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固体火箭航天飞机大型固体助推器飞行成功: 1981年固体火箭最突出的成就是4月份应用两个大型分段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助推器的航天飞机首次飞行试验成功。助推器的直径约为3.66米、长38.1米、装药量为500吨、产生的推力为1225吨,为迄今飞行过的尺寸和推力最大的固体发动机,燃烧结束后,赛奥科尔公司  相似文献   

2.
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SRB)技术的重大发展,通过空间运输系统五号(STS-5)的首次实用飞行,已经得到了验证。挑战者号(STS-6)首次飞行使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除了使用1981年哥伦比亚号首次发射回收后经过整修的点火系统和喷管部件外,采用了一种重量较轻的壳体。这是第一次使用以前飞行用过的壳体。过去几次飞行用过的壳体仅在地面试验中  相似文献   

3.
1979年美国在固体火箭领域中取得了下列成就:一、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相继研制成功1.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它是用于载人空间飞行的最大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长37.5米(125英尺),直径3.7米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1997,(4):25-25,30
据美国一位有争议的宇航工程师阿里·阿布塔哈透露,他发现的证据表明,1986年1月28日执行编号STS51L飞行任务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右边那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在起飞时就有一处出现裂口并着火。这架航天飞机在T+73秒时(T+0秒为固体助推器点火指令发出时间)爆炸解体,7名宇航员遇  相似文献   

5.
航天飞机使用重新设计的固体助推器于1988年9月29日成功地恢复飞行.挑战者号事故之后进行了32个月固体推进工业历史上最广泛的重新设计和鉴定试验.整个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点火,其数量约为初始助推器鉴定计划期间所做缩比及全尺寸发动机试验的4倍,最后一次试验是1989年1月进行的成功点火.  相似文献   

6.
航天飞机每次飞行时用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提供初始爬升推力,使航天飞机与它的有效载荷从发射台上升到约44公里的高度。发射前,整个航天飞机重量由两个助推器支撑。助推器由固体火箭发动机、支承桁架、推力向量控制系统、分离装置、回收系统、电器与仪表六个分系统组成,全长48.5米,直径3.7米。每个助推器的核心部份是发动机,它是迄今已飞行的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而且首次设计成为重复使用的。发动机由11段焊接成四个装药段,装药段在制造厂就地浇注推进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关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固体发动机各种故障情况的公开听证会上,NASA向总统特别委员会提供了下面51—L飞行任务最后一瞬间的计算机显示图片,它说明了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是如何从飞行器上脱开和钻入外挂燃料箱的顶部并造成航天飞机爆炸的.  相似文献   

8.
Neis  K  王瑛 《上海航天》1989,(3):25-28
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航天飞机助推器的设想虽然很早有人提出过,但被人们搁置了达20年之久.美国肮天局早期的结论认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不能承受海水浸渍.但自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发生故障而导致灾难性事故之后,美国航天局又重新对液体助推器方案进行了考查,以了解这种方案能否对安全飞行有所改善,以及能否增加有效载荷.这段时间美国肮天局及其承包公司进行了论证,发现液体助推器有不少好处,例如一旦出现故障,实现中止飞行的可信度较高;可增加有效载荷,对低地球轨道  相似文献   

9.
序言固体火箭发动机(SRM)是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的一个部件。SRM的结构包括四个发动机段和一个单独的后出口锥组件。点火系统安装在前段内,可动喷管和后段相连。航天飞机每次飞行需用两台固体助推器,所以固体发动机应配对生产,然后由铁路运到发射阵地进行垂直装配。喷管有一柔性接头,用钢和橡胶薄板交替粘结而成,可提供达8°摆角的全轴向量控制。其控制靠每个助推器后裙处的两个液压动力装置驱动两个液压作动筒。 SRM是由Morton Thiokol(莫顿—锡奥科尔)公司在犹它州的Wasatch分部按照NASA马歇尔飞行中心的合同设计、研制和生产的。STS—7及其以前的各次飞行所用  相似文献   

10.
H-2火箭固体助推器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的研制H-2是日本新研制的一种使用液体氢氧推进系统的两级运载火箭,捆绑了两台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器。助推器在火箭的上升飞行阶段用于提供大部分推力,并产生火箭操纵所需的控制力。它主要由四个发动机壳段和一些结构组件(后裙、...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1996,(10):45-45
航天飞机连接处渗漏引发安全担忧回收后检查发现,6月20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所用的两台固体助推器在6个现场连接处全部出现了高温燃气渗漏问题。哥伦比亚号在创纪录地飞行了17天后,已于7月7日安全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哥伦比亚号的这次发射首次在固体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波音公司研究航天飞机用液体助推器美波音公司正在研究一种供航天飞机使用的液体推进剂回收式助推器设计方案。这种助推器有可能取代目前航天飞机系统所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从而为航天飞机计划节省大量的费用。这项工作是根据美国航宇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一项100万美...  相似文献   

13.
1984年美国在空间、战术、战略固体火箭推进技术方面有以下一些成就:航天飞机航天飞机的固体发动机,飞行性能仍然良好。发动机部件的回收、修复和重复使用,仍然达到了预期要求,有些部件已经飞行了三次。石墨纤维缠绕壳体的开发工作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如使用这种壳体,可使从范登堡美国空军基地发射到低地球轨  相似文献   

14.
诺.  НН  柳恒俊 《上海航天》1989,(3):21-24
1986年1月28日正当“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第25次飞行时发生了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为查明事故发生原因,美国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委员会,并于1986年6月6日作出了事故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右侧固体助推器一连接件的O形圈损坏,导致了结构的损坏.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宇航局(NASA)于二月间公布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前最后几秒钟的一组照片,调查员们特别注意照片中的右侧固体助推火箭上的“异常的火焰” .长达几英里的计算机磁带记录也显示出“挑战者”号右侧助推器的推力在航天飞机爆炸前10秒钟突然发生原因不明和意外的下降.据《纽约时报》报导,该助推器的压力突然下降了30磅/英寸~2,推力减少了10万磅.计算机的数据表明,在“挑战者”号的高灵敏度的飞行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有其他发动机的五个喷口都转向一侧,以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重新设计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的目的是为了纠正“挑战者号”事故中暴露出来的硬件缺陷,以及解决还未达到最佳性能的另一些部件的问题。能否提供一种安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是航天飞机计划能否复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由赛奥科公司的瓦沙其分公司负责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方案论证工作在1972~1974年进行,整机研制工作在七十年代后期展开,至一九七九年做了4次全尺寸静止试车,全部获得成功,确定了技术状态。航天飞机的动力装置有三台高燃烧室压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和两台固体助推器组成。固体助推器与液体发动机同时开始工作,固体助推器先工作结束,分离脱落,减速回收。固体助推器设计时考虑了:(1)航天飞机是载人飞行器,对推力一时间曲线形状有较严格的要求(见图1);要求初始推重比为1.5,工作后期加速度不超过3g。(2)充分利  相似文献   

18.
1992年6月26日美国在白沙导弹靶场首次进行了增程拦截导弹(Erint)的飞行试验。飞行试验由战略防御机构和美国陆军战略防御指挥部实施。增程拦截导弹从安装在爱国者导弹发射装置上的它的专用弹筒点火发射。这个不制导的导弹飞行34.4s的程序轨道,此程序轨道包含了5g轨道面内的机动。试验验证了导弹结构的牢固性以及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性能和尾翼控制和姿态助推器的性能。预计在1993年作七次Erint飞行试验,从第三次飞行试验验开始,将作以弹道式战术导弹、机动导弹和靶机为拦截目标的有制导的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主发动机加助推器和简易控制方法实现固体火等高飞行的设计方案,助推器工作结束后,火箭达到预后飞行速度,主发动机开始工作,使火箭的推力等于其所受阻力,同时火箭产生的升力等于其重力,保证火箭可靠速飞机,火箭控制系统可保证其在某一高度上平飞。  相似文献   

20.
美国航天飞机惯性仪表提供航天飞机各飞行段的位置、速度、姿态角。安装位置如图所示。航天飞机惯性仪表包括:惯性测量装置、横向、法向加速度计、安装在轨道器和固体助推器上的速率陀螺等,其中惯性测量装置中选用四框架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