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阐述航天器总装技术应用的国内外现状,从载人航天器工艺设计、总装及其过程质量控制中采用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方面,介绍载人航天器数字化总装技术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飞机总装流程是一个产品逐步安装、系统逐步集成、功能分级试验的过程,涉及到多学科、多专业单点技术的综合应用,其关键设计技术为数字化集成工艺设计技术。根据飞机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总装数字化的需求,结合前期数字化工艺设计的工程经验,试图采用系统工程模型的统一方法论将工艺设计技术、技术管理方法与多点技术应用进行有效集成,实现飞机总装的数字化敏捷制造,为数字化环境下的飞机总装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面向航天器在轨装配的数字孪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航天器在轨维修维护能力是确保空间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的有效途径,而对于空间环境中的在轨装配过程的模拟、监控、诊断和预测,目前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缺乏整体解决方案。提出采用构建航天器数字孪生体的方式,来抽象表达航天器完成在轨装配的过程、状态和行为。首先分析了在轨装配航天器的结构组成及功能需求,然后系统阐述了航天器数字孪生体的数据组成、实现方式和作用,最后给出了航天器数字孪生体在设计、制造和在轨服务阶段的实施途径,并对航天器数字孪生体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持续提升飞机总装生产线运营绩效,促进业务模式变革,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飞机总装生产线管控新模式。首先,分析了飞机总装生产线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演变过程及生产线运行管控需求。其次,阐述了飞机总装生产线数字孪生组成,结合数字孪生五维模型,构建了总装生产线数字孪生模型。最后,基于3DMAX建立了虚拟模型,利用系统开发技术构建总装数字孪生系统,通过采集现场生产过程数据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初步探索了数字孪生技术在飞机总装生产线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孪生的飞机总装生产线管控模式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飞机的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MU(数字样机)技术的应用是数字化的一个突破,给飞机设计带来了质的飞跃.以数字样机为基础,结合数字化的资源设计和规划、企业数据平台实现数字化的装配工艺设计和仿真,提高了飞机装配工艺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集成化监视、分析、控制的COTS系统(IMACCS)是用于实时卫星遥控和遥测、轨道和姿态确定、事件预测和数据趋向预报的系统,1995年由NASA哥达德航天中心(GSFC)在90天内建造成功。本文描述了对最初基于商业成品(COTS)样机所做的改进,包括系统的自动化能力和航天器的总装与测试(I&T)能力的提高。对样机的进一步扩展是安装对航天器的直接射频接口。如原样机一样,与用户专用系统开发方法相比所有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天器总装过程对地面通风设备控制密封舱内的大气温湿度和通风、保证舱内环境要求并保障舱内操作工人的新鲜气体供应的需求,研究了航天器地面通风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的设计与确定方法。结合理论推导与工程实践,给出了如何从载人航天器自身主要技术参数出发,通过迭代计算得到能够满足要求的地面通风设备主要技术参数。某载人航天器地面通风设备设计过程对该结果的应用验证了其有效性,可为后续航天器地面设备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飞机维护虚拟样机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飞机设计中虚拟样机与数字样机技术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基于虚拟样机工程生命周期管理P3R模型的虚拟样机仿真支撑平台体系结构,从虚拟样机维护视图的角度,阐述了飞机维护虚拟样机的概念,描述了以Windchill为基础设施构建的虚拟样机协同工作支撑平台和维护虚拟样机仿真定义与评估工具的功能和计算机实现,重点讨论了飞机虚拟样机维护过程的定义方法。  相似文献   

9.
面向国内民用航空发动机总装批产能力建设的需求,对标国内外先进脉动式装配生产线的研发进度和实施状态,在建设规划阶段,提出了脉动式总装生产线的工艺仿真方案。阐述了脉动式总装生产线工艺仿真的主要技术内容和关键技术方向,重点对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和实施途径进行规划,包括装配网络图建模及优化、车间工艺布局及生产仿真、基于二三维关联集成仿真的虚拟产品制造,最后对脉动式生产线数字孪生体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完成航天系统实时分析和指令产生的专家系统样机的开发及其能力。目前,卫星轨道控制专家系统(ESSOC)已能够进行同步卫星定点保持机动。考虑了航天器不断变化状态和前面的动作,ESSOC给操作手推荐相应的指令,指导操作手完成定点操作。与卫星状态有关的信息存入专家系统的知识库。该知识库不断被处理过的航天器遥测数据更新。过程的结构信息用产生式规则进行编码。过程式规则相互无关,而且与知识库无关,这样就使得系统很容易维护和扩展。文章特别强调了ESSOC系统特性及其开发,即知识获取的结构化方法,以及使ESSOC能在实时环境中工作的设计及提高性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构型管理是民用飞机研制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以"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进行的民用飞机研制中,作为主制造商构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商构型管理至关重要。需要确保供应商能够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为产品构型提供持续的控制,以及确保供应商的构型管理工作能够满足主制造商规划的型号设计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供应商构型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审核。提出了在供应商构型管理体系审核中应关注的主要方面,以确保达到审核目的。  相似文献   

12.
构型管理功能是飞机提高安全性的重要功能之一,由于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架构特点,其构 型管理功能除了要保证软硬件构型一致外,还需要考虑配置数据。本文分析了DO-297 定义的构型管理功能设 计要求后,针对不同配置数据的功能特点,把构型管理功能划分成配置数据生成、数据加载和兼容性校验三个 步骤,并详细描述了各自的具体设计方案。该整体方案已在项目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飞机柔性结构的装配偏差分析与控制一直是飞机装配中的难点,随着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广泛应用,这一问题越发明显.采用预浸料固化工艺的复合材料零件具有制造偏差大、非主应力方向在装配过程中容易损伤等特点,对柔性件装配中的偏差分析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地进行容差分配、工艺补偿、过约束装配以满足装配后的性能要求,是目前...  相似文献   

14.
在民用飞机研发过程中,构型差异管理是适航验证类试验/试飞过程中进行的必要动作,用以评估当前设计构型能否满足试验/试飞进行的要求以及试验/试飞的适航代表性。从单机设计构型要求、适航验证类试验/试飞要求、型号设计构型、单机设计构型以及实物状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适航验证类试验前后飞机的各类构型差异,并提出了构型差异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5.
航空软件配置管理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晖  王泉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4):69-71,75
从军工软件配置管理的需求出发,结合国军标的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的三库配置管理体系,阐述某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软件配置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指出该配置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为软件配置库的存储设计方法和文件的增量存储和差异比较技术。说明系统软件配置库的存储设计思路和方案,采用编辑图和贪心算法实现文件的增量存储和差异比较技术的解决方案。总结系统的特点和优点,说明系统下一步发展及扩充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莉  马晓军  张娟  杨茗 《航空工程进展》2024,15(3):101-109,142
民用飞机刹车控制系统构型管理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和适航符合性验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提升民用飞机刹车控制系统软件构型管理能力,使该系统设计开发的软件满足适航要求,介绍刹车控制系统软件构型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描述如何运用系统思维和信息化流程手段将构型管理和软件设计相结合,开展软件全生命周期过程构型管理活动。结合DO-178C 的要求,提出建立以产品构型为核心的构型数据数字化管理机制,实现刹车控制系统软件研制的单一数据源。结果表明:通过和构型基线管理相结合建立一个统一的构型数据库,在构型库中严格按照阶段的状态进行准确记录,确保了状态信息的实时性、可追溯性、完整性及有效性,达到了最终构型控制目标,可以满足适航要求。  相似文献   

17.
构型标识是构型管理的四要素之一,从EIA649《national consensus standard for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中对标识的定义开始,通过解析定义,结合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中构型标识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发展瓶颈,给出了全新的构型标识方法,并深入分析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适合计算机软件和其它工业产品的数据和技术状态管理与控制技术———软件配置管理(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 anagem ent)与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 anage-m ent)技术,各自产生的背景、处理的对象、关注的焦点、作用的范围、及其输出结果,提出了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实施SCM和PDM的措施与实施原则———定义规范化的过程、选用适用的工具、进行周密的计划、重视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9.
构型管理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型管理是两位元素的项目管理工具,它的管理对象是产品的技术状态和功能;构型管理要素是对管理对象进行识别、判断和应对的决策程序,而不是对象本身的技术处理流程,它本身并不参与、也不会产生新的技术状态或变化;构型管理是对技术状态细节以及可实现功能的符合性评价,而不仅限于传统的产品宏观进展和符合性的审视;构型管理也是一种跟踪和记录的过程,警示和推动对各个阶段形成的产品的技术状态进行评估、调整,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预见性和有效性;构型管理与数据管理两者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后者是基础,它必须支持构型管理的需求,而前者是应用,它并不对数据源建设负责;客户服务构型管理的第一任务是对客服产品的构型管理,而在役飞机构型管理的主体在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