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震的"预兆"和"预测"" 5·12"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许多人在震惊之余不禁感到疑惑:地震局为何没有发出预报?这么大的地震会一点征兆也没有吗?一时间网上出现了众多质疑、指责、嘲笑地震局的声音,人们或者批评地震局玩忽职守忽视地震预兆,或者怀疑地震局为了社会稳定有意不发出预报.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们都在讨论地震预测之困难.但也有舆论认为"地震无法预测",似乎要人们相信这是科学真理.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我反对"地震预测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所有中国人应该铭记一生的时刻.一年前的那场灾难,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都感受到了震颤:母亲失去了孩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学生失去了老师……地震展示了自然冷酷、不可捉摸的一面,带来情感上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再次审视生命的价值.时隔一载,回首汶川,悲痛依然久久不能散去.在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编辑部特别策划了<汶川一周年:关于地震>这个专题.本专题共有6篇文章,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从各个角度谈到了地震的历史、成因、地震学研究的进展以及汶川地震的震情、板块构造等内容,从专业的角度对地震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和解释.此外,专题还就有关地震的种种流言做了剖析,希望我们能用科学的知识去应时这个"不仁慈"的自然.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汶川地震,如果我们事先有该地区连续的空间监测的热和电磁效应的图像,可能会有预报.发展中国的地震电磁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将伫间手段与地基监洲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地震电磁监测系统,将明显增加地震前兆的信息量,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震电磁卫星任务规划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电磁卫星任务规划是支持卫星在轨业务运控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地震电磁卫星任务规划系统的研究, 提出了地震电磁探测卫星任务规划的基本原则, 设计了地震电磁探测卫星任务规划系统架构, 分析了系统功能需求和规划处理流程, 在此基础上对地震电磁卫星进行了原型实现.   相似文献   

6.
编者:2008年是什么样的?再过个三五年,依然会有人这样问起,不仅仅是因为"5.12"汶川地震带来的悲痛,也不仅仅是因为北京奥运留下的激情.  相似文献   

7.
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震例表明, 地震与电离层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这为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分析了各国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对目前地震电磁卫星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建立多种类型、多种手段、多颗卫星组成的综合卫星星座观测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强震。这场被称为"喜马拉雅山地震"的地震成为继1934年地震后袭击该国的最强烈地震,对震中地区造成了"大规模破坏",截至5月10日已有8019人在此次地震中丧生,17866人受伤。尼官方第一时间向全球求援:尼泊尔需要来自各方国际机构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中国四川的8.0级地震将大量建筑物夷为平地,并导致数万人死亡.美国专家说,相比较而言,在美国发生的这种地震可能不会造成这么大的破坏.四川发生的这次较浅层地震所产生的地面震动在多处夷平了整个村庄,将数千人埋在倒塌建筑物的碎块下面.据报道,地震造成数百万间房屋被损坏;死亡人数达到69 225人,受灾人数达到4624万人.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22日是第42个"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世界各国在"地球日"前后相继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本刊结合日本特大地震引发的思考,特组了以下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