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落震试验的方法,对摇臂式和支柱起落架的起转载荷系数和回弹载荷系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起转载荷系数和回弹载荷系数随飞机下沉速度和飞机着陆速度变化的一般性规律,给出了某A型、B型飞机主起落架起转载荷系数和回弹载荷系数的初步数值。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J-7型飞机是一种超音速歼击机,由于飞机机翼的相对厚度和展弦比较小,使同一迎角下的升力系数比J-6型飞机小,这就导致了飞机着陆速度增大及滑跑距离增长。因此,采用机上的一切减速装置来减小飞机着陆后的滑跑速度,以缩短滑跑距离,是避免飞机冲出跑道提高着陆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跑道比较短的机场就更显得重要。所以,正常情况下飞机着陆均应放下24°襟翼。然而,当飞机的液压收放系统一旦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或因飞机两翼下的襟翼失去协调,使放下的开度不一致而使襟翼不能放下时,飞行员只能采用不放襟翼着陆(因J-7型飞机未设应急放襟翼的冷气系统)。不放襟翼条件下的着陆改变了飞机的气动外形,这样就给飞行员在操纵上带来一些差异感。应如何做好J-7型飞机襟翼放不下的着陆,根据本人的实际飞行体会下面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3.
孙宏 《飞行力学》1999,17(4):66-70
结合典型飞行事故案例,讨论分析了在实际飞行中导致民航客机着陆性能恶化的主要因素,即高高度大速度进场,不正确的接地技术以及刹车使用不当等。并以737-300型飞机为例具体分析了高高度、大速度进场的特点及对着陆距离的影响,讨论了带平飘轻接地,不正确的接地技术导致着陆距离增长的原因,这些对帮助飞行员改进着陆操纵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舰载机着舰下沉速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舰载机着舰下沉速度VV一般要比陆基型飞机的着陆下沉速度大一倍以上,这就要使飞机的起落装置和机体结构加强,从而导致飞机结构增重。本文对国外舰载机着舰下沉速度VV的早期计算和近期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提出了对舰载机着舰下沉速度VV进行修正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通过控制发动机油门实现速度保持的控制律。当飞机工作在巡航或进场着陆模态时,该控制律能通过对油门的控制,使得飞机自动跟踪和保持机组人员设置的速度。以某型飞机为控制对象,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律是可行性的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林海 《试飞研究》1995,(2):8-10,37
飞机接地时,在飞机重心处和座舱飞行员位置处的最大过载对飞机强度与刚度设计及旅客与飞行员的舒适性均是重要参数,本文研究了接地时的飞机动态特性,并为飞行员安全使用提供了确定有利的飞行航程,起落架和气动力参数的边界,称其为“着陆窗口”。文中叙述了确定最大过载变化的分析方法,飞行参数中的垂直速度,俯仰姿态角以及起落架参数中的油液减震支柱阻尼均是影响最大过载的关键参数,重心处的最大过载受到主起落架减震支柱和  相似文献   

7.
王博  林皓 《航空工程进展》2014,5(4):502-508
为了评估起降阶段的飞机操控特性,针对某型飞机多轮多支柱式起落架系统,研究组成单个起落架支柱的轮胎、缓冲器、刹车系统、前轮转弯等部件的受力、力矩特性及传递过程。基于线性理论,将多个支柱运动特性叠加,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工具,建立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嵌入某型飞机六自由度运动解算模型进行飞机落震、加速滑跑、高低速转弯、起飞离地、着陆接地、刹车减速等仿真验证,并在某型飞机动基座模拟器上进行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起落架模型各项功能完善,能够正确反映飞机姿态响应过程,飞机起降过程感受与真实飞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航空机载设备要适应飞机由地面供电转为机上供电,尤其在转换瞬间,对设备的电冲击是很大的。平显火控系统作为一种新型航空装备,在配备某型飞机时,曾出现在飞机转换电源过程中平显系统“死机”的问题。通过对飞机供电系统和平显电源系统的分析,并作了大量的试验,提出对平显电源设计的改进方法。经过改进后,平显系统的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某型飞机着陆滑行过程中方向舵操纵系统卡滞,飞行员无法修正滑行方向操纵飞机地面转弯。本文对此故障进行机理分析,找出故障原因,为后续同类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型号飞机滑撬式起落架设计要求,提出了滑撬式起落架动力学设计的一般思路。论文首先根据该型飞机总体性能参数指标要求选择了起落架及其缓冲器的基本形式,并进行了初步设计;随后,建立了该型飞机着陆分析有限元模型,开展了该型飞机着陆冲击非线性动力学仿真;针对各种不同的典型着陆情况进行仿真,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设计进行调整,并进行强度校核;在多轮设计调整后,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起落架满足着陆回收总体性能指标要求,最终确定了起落架结构详细尺寸。  相似文献   

11.
飞机着陆操纵指令模型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莹潇  赵伟 《飞机设计》2010,30(5):39-41,61
针对某型飞机进场着陆完全靠目视飞行的现状,分析了该飞机加装着陆指令驾驶系统的可行性,分别设计了下滑线、基准线和下滑速度操纵指令模型。对人机闭环系统进行了飞机全量运动方程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着陆操纵指令模型可用于实现飞机着陆指令驾驶任务。  相似文献   

12.
吴卫国  孙建桥  冷永刚  贾腾 《航空学报》2016,37(4):1228-1239
针对飞机起落架弹性结构特征的动力学建模及其离散结构简化响应分析问题,利用哈密顿变分原理,提出并建立了弹性结构的起落架动力学模型。根据此动力学模型,可自由选择起落架的结构离散数量进行动力学方程的求解和响应分析。以某型飞机着陆过程为研究实例,使用随机模拟方法,通过模拟飞机着陆下沉速度、初始位移和路面不平度,分析了飞机着陆过程起落架的随机响应特征,确定了起落架的实际动力学性能和应力应变特性,为后续起落架的结构参数优化及其疲劳性能分析提供了基础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齐重阳 《试飞研究》2000,(3):26-32,49
由于现代平显(HUD)采用了比以前的平显设计技术更为复杂的光学广角衍射设计技术,所以使瞄准过程的连续记录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详述并提供了选择定性测试平显画面的方法,但为满足真实记录平显画面及提高测试质量的迫切要求,在JAS-39试验机上进行了平显摄象机的开发工作。光学广角衍射平显的设计便利飞行员在其部位的极小的出射孔范围内便可观察目标,籽在地面复现飞行员所看到的真实的平显画面,需要在飞行员和平显组合玻璃之间安装一台摄象机。因此,根据该摄象机的主要用途,选择一些专用的校验方法。本文将讨论上述试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平显摄象机的安装十分简单,经仔细校验检查就可广泛应用,最终会成为飞行试验中最有效的设备。我们还将讨论JAS-39试验机非制导武器火控系统性能验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平视显示器的机上安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CRT中心点发出与平显光轴线平行并通过驾驶员眼点的光线是平显的零位瞄准线。平显的炮口十字线不宜称为零位瞄准线。平显的零位瞄准线被要求相对于飞机机身水平线下沉一定角度安装。平显的构造-安装方程表述了平显构造参量与安装参量间的关系。当平显在飞机上的安装要求确定后,平显的构造被方程所限定;当平显的构造确定后,平显在飞机上的安装被方程所限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型飞机挂装新型武器后着陆重量超过设计着陆重量、着陆后需要对相关结构进行分解检查的情况,通过仿真计算和飞行试验数据分析,在保证结构安全同时又兼顾外场可实施性的情况下,提出了飞机超重情况下着陆时的边界过载,以此建立了超载着陆后结构是否需要分解检查的评判依据和逻辑关系。该方案已在某型飞机的试飞工作中实施。  相似文献   

16.
缓冲与前轮转弯纠偏性能对起落架设计具有重要影响。采用ADAMS软件分别建立支柱式和摇臂式前起落架的飞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分别对前起落架的着陆缓冲和转弯纠偏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种着陆工况下,支柱式比摇臂式前起落架样机在前起落架航向所受合力更大,前轮接地后的俯仰角速度和机头下沉量相差不大;支柱式比摇臂式前起落架样机在更小的操纵力矩、转弯角度和侧向加速度下就会发生飞机侧滑。研究结果可为前起落架的设计和选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尧 《航空世界》2011,(11):34-37
"反区操作"飞机在"一米高度"时拉平,油门也已经收光了,下面进入"拉下沉"阶段,也就是飞机接地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为什么叫"拉下沉"呢?拉杆时飞机应该上升才对啊,为什么还下沉呢?这就是飞行原理中的"反区操作"现象.通俗讲就是当飞机进入第二速度范围(有利速度或经济速度以下的某个速度范围)时,你的某些操作会使飞机产生与正常情...  相似文献   

18.
员正平 《试飞研究》2001,(4):12-16,38
F/A-18E/F“超级大黄蜂”的起飞着陆能力验证,是工程、生产和研究(EMD)计划要求的内容之一。在对称和非对称装载下,人们希望飞机有最大侧风起飞着陆能力(直到30kn),以使舰载用户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在试飞计划中,最富技术挑战性的科目之一是研究将要推荐给舰载飞行员的着陆技术。这项技术必须保障在飞行员可接受的工作量内有令人满意的进场操纵品质。此外,若在甲板上着舰,其接舰时的着陆载荷和着陆滑跑特性对确定这项最佳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本试验对几种侧风着陆技术进行了评价,其中包括侧滑法(WDTR)、侧航及侧航进场着陆;在接地前瞬间蹬满舵或半蹬舵。本文讨论了F/A-18E/F“超级大黄蜂”的侧风起飞着陆包线扩展试验的试验方案、试验技术、安全问题、试飞结果及结论。  相似文献   

19.
沈文静  彭志军  李彬  叶彬 《航空学报》2016,37(7):2218-2224
飞机起落架的收放大部分是在飞机飞行时进行的,起落架主要承受着飞行时的气动载荷、质量力和惯性载荷,这些载荷的大小或方向随着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起落架的收放不断发生变化。在地面进行起落架收放系统可靠性试验时,为真实反映起落架收放时的收放载荷,施加多大的收放载荷以及如何施加收放载荷成为起落架收放系统可靠性试验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对某型飞机起落架收放载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起落架收放载荷当量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并采用动力学软件对当量化结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与飞行实测结果十分吻合,而且该当量化方法简易可行,便于在起落架收放系统可靠性试验中施加载荷。  相似文献   

20.
飞机在大迎角下进近可以减小飞机进近着陆的速度,从而减小飞机着陆时的滑跑距离。本文根据国外大迎角短距着陆的研究[1,2]给出了一种大迎角自动短距着陆方案。该方案应用了飞行与推进协调控制的方法设计了自动着陆控制系统和一套控制律,实现了进近飞行时的低速稳定和精确的航迹控制。对于反旋机动,利用全状态反馈,实现了机尾高度的精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