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通用典型CAD/CAM平台在进行数控铣削加工编程时,刀具轨迹设计、刀具轴矢量控制、后处理程序开发与机床仿真加工模拟方面的对比应用,并辅以实例进行说明,希望能为读者利用不同的CAM软件平台进行数控编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介绍KM6氮系统正常工况仿真软件及选择软件平台的原则,针对系统模型非线性和高刚性的特点比较了不同的积分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背景,使用软件平台Visual C++、Multigen Creator和Vega,设计实现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实时成像仿真系统。文章介绍了SAR成像原理,论述了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雷达仿真系统的流程及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实际仿真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模拟各种参数下的SAR成像,对雷达系统仿真评估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轨释放、分离载荷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某些航天器需要在飞行过程中释放、分离载荷,由此涉及的动力学问题,关系到航天器平台与载荷的控制。文章主要对此类航天器的多体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ADAMS)软件平台建立了包括航天器平台、载荷和两类分离机构等在内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三种在轨释放、分离载荷方案的分离过程动力学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以及参数化仿真分析,为载荷释放、分离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可控翼伞飞行控制程序的设计。以提高落点精度和减少操纵量为准则,设计了分阶段的归航控制程序,该程序中的关键参数运用仿真优化方法得以确定。为验证和改进翼伞飞行控制程序,构建了翼伞归航的可视化仿真环境。该仿真环境可以给出在设定条件下归航的仿真结果,包含翼伞系统运动轨迹的显示和统计分析结果,同时能直观地显示翼伞系统在三维场景中的归航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ADAMS的空间断接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ADAMS)软件平台建立了空间断接器虚拟样机模型,通过模拟空间断接器的对接、浮动、退让等一系列过程及技术分析,给出了空间断接器的运动特性及对接参数,可为空间断接器优化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徐耀云  侯建文 《上海航天》2003,20(5):18-22,28
为增强卫星的自主生存能力,研究了基于卫星轨道软件平台的自主导航计算方法。由星载导航部件获取导航参数,应用数值或解析法进行自主导航计算,以实时获得精确的轨道参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读方法正确可行,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在离散事件仿真平台OMNeT 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星敏感器和陀螺为敏感器,反作用飞轮为执行机构的闭环控制仿真系统。采用双矢量定姿算法和PID控制算法,对该卫星在对地定向模式下的控制精度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清晰地反映了星敏感器和反作用飞轮输出延时对控制精度的影响。整个仿真系统符合面向对象和模块化的程序设计理念,并实现了仿真程序的重用。  相似文献   

9.
再生冷却推力室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方杰  蔡国飙  王珏  尘军 《火箭推进》2005,31(2):12-16
以某型火箭发动机的再生冷却推力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关于推力室的几何型面、质量、流动、传热和结构应力的仿真模型,在iSIGHT软件平台上利用基于响应面模型的协同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了分布并行的多学科设计优化(MDO),优化目标为权衡推力室质量、出口比冲和冷却通道压降的综合改善。改进的计算结果表明了MDO在推力室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软件平台是国产化测控产品体系建设系列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介绍基础软硬件平台和测控系统软件需求,然后针对这些需求和约束,说明测控系统软件平台的体系架构,并针对关键功能的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国产化测控系统可重构软件平台采用对象共享、标准接口、远程调用等技术,满足测控系统分布式需求,同时通过应用程序配置、动态加载、软件总线、标准接口及设备配置管理实现系统重构,为测控系统动态重组提供了支撑。可重构软件平台的成功研制推动了测控系统国产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PLC课程传统实验平台的缺点,基于"组态王"软件,开发了虚拟的PLC教学仿真实验系统。文中详细介绍了该组态系统的设计思路、内容和实现方法。将组态技术应用于PLC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模拟工业现场,使原来枯燥和抽象的程序变得生动和具体,而且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再入飞行受到热流率、动压和过载等多约束情况下的轨迹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OPTIMUS优化软件平台搜索初值的编程求解方案。首先根据再入飞行动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合理简化,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滚转角控制律;然后利用OPTIMUS软件平台搭建系统工作流程,进行试验设计并建立响应面模型,通过平台集成的优化算法寻找初值;最后结合不同优化算法的优点,基于遗传算法加模式搜索法编写程序求解轨迹。结果表明,基于OPTIMUS分析所设计的轨迹优化方案,可以快速确定较为准确的初值,计算效率显著提高,且能够保证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3.
以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仿真软件为对象,通过分析仿真模型的共性,建立通用模型数据库和函数库,完成仿真软件各组成部分通用模块设计,搭建了一个智能化的专用仿真软件设计平台。平台的实现突破传统的软件设计思路,用仿真模型描述代替人工代码输入,在缩短仿真软件研制周期的同时也提高了软件的设计质量,为仿真软件设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通讯卫星面临的问题,针对微纳卫星发展趋势和方向,将具备核心功能的载荷微小型化,提出了一种宽频段多功能一体化硬件平台设计方案,搭建的硬件平台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集成度高、可重构的特点。为解决传统硬件平台功能固化,不能满足功能多、快速响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设计思想,构建宽频带可重构通用信号处理平台,最大限度使功能软件化,通过加载存储芯片中不同程序实现不同的算法功能,通过一体化设计有效实现高功能密度,大幅度地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通过部组件产品模块化、接口标准化,制定即插即用标准规范,从而构建面向不同应用场合和需求的硬件平台,为传统硬件平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是未来硬件平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卫星导航在军事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导航对抗是一体化战场信息对抗系统的重要内容。分析了一体化信息对抗平台的构建,包括硬件平台构建、软件体系架构设计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导航对抗的软件化设计,通过与平台的集成设计,实现了快速导航对抗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传统卫星载荷测试系统通用性、兼容性差,测试覆盖性不足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开放式硬件和软件设计的通用化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构建了通用的硬件平台以适应不同的数据接口,同时提供了模块化、开放式、可配置的软件平台,可满足不同卫星型号载荷的测试需求.并行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在导弹控制系统试验中因平台倒台而造成飞转的基本原理,为了控制国平台飞转而造成的故障损失,提出建立平台防飞软件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最小系统的小卫星在轨软件重构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星载终端处理设备最小系统的小卫星在轨软件重构系统设计方案。依据星上信息流实现现状,设计重构系统的系统框架,提出星载终端处理设备的最小系统组成、通用功能集和需要满足的整星安全性功能需求。系统中,应用软件程序数据按照注入帧格式通过遥控通道注入到星上,可缓存在星务存储器中再分发给终端目的设备,通过最小系统软件对应用程序进行引导和加载管理,整个过程均有差错控制设计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重构试验和容错试验表明,利用该系统可实现星载微计算机软件和FPGA配置数据的可靠上注、可靠存储和可靠加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航天器分布式系统仿真平台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分布式集成仿真平台多操作系统、混合架构、分布式结构、模型管理、试验设计、仿真运行、数据管理的技术特点和功能需求,对相应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制定了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相关设计和实现。平台能够适应全数学与半物理2种仿真工况,满足航天器系统方案设计全面仿真验证需求,并可方便接入商业或自研软件。最后通过仿真实例对平台的功能性能及通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F. L. Foran 《Acta Astronautica》1999,44(7-12):391-398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Mobile Service System (MSS) form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in which elements interact through data components controlled by their respective element software. Tne element developers produce software components which, subsequent to being validated on their respective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and verified in test environments which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tegrated MSS/ISS system. This is the classical method for integration and verification. If program software requirements are, for various reasons, slow to finalize,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starts later than anticipated, and following the classical development/verification processes, could put the scheduled software deliveries at risk. A new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verification is needed which must encompass the entire software program from component unit software to fully integrated system softwa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roach which was taken to perform system hardware/software integration and verification with software components which were essentially incomplete, but were developed in a phased fashion, having mutually compatible functionalit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MSS and ISS system architecture, the various software components and an overview of the original integration and verification plan. The paper will then describe the new integration approach which was developed, and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the various software components in terms of functionality and their phased integration into a system. The paper will conclude by providing a summary of the results of the integration and verification activities, and demonstrate how delivery schedules for the integrated system software were m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