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电技术的发展为飞控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多电飞机已经从概念设计变成了实际,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部分被电气系统所取代,电能在飞机能源中的需求比例越来越高,飞机子系统的相互交联关系设计方案发生了重要变化。多电飞机采用了功率电传作动器,在可靠性、维修性、容错管理、生产使用成本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空客A380、美国F35分别将民机和军机多电飞机飞控系统的设计向前推进了一步,改变了传统飞机飞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引领了多电飞机飞控系统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多电技术的发展很可能为机电技术与航电技术的融合带来又一次的发展机遇。对于飞机的总体设计而言,多电技术将会改变以往飞机的设计格局,使机载技术全面融入到飞机的整体中,从而打破总是在飞机完成设计之后才选用机载产品的现状,在推动机载技术发展的同时使得机载产品真正形成机载产业。  相似文献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将为地处首都的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Ameco已经于2006年动工兴建A380飞机维修机库和一个新的飞机大修/喷漆机库.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支线航空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地缘辽阔但交通不方便的西部地区特别适合用支线航空提供点到点的交通运输服务,而且西部地区多山的地形又不适合修建大型飞机机场,修建中小型的支线飞机机场相对容易得多。 如何发展支线飞机工业,巴西航空工业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现已成为世界支线飞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已向44个国家交付了5000多架各种飞机,近年来又成为世界喷气支线客机市场三分天下的三雄之一,仅1999年就交付了97架支线喷气飞机。 巴西支线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以…  相似文献   

5.
多电/全电技术是当前以及未来飞机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多电和全电技术的载体,飞机电力系统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容量、转换效率和可靠性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飞机机体、动力装置和任务与功能系统的伞面融合则更具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大飞机项目的立项启动,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将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高速发展期,其间航空企业技术改造、生产能力建设投入及对  相似文献   

7.
6 BWB飞机布局的独特机遇和挑战 最初的BWB飞机的产生是基于搜寻一种能够对常规的机体和机翼提供有效改进的飞机布局。起飞重量和燃油消耗是主要的品质因素,BWB飞机方案已经表明如前所述的两种性能参数的有效减少。然而,BWB飞机布局提供了一些特别的机遇,它不同于1993年最初产生时所设想和计划的那样。这其中有三个方面将在下面描述。  相似文献   

8.
张正国 《国际航空》2011,(10):49-50
9月21—24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全球主要飞机、直升机制造商积极参与,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展品模型,多数海外企业都希望通过本届航展在中国谋求更多的合作机遇。  相似文献   

9.
目前 ,中国有 30多家航空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其年运量占全国民航的三分之一。自 80年代以来 ,我国航空客、货运周转量年增长率常达到 1 0 %以上 ,有的年份还高于 2 0 % ,迅速发展的中国航空运输业给外国航空工业制造厂家、航空公司在华拓展业务带来了诱人的市场机遇。中国进口美国飞机由来已久 ,早在 30年代东北军将领张学良的坐机即为波音飞机。 1 973年 ,中国购买 1 0架波音 70 7,这是解放后首次购买美国飞机。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 ,美国大型飞机制造公司对华技术、设备、整机出口不断扩大 ,中国国际航空…  相似文献   

10.
测量产品对航空工业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大飞机项目的启动为您的企业发展和产品推广带来哪些机遇? 张岚荪: 测量产品一直就对飞机制造起着重要作用,从工装上定位面和形位公差的检测,到飞机结构件的理论外形、空间结构尺寸和精度孔位以及超大型结构件的平面结构尺寸检测.当今的科学技术不断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一代光学技术的激光测量产品--先进的激光跟踪仪和便携式的测量关节臂已经取代了原来的经纬仪在检测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于飞机装配的并联机构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国威  陈文亮  王珉 《航空学报》2019,40(1):522572-522572
并联机构的闭链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精度、刚性及动态性能,可满足飞机装配的精度、效率需求,因此,以并联机构为构型主体的自动化装配装备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飞机装配中。首先,概述了当前并联机构发展现状及飞机装配体现出的新特点,分析了并联机构应用于飞机装配的优势。其次,从飞机装配零部件加工和飞机零部件装配调姿定位两个方面综述了应用于飞机装配并联机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并联机构主要的前沿研究问题,从并联机构可重构设计、性能评价及优化设计、精度建模和力/位协同控制等4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并联机构应用于飞机装配中的关键技术。最后,对并联机构应用在飞机装配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难加工材料加工量越来越多,打破了以往以传统的铸铁和钢件加工为主的格局,新型复合材料也随之出现并应用于飞机制造业,所有这些都对专业刀具生产厂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  相似文献   

13.
大型飞机的大尺寸、高要求的特点为其装配过程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国外大型飞机装配多采用柔性装配工装与自动化装配设备完成其装配过程。本文分析了国外大型飞机装配中所运用的先进技术手段与国内飞机制造业的现有基础,并为国内大型飞机的装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用航空》2005,(11):67-67
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航空运输对环境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航空业究竟对气候变迁起了多大的作用这一问题,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总体来说,航空运输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占到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2%。与40年前相比,今天世界各国机队的飞机燃油效率提高了70%。作为世界领先的民机制造商,空客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一直走在航空业的前列。在设计和制造飞机过程中,空中客车公司通过不断引进各种先进材料来减轻飞机重量,降低燃油消耗,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经过数十年来的研究和开发,空中客车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  相似文献   

15.
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上的大量使用不仅给飞机设计和制造带来了挑战,也给飞机的适航取证带来了诸多难题.从运输类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五个重点适航专用条件入手,对相关专用条件建立的原因、要求以及符合性验证的要点进行应用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未来国产复合材料飞机适航审定和进口复合材料航空器型号认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警惕!飞机结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结冰导致的飞行事故已发生多起,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如2006年6月3日,我军一架军用运输机在安徽境内坠毁,造成了机上40人全部遇难的严重事故。事故调查发现,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飞机多次穿越结冰区域,飞机空中结冰,最终导致飞机失控坠毁。这起事故在这类事故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我们必须对飞机结冰问题进行认真总结。下面就对飞机防除冰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希望能在今后防除冰工作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认识一:加强对飞机结冰危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多电飞机技术及其标准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电飞机技术的发展概况、多电飞机技术的优点、多电飞机的关键技术及国外多电飞机技术在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上的应用情况,并对多电飞机标准体系的新特点及其涉及的主要标准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对我国多电飞机技术和标准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国宝捷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捷公司)在航空工业领域已经具有35年多的历史,在全球市场上声名卓著。在飞机自动钻铆紧固机器以及飞机结构装配生产线方面占据全球领导地位。2014年8月,宝捷公司又成功收购了杜尔机械和工厂工程集团的飞机装配技术分部。此次并购使宝捷公司的装配生产线更加完整,并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公司规模和销售额大幅提升。近日,本刊记者就宝捷公司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放宽静稳定性作为主动控制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已在航空领域广泛普及。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提升飞机的机动性能,还可以为飞机设计方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随着飞机静稳定裕度的放宽,将会对飞机的稳定性带来损失,使飞机变得难以操纵,同时也会对飞机的飞控系统能力带来新的挑战。以放宽静稳定性技术对舵面偏转速率的需求限制为研究目标,首先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严谨的公式推导提出了一种计算舵面偏转速率需求值的方法,其次以某一飞机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此飞机放宽不同的静稳定裕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来分析放宽静稳定性对飞机舵面偏转速率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大飞机研制中,应用MBD技术带来了飞机研制方法和模式的变革;基于模块的关联设计技术提高了多专业的设计并行能力;虚拟设计技术、快速建模技术和基于Catia的二次开发工具包的应用,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这些数字化技术促进了飞机研制模式的变革和流程不断优化,使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