阶梯铣削工艺使整体叶盘叶片的刚度得到提高,相同载荷下叶片的最大变形量降低了60%,其前6阶模态频率均较高,加工过程更稳定,加工出的叶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当前数控加工中通用刀具加工弧齿锥齿轮存在的加工效率低、易切削颤振等问题,提出了中凹盘铣刀数控端铣弧齿锥齿轮的方法.基于对弧齿锥齿轮齿面几何结构的研究,通过选择大直径、刀底内凹的盘形铣刀,主动改变刀具姿态角的设置顺序,并分离了前倾角和侧倾角的功能,可以实现弧齿锥齿轮的齿底无干涉和大切削带宽加工.先以切触点位置确定侧倾角避免过切齿槽底面,再以平底刀加工自由曲面的思想分别确定两侧齿面的前倾角,保证大的切削带宽和高加工效率.结果表明:以一个弧齿锥齿轮大轮为例,中凹盘铣刀端铣轮两侧齿面分别以7次、6次切削完成加工,最大加工误差分别为0.039 4mm和0.041 8mm.采用该方法加工弧齿锥齿轮,具有刀具耐用度高,切削带宽大,走刀次数少和加工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CFRP)螺旋铣孔加工过程中,刀具端刃所产生的轴向力过大会造成制孔出口分层、撕裂、毛刺等缺陷问题。为减小CFRP螺旋铣孔加工中的轴向力,从运动学原理上分析了刀具端齿隙角与未变形切屑的关系,提出了使刀具切削线速度较低的中心区域不参与切削的方法;进一步推导出了使刀具中心不参与切削的条件,并对不同端齿隙角和导程组合下的未变形切屑形状进行了模拟;最后在CFRP上进行了螺旋铣孔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增大刀具端齿隙角和减小导程,可以使螺旋铣孔加工中端刃中心区域不参与切削,从而有效减小CFRP螺旋铣孔中的轴向力。  相似文献   

6.
除了平面铣削用端铣刀外,对带侧面、斜面和型面的铣削则大量使用带圆柱切削刃的铣刀。然而,采用圆柱刃铣削时常会遇到精度和光洁度的问题。尤其在铣刀直径较小,圆柱刃铣削深度较大以及要求圆柱刃进行高光洁度铣削时的精度和光洁度问题就更为突出。本文就如何控制铣刀圆柱刃切削时的精度和光洁度提出以下解决措施,供设计、工艺和从事铣削专业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GH4169插铣加工中切削参数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延长刀具使用寿命,设计了GH4169插铣参数与刀具寿命之间的正交试验。基于正交试验获得的样本数据,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GH4169插铣刀具寿命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训练、测试与验证。该方法可为GH4169插铣刀具寿命模型的建立,工艺参数的优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硬质合金刀具和高速切削给机床和工具带来的技术上的转变,机械零件生产厂商Deiken & Engels 现在为整个工厂装配了术自REGOFIX 的 powRgrip(R)刀柄夹持系统. 在高速切削带来的极条件下,只有使用这套产自瑞上的刀柄系统,才能使钻头头和铣刀的径向跳动值达到最小值.现在,所有的生产人员都极其信赖这种创新的冷压刀柄夹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采用可转位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对Ti6Al4V钛合金进行了大进给铣削试验,研究分析了大进给铣削Ti6Al4V钛合金时每齿进给量、切削速度、轴向切深以及径向切深等切削参数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每齿进给量和轴向切深的增加,切削力均呈现增大的趋势,而切削速度和径向切深对削力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每齿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的提高,切削温度亦呈现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强力、精确、可靠是Walter BLAXX(黑锋侠)铣刀刀片系列的成功要领.凭借面铣刀F2010的刀夹,瓦尔特将高性能切向可转位刀片也应用在可调面铣刀上. 新刀夹FR751M和FR752M体现了瓦尔特成熟技术与切削加工最新发展的结合.进入市场一年半以来,Walter BLAXX(黑锋侠)铣刀刀片系列与方肩铣刀、玉米铣刀和锯片铣刀相配合,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相似文献   

11.
瓦尔特集团最近展示全新一代铣刀 BlaxxTM(黑锋侠)系列刀具.该系列刀具为方肩铣刀,切向布置刀片,并且使用Tiger·tec(R)Silver(银虎)技术. 创新制造的全新一代铣刀产品,命名为BlaxxTM(黑锋侠) 第一代产品的方肩铣刀配有LNHU0904..和LNHU1306..刀片,这些刀片被设计成4个螺旋式的正型切削刃,制造这些刀片时使用了最新的压缩模技术.刀片的设计优势是降低了刀刃的成本.由于可配备不同尺寸的刀片、不同数量的切削刃,新设计的F5041和F5141方肩铣刀的切深为8~12mm 心用BlaxxTM(黑锋侠),瓦尔特的用户能够生产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全新产品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为使磁悬浮飞轮具有高精度、大力矩、多自由度动量交换能力,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永磁偏置轴向磁轴承(AGMB),主动控制飞轮转子沿轴向平动和绕径向偏转这3个自由度的运动.提出偏置磁通耦合度、控制磁通耦合度的概念,并给出了定义.通过磁路分析得到了AGMB和应用于微动框架的传统永磁偏置径向磁轴承(即径向力偏转磁轴承,RGMB)的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轴向车铣薄壁回转体工件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振幅随刀具转速的变化,验证了有限元方法进行薄壁回转体工件动力学分析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车铣加工过程中应合理选择铣刀转速,使切削频率避开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Z-map模型的球头铣刀铣削力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球头铣刀铣削力建模进行了研究。在Z-map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识别加工中参与切削的切削刃单元的方法,通过考虑刀具偏心和刀具变形对瞬时切削厚度的影响,推导出了瞬时切削厚度的表达式,由铣削力和切削负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球头铣刀三轴铣削力仿真模型。铣削力仿真计算与铣削实验的对比表明在考虑刀具偏心和刀具变形后所建立的铣削力模型能够对铣削力进行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Double OctomillTM双面王--16个充分理由更换您的平面铣刀 (1)切削轻快--拥有大正角槽型的双面刀片.Double Octomill<'[TM]>双面王是一款适用于粗、精加工的高效平面铣刀.  相似文献   

16.
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开展旋转超声铣削2A12铝合金实验,研究两种铣削方式切削点运动轨迹,为进一步研究铣削力奠定了基础.并分析旋转超声铣削(RUM)实验和普通铣削(CM)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径向切宽、轴向切深和超声电流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旋转超声铣削与普通铣削相比铣削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一、序言 某发动机Ⅰ级涡轮叶片材料为铸造镍基耐热合金,切削加工性很差。其榫齿部分的加工,采用M42铣刀铣削加工时,刃磨一次只能加工1~3片,而一把铣刀只允许刃磨12次。每把铣刀的价格为240元,故加工叶片榫齿的成本高,效率低,而且质量差,废品多,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高金属去除率,伊斯卡推出HP ANKT 0702R12T-FF大进给铣刀片,应用于HELIPLUS 07系列刀体.HP ANKT 0702R12T-FF大进给铣刀片集7mm方肩切削刃与大进给底刃设计于一身,将HELIPLUS07系列铣刀成功地应用于高效粗铣加工.新刀片HPANKT 0702R12T-FF拓展了现有已被证实在粗铣加工中非常皮实,具有出色的高金属去除率的铣刀片ADKT 1505R8T-FF 及APKT1003R8T-FF.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一种新型径向-轴向耦合碰摩的对转双转子系统力学模型,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对双转子系统由碰摩导致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别给出了低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高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和高低压转子共同径向-轴向耦合碰摩下的轴心轨迹、幅值谱图和时域波形图。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压转子单独发生径向—轴向耦合碰摩且转速比较低时,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具有一定的拍振效应,随转速比的增加,拍振效应逐渐消失,但高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在3种转速比下均没有拍振效应;在高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转速比较低时,高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拍振效应,随转速比的增加拍振效应也逐渐消失,但时域波形却变得“复杂化”;在高低压转子共同发生径向-轴向耦合碰摩时,在所有转速比下,高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均没有表现出拍振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环槽套切刀     
我厂协助外单位加工几千件点火器本体,零件材料为45号钢,形状尺寸如图1。零件环槽比较窄而深。开始试加工时,切屑容易挤在槽内使刀具折断,或者轴向抗力很大,刀刃切不进,再用力进刀,刀头部分就断嵌在零件端面上,加上尾座中心(套切刀装在尾座上)与主轴中心不同心,刀具损坏量相当大,生产加工难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