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FY-1C)星轨道实际观测值,分析了太阳_同步轨道卫星轨道漂移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卫星交点地方时漂移估算方法,并用FY-1C星实际的交点地方时漂移量,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FY—1C气象卫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发射的“风云一号”(C)极轨气象卫星 (FY 1C)所提供的图像 ,对 1999年 5月 13~ 14日发生在塔里木盆地至河西走廊西部以及 2 0 0 0年 4月 6~ 7日发生在北京周围地区的两次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分析 ,说明FY 1C资料在环境监测方面可以发挥极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展的历程,重点介绍了1999年发射的风云一号C星至今在轨稳定运行概况,星上遥感仪器、卫星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改进措施以及卫星资料的应用,展望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及其星上遥感仪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1990年9月3日,我国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第二颗星FY-1(B)。本文概述了风云一号的信息特征、它在气象和气候方面以及在地球资源、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也阐述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04,21(4):1-11
简要说明了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的总体情况。介绍了FY-1C星运行5年。D星运行2年后的测控、电源、热控、敖传、扫描辐射计和星载数据收集与分发(DCDS)分系统、有效载荷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以及姿控和星载计算机的在轨运行情况。在轨测试结果表明,两星的在轨运行、功能和性能符合任务书的要求。最后总结了长寿命高可靠稳定优质业务运行的FY-1C,D星的创新点、主要成绩,并给出了部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我国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星自 1999年5月 10日发射成功以来,至今已在轨连续稳定运行两周年,达到了设计寿命,成为国内第一颗使用寿命最长的极轨气象业务应用卫星。它是我国第一颗达到设计寿命的气象卫星,揭开了我国长寿命高可靠连续稳定运行的气象卫星业务化的序幕。最近,作为风云一号C星主研制单位,上海航天局召开风云一号C星稳定运行两周年庆祝大会。 风云一号C星总设计师孟执中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风云一号C星的性能特点。卫星发射基地和卫星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风云一号C…  相似文献   

7.
辛岩 《上海航天》2004,21(4):16-19
简要介绍了风云一号(FY-1)C,D极轨气象卫星姿态控制分系统的主要任务、技术指标和系统构成。给出了两星发射后动量轮、红外地平仪、太阳敏感器和三轴磁强计等的运行情况。卫星姿态在轨测试结果表明,FY-1C,D星的姿态稳定,满足甚至优于技术指标要求。最后概述了姿控分系统在可靠性、长寿命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8月22日,我国第一颗业务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星正式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该星今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在轨测试表明,卫星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至今未出现故障,工作状态良  相似文献   

9.
王世金 《上海航天》2004,21(4):23-28
介绍了风云一号(FY-1)C,D极轨气象卫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的任务目标、主要功能和工程指标。以及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给出了空间环境宁静期、地磁扰动事件、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和粒子长期变化等探测结果,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C,D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分别进行的5年和第二次在轨测试结果表明,两星监测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探测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10.
赵立成 《上海航天》2004,21(4):12-15
简要介绍了风云一号(FY-1)C,D极轨气象卫星的运行情况。运行期间,在洪涝、火情、干旱和积雪等自然灾害的监测服务,沙尘暴、大雾和海冰等环境监测服务,全球资料应用,以及天气分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可提供气象卫星数据的共享服务。两星在大范围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等领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在国内国际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郑亲波 《上海航天》2004,21(4):20-22
介绍了风云一号(FY-1)C,D极轨气象卫星10通道扫描辐射计的总体构成。给出了扫描辐射计性能的在轨测试结果,概述了研制中的技术创新点。与国内外同类仪器比较的结果表明,两星扫描辐射计寿命期初和期末的性能均满足任务书要求,其主要性能指标与美国NOAA卫星相当,甚至更佳。  相似文献   

12.
FY-2C星在天气与环境监测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应用服务中心(ASC)的功能.分析了ASC利用C星监测资料生成如热带气旋监测、雾监测、土壤湿度、火情监测、水情监测、积雪监测和海冰监测等部分人机交互产品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C星资料在环境与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分析、预报和预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孟执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气象卫星专家,1934年12月出生于浙江诸暨。孟执中院士主要从事气象卫星研制工作,1965~1969年,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地面测控中心和台站计算机系统的方案设计。1969~1978年,负责长空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研制,首次在我国卫星上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1976~1990年,主持研制风云一号A、B星,填补了我国气象卫星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拥有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1990~2002年,主持研制成功风云一号C、D星,  相似文献   

14.
高分三号(GF-3)卫星在轨测试期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试验队于2016年11月11—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组织实施了合成孔径雷达(SAR)降水星地同步观测试验,试验期间利用星载C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开展了GF-3针对降水特性测量;海口、三亚、西沙三部地基业务雷达开机测雨,海南多部自动气象站实时记录降水信息;移动降水测量点移动测量实时降水等信息;风云卫星收集整理了该区域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将SAR观测降水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较好的一致性。首次开展的SAR降水星地同步观测试验结果为开发SAR测量降水拓展了新思路,也为米级高分辨率星载海上降水测量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冯小虎  夏景林  张志清 《上海航天》2005,22(Z1):111-116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星地面应用分系统数据与指令接收站(CDAS)的主要技术指标、工作流程,以及与C星的星地接口与地面应用分系统其他部分的接口.说明了CDAS的天伺馈、信道、图像获取(IAS)、三点测距(TRRR)、数据收集(DCP)、遥测遥控(TT&C)、卫星模拟器、标校、时间统-、低速信息传输(LRIT)信息编码与发送等子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阐述了C星CDAS的设计原则,以及用群调技术实现DCP的数据解调、用扩频伪码进行TRRR定位、图像处理、TT&C增加图形化界面控制、正交相移键控(QPSK)解调器抗长连"1"功能等关键技术.在轨测试和试运行期间,C星的CDAS不仅解决暴露的问题,而且进行适应性调整.验收前测试结果表明,其功能及技术指标满足业务运行要求,设备工作正常、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8月22日,我国第一颗业务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星正式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该星今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在轨测试表明,卫星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至今未出现故障,工作状态良好。它的交付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从试验阶段转入了业务应用阶段。风云一号C星是风云一号02批气象卫星工程中的第一颗星。这项工程是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92年批准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制、建设项目。星上几乎所有的单机都是由国内自主研制的。星上扫描辐射计有10个通道,在云、积雪、土壤湿度、低层水汽和海洋水色等许多方面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同时,它的…  相似文献   

17.
<正>5月2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风云三号A星在轨运行两周年,实现了在轨2年的寿命考核目标;5月15日,集团公司研制的风云一号D星  相似文献   

18.
序号单泣作者彭成荣堵桂扩{王景泉 陈月恨施伟磺,陈药力.砖伟民郭健,谷良贤舒伟民杨维廉罗刚桥10l1 论文题目航天器总体技术大型通信卫星平台技术发展研究展望21}}上纪的航天技术21世纪初国外卫星技术及应旧的发展趋势与启示主模型技术与卫星总体C八D集成设汁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未来展望多学科优化设计技术在空间飞行器总体优化的应用风云一号C星及其应用“资源一号”卫星轨道:理论与实践近地卫星避免在轨碰撞的轨道tjL动控制策略近地准圆轨道卫星的轨道机动小卫星编队飞行构形参数有设计一颗低成本的大学卫星新型空间电源(热离子核电源)…  相似文献   

19.
按照最具权威的世界卫星咨询机构——欧洲咨询公司的分类方法,遥感卫星市场包括民用和商业对地观测卫星.本文将对2012年民用和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市场进行慨述和分析. 一、2012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情况 2012年全球共发射了11颗遥感卫星(不包括遥感技术试验和科学研究卫星),其中中国发射了3颗(资源3号、天绘1号02星和环境1C),法国发射了2颗(斯波特6和昴星团1B),印度发射了1颗("雷达成像卫星"1),韩国发射了1颗("韩国多用途星" 3),俄罗斯发射了1颗(老人星V1),白俄罗斯发射了1颗(白俄星),委内瑞拉发射了1颗("委内瑞拉遥感卫星"1),土耳其发射了1颗(突厥2).  相似文献   

20.
FY-2C业务静止气象卫星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卿  王介康  曹亮 《上海航天》2005,22(Z1):1-8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02批首颗业务应用C星的构型与布局、控制分系统、5通道扫描辐射计、星上图像生成、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工程与业务测控、二次分离、电源母线调节、复合材料结构件和仪器板等温化等主要技术特点.给出了C星相对01批的多通道扫描辐射计、无线系统和电源等部分技术改进.在轨测试与运行结果表明,C星的成像系统达到了研制总要求和任务书指标,云图观测能力和质量满足气象卫星业务运行及应用系统的需求.自投入业务运行后,C星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图像、定量与人机交互产品,在暴雨、台风、火灾和海冰等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对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