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凤凰"火星着陆探测器美国西部时间5月25日16时53分 (北京时间5月26日7时53分)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这是1976年以来首次有探测器采用有动力方式成功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2.
易林 《航天》2014,(10):F0002-F0002
美国东部时间9月21日晚7点24分,美国国家航宇局(NASA)“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MAVEN)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将研究火星高层大气。另外,MAVEN进入轨道后两天,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也进入了火星轨道并发回火星照片。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1月20日,据space flight now网站报道,NASA宣布将出资为日本"火星卫星探测任务"(MMX)探测器研制一台中子与伽马射线光谱仪"梅甘娜"(MEGANE)。MMX探测器计划于2024年发射,并将携带火卫一(火星的最大卫星)的首份样品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13,(1):58
NASA虽然正把许多空间探测资源用到火星探测上,但仍在关注可能支持生命存在的木卫二卫星。NASA喷推实验室人员2012年12月3日就"木卫二快船"任务设想向NASA总部做了汇报,并得到积极反应。这种探测器将会多次飞越木卫二,研究其冰外壳及其下面可能存在的海洋。这项任务将耗资20亿美元,可在2021年前后发射,还将为未  相似文献   

5.
左永亮 《航天员》2013,(1):24-26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月球极点上冰层的存在。发现了在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的繁荣时期,采集了包括太阳风粒子(NASA“起源号”探测器)、彗星颗粒(NASA“星尘号”探测器)、小行星岩石(日本“隼乌”号探测器)等珍贵样本,世界航天事业快速地向深空领域迈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10,(3):36-36
<正>在对火星进行了6年前所未有的探测后,NASA的勇气号火星探测漫游车将不再是一台能四处移动的机器人。在过去几个月里,NASA一直试图解救这辆深陷在火星一片沙地里的漫游车,但没能成功。1月26日,NASA宣布将这个曾经的漫游式科学探测器改为一个静止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7.
棚梓 《航天》2014,(10):20-21
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的三辆火星漫游车已经在火星上各自跑了不少路,于2012年登陆火星的“好奇”号至今仍在运行。虽然载人登火星依然遥遥无期,但NASA决心不断发射探测器到火星上,以延续技术发展,为载人登火星积累经验和知识。根据计划,NASA的下一代火星漫游车将在2020年发射,称为“火星2020”,它将携带“一组精心选择的设备”前往火星。  相似文献   

8.
陈曦 《航天员》2012,(5):29-33
自2011年11月26日“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到成功着陆火星,共历时8个多月。它是“勇气”号和“机遇”号成功登陆火星后,NASA科学家开始研制的新型火星探测器,有望在火星探测方面迈出更大的一步。然而,从2004年“好奇”号火星科学实验室立项至最后登陆火星,共花费了8年多时间,“好奇”号火星车的诞生过程漫长而艰难。那么,NASA为何花25亿美元的巨资如此倾心于“好奇”号?它又是如何集各项先进技术最终应运而生的呢?  相似文献   

9.
气体分析仪 70年代初,NASA的艾姆斯研究中心计划研制一个气体分析器用于两个不载人火星探测器以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进行探测和对火星土壤和空气进行分析。由于探测器上的空间极为有限,这种气体分析仪必须要求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小。NASA与斯坦福大学签订了研制这种微型气体分析仪的合同。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研究人员后来利用这项技术生产了探测工业漏气的便携式微型气体分析仪并打入了商业市场。  相似文献   

10.
正NASA官员称,定于2020年发射的该局下一辆火星漫游车"火星"2020将总共配备23台相机,届时将成为登陆火星的最"眼尖"的探测器。这一数量比2012年8月开始对火星盖尔陨石坑进行探测的好奇号漫游车多6台,比2004年1月先后降落在火星不同区域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孪生漫游车多了13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11日,联合发射同盟(ULA)开始着手起竖吊装用于执行NASA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MAVEN)探测器发射任务的“宇宙神”-5运载火箭。该火箭将于2013年11月执行发射任务,发射后,MAVEN火星探测器将历经10个月的飞行时间进入绕火星轨道,以破译火星这个红色星球空气越来越稀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琳 《航天员》2014,(1):47-49
MAVEN:火星大气的考古学家 “火星大气和挥发物质演化探测器(MAVEN)”是NASA火星勘测计划的第二个任务,同时也是第一个致力于探索研究火星高层大气的航天器。MAVEN将会测量火星上层大气的密度,来帮助科学家理解这颗红色星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3.
空天嘹望     
《中国航天》2007,(10):45-47
波音 洛马提交TSAT标书;NASA扫描阿波罗时代月球照片;美“凤凰”火星探测器启程;ISRO向政府提交载人航天方案;欧空军拟研制第二代伽利略系统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2,21(4):99-99
据Spacedaily网站2012年6月11日消息,NASA的“奥德赛”(Odyssey)火星探测器一个反作用轮的读数异常,但探测器仍然安全,于6月8日正式进入保护性待机模式。“奥德赛’’于2001年4月7日发射升空,当年10月24日抵达绕火星轨道;2002年2月开始执行科学任务,是迄今工作时间最长的火星探测器。NASA计划将“奥德赛”和“火星勘测轨道器”(MRO)用作信号中转站,为好奇心号火星漫游车在2012年8月登陆火星时传输信号。据该网站7月27日报道,“奥德赛”已成功调整了轨道位置,且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5.
孟萌 《航天员》2014,(6):72-73
2012年8月,“好奇”号天空起重机系统的巨大成功使美国火星探测向前迈进一大步,而今NASA又在紧锣密鼓得筹划着下一次同等级的火星“漫游者”计划。据了解,目前NASA正在研发新的火星探测器。并将于2020年登陆这颗红色星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10,(6):46-47
NASA于5月24日宣布.沉寂已久的“凤凰”火星着陆探测器已受损.正式宣告报废。“火星侦察轨道器”新拍照片表明.受火星严冬影响,“凤凰”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受损严重。在过了其冬眠期后。NASA近几个月来曾4次尝试利用“奥德赛”轨道器与该探测器恢复联络.结果都是无功而返,没能收到来自它的信号。其实,“凤凰”并不是按能挺过火星北极黑暗、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8月6日13时31分,NASA新一代火星探测器“火星科学实验室”(MSL)经过8.5个月的飞行,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并传回第一组火星照片。作为迄今为止最庞大、最复杂、最先进、最昂贵的火星探测器,“火星科学实验室”不仅将使人类对火星的认识发生革命性变化,而且将为美国本世纪实现载人登陆火星计划验证关键的支撑技术。本文着重分析“火星科学实验室”取得的主要技术突破及其对美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11,(8):47-47
NASA8月4日宣布,其“火星侦察轨道器”(MRO)的观测数据表明,火星上在最温暖的几个月里可能有流动水。博尔登局长说.NASA火星探测计划使人类距确定火星能否支持某种生命形式越来越近,并再次表明火星是未来载人探测的重要目的地。观测表明,火星某些山坡上在春末到夏季有深色手指形特征出现和向下延伸.这些特征在冬天消退.第二年春天又会再次出现。探测器上的仪器对火星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几个陡坡上这些重复出现的特征进行了反复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9,(1):45-45
NASA去年12月4日宣布,其“火星科学实验室”将推迟到2011年秋发射,比原定的2009年10月晚了两年。这项探测任务将把一辆下一代漫游车送上火星。车上载有一些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用于研究火星的早期环境史。无法按原计划发射是因为探测器在测试和硬件方面遇到难题。2009年的发射窗口在10月底关闭。基于地球和火星的相对位置。适于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时机每两年才会出现一次,每次只有几周。2009年后的下一次发射时机是在2011年秋。  相似文献   

20.
NASA发射的这颗"凤凰"号火星探测器,质量为350千克,直径1.5米,高约2.2米,其中心是一个多面体仪器舱,仪器舱左右两侧各展开一面正八边形太阳能电池阵,跨度达5.52米。它与"火星极地着陆器"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与"机遇"号及"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