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第1次太空行走后,苏联/俄罗斯不断加强对舱外航天服的研制和利用,特别是"奥兰"系列舱外航天服先后经历了4次改型,各项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2.
舱外航天服(下) 17.苏联和俄罗斯航天员穿什么样的舱外航天服?这种舱外航天服由几部分组成?有何特点?  相似文献   

3.
苏联和俄罗斯的所有出舱活动航天服都是由“星辰”公司研究、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该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研制出10种型号的出舱活动航天服,但仅有6种曾在载人航天中使用过,而且主要使用的是其中的4种,即海鹰-D型航天服、海鹰-DM型航天服、海鹰-DMA型航天服和海鹰-M型航天服。  相似文献   

4.
前哨 《太空探索》2004,(5):22-25
苏联和俄罗斯的所有出舱活动航天服都是由“星辰”公司研究、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该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研制出10种型号的出舱活动航天服,但仅有6种曾载入航天中使用过,而且主要使用的是其中的4种,即海鹰-D型、海鹰-DM型、海鹰-DMA型和海鹰-M型。不过这4种航天服都是在海鹰-SKY型航天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奥兰-M(又译作海鹰-M)航天服是"国际空间站"舱外活动使用的主要航天服之一,其功能和实用性得到了"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一致认可.为了便于在"国际空间站"上使用,俄罗斯曾对奥兰-M航天服进行了修改(分2个阶段完成),其中也适当地考虑了航天服在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使用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四、出舱活动舱外航天服早期的舱外航天服都是软式的,除了头盔和手套可拆卸之外,其余部分是一个整体。采用通风的方式散发身体产生的多余热量,供氧等生命保障由航天器通过脐带式管线提供。图为苏联进行第一次舱外活动时航天员穿用的舱外航天服,全身是软式的,可以看到位于身前的生命保障脐带。  相似文献   

7.
伍灵戚 《国际太空》2006,(12):17-18
1 舱外航天服的设计要求 1.1 一般性要求 □□灵活性:舱外航天服的灵活性应接近不穿服装时身体的活动范围. 尺寸:为了尽量减少舱外航天服在天上的储存数量,舱外航天服应该可以调整尺寸大小,以适合不同身材的航天员穿用.特别是服装手套的手指、手臂、下肢和干躯的长短应该可以调整,以满足每个航天员的灵活性和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和俄罗斯向航天时代迈进,美俄两国出舱活动装备的相似性和差别已不仅只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几乎可以肯定,两国航天员将会互换使用航天服和工具。舱外活动系统的最大可互换性是未来的国际空间站和美航天飞机与俄和平号空间站计划,为了评价和比较美俄两种航天服的...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苏联是最早实现舱外活动的国家,在舱外活动方面有大量、丰富的经验,多年来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俄罗斯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训练、单项实践训练、出舱程序训练和出舱任务训练。出舱和舱外活动训练的大型设备主要有中性浮力水槽、失重飞机、舱外活动训练模拟器、气压舱、航天员移动设备动力学制度模拟器、  相似文献   

10.
舱外航天服(上)13.航天员太空行走为什么要穿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与舱内航天服有何不同?航天员在太空中行走,由于太空环境非常恶劣,不仅有高真空、缺氧、极度的温度变化和可怕的宇宙辐射,而且还有太  相似文献   

11.
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 在神七任务中,航天员将首次身穿国产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听他将舱外航天服其中的“玄机”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2.
舱外航天服热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舱外航天服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热控方式控制内部的温度,但其外形复杂,影响外热流的因素很多,因此舱外航天服热试验存在着与传统航天器热试验完全不同的特点。文章根据舱外航天服热设计的特点,对舱外航天服的地面热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论证了采用等效外热流模拟方法,通过进行舱外航天服系统漏热和散热能力的测试来验证热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及热试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舱外航天服空间热流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舱外航天服的被动热防护性设计,了解其空间辐射换热及空间热流.分析了舱外航天服空间热交换的特点及其真空屏蔽绝热层的隔热性能,确定了航天服、地球、飞船及太阳照射方向的4种典型相对位置关系,对各相对位置下航天服的空间辐射外热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空间热流的计算方法,对航天服表面最大得热与漏热进行了求解.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航天服被动热防护性能对空间热流的影响很大.进行被动热防护设计首先应提高隔热性能,并适当减小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率与表面黑度的比值.  相似文献   

14.
画说航天服     
航天服是航天员进入太空必须穿的服装,一般由压力服、头盔、手套和鞋子等组成。航天服可不是一般的服装,它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个人救生设备。航天服按用途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两大类,分别有软式、硬式和软硬混合式结构。相比之下舱内航天服的结构与功能较为简单,舱外航天服的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15.
苏联目前正研制一种载人机动装置(MMU),其结构与几年前美国马丁·马丽埃塔公司的MMU相仿,也是配置在宇航员舱外活动(EVA)航天服的背部,长度也是从航天帽到宇航员的腿中部。另外相似的就是MMU的仪表板同样是装在从主结构沿人的两臂伸出的分结构的顶端,仪表板上有宇航员使用的各种控制器和开关。仪表板上控制器和开关的排列如下: 左臂仪表板上有6排:第1排有一模拟读出器;第2排是一行搬钮开关,带有突出的开关保护器/分离器;第3排为一红色长方形罩,上面标有“旁路”或“循环”的俄文字,其旁边还有一搬钮开关;第4排  相似文献   

16.
郭星 《国际太空》2008,(3):12-15
1 美国航天飞机航天员出舱活动程序 1.1 美国航空航天局汇总的经验 □□舱外航天服相当于出舱活动航天员使用的一艘微型飞船,航天员应该像爱护真正的飞船一样爱护它.只有正确地操作和使用,航天服才能很好地"工作",确保出舱活动航天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马爱军  刘巍 《国际太空》2012,(10):33-41
自从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阿里克谢·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飞船,成为第一位完成太空行走的航天员至今已过去40多年,舱外活动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并已成为载人航天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中性浮力训练设施在舱外活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美国、苏联/俄罗斯40来年的载人航天实践  相似文献   

18.
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三款全新的Z一2舱外航天服设计概念图,即“仿生款”(Biomimicry)、“科技款”(Technology)和“社会潮流款”(TrendsinSociety),并希望大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一款设计作为下一代Z-2舱外航天服。现在投票结果终于揭晓,NASA宣布下一代Z-2舱外航天服将采用“科技款”设计,它获得的票数高达233431,占据总票数的63%。不久,此款航天服将完成最终版本的设计并开始生产。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火星任务航天服的设计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随着火星探测的升温,一些国家开始致力于火星飞行方案及医学研究的论证,以及火星任务航天服的研制。尽管俄罗斯内力不足,但其星星公司(Star)仍进行了火星任务航天服的研制工作,并提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火星任务航天服设计理念。星星公司在地球轨道航天服的研制和使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载人航天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在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性突破,解决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的基础上的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飞行任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期工程目标的胜利实现,也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第二步是除继续用载人飞船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实验外,重点要完成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展长期自主飞行、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那么提到出舱活动,必然会涉及到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与神舟五号和六号航天员使用的舱内航天服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