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航计测技术》2005,25(3):5-5
《宇航计测技术》是国家科委批准的计量测试专业性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主要报道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磁、光学、长度、热学、力学、和化学等计量标准的设计、研制和计量测试技术、仪器仪表的检定维修技术、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技术等。除上述专栏外,本刊还设有电子技术应用、自动化测量、计量基础、计量服务、计量信息等栏目。本刊的宗旨是报道计量测试技术的科研成果与技术进展,传递计量信息,促进学术交流,推广科研成果,为国防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轨卫星呈现海量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重点探讨了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产生背景、概念、内容与挑战。通过历史回顾,归纳卫星系统研制的3个阶段,指出目前卫星系统正在从平台、载荷优先向算法优先演进,这一趋势推动了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阐述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概念与边界,指出研究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目的不是研制一类新型卫星,而是利用软件定义技术实现硬件资源虚拟化、系统软件平台化、应用软件多样化,提升卫星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分析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主要内容与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大数据量、高速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NASA、ESA、JAXA等航天机构正在开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时代。各国纷纷在GEO-LEO、LEO-LEO、LEO-地面,以及地-月等不同轨道验证了激光通信终端的在轨性能。介绍了国外开展的激光通信技术演示验证试验情况,重点介绍了以月球激光通信演示验证试验(LLCD)为代表的深空激光通信技术,以及以半导体星间链路为代表的星间激光通信技术。通过阐述国外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激光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期望通过该技术的研究,对我国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低轨巨型卫星星座具有全球网络覆盖、通信低时延等优势,被视为改变卫星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载荷托管技术以为各种应用提供高速、大容量和低延迟的通信服务脱颖而出,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本文首先对天基载荷托管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了面向低轨巨型星座的载荷托管发展挑战,从3个设计角度对面向低轨巨型星座的载荷托管技术方向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该技术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5.
刘韬 《国际太空》2023,(2):19-25
<正>2022年,面向大国竞争,美国重视将商业能力纳入国家侦察监视体系,全方位发展涵盖军、情、民、商、盟的侦察监视体系,旨在提升监视能力与对抗环境下的体系抗毁能力;高度重视发展前沿系统和技术,情报界部署秘密新型大型侦察卫星,军方攻关天基地面动目标指示雷达技术和天基遥感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试图持续保持天基侦察监视技术全球领先。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加快天基侦察监视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6.
测角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国内外近年来角度测量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以列表的形式给出了各种测角技术的技术指标,表中给出的技术指标是指目前同类测角仪的最高水平。将测角技术(测角传感器)分为三大类,即机械式、光学式、电磁式,并在每一大类中又进行了详细分类。在每类测角技术(测角传感器)中,重点叙述了各种测角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包括技术特点、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同类型测角技术的国内发展情况作了对比叙述。给出了有关参考文献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7.
<正>为减少卫星星座对地面基础设施的依赖,让星座具有更短的传输时延和更高的通信容量,建设星间链路成为星座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专利承载着全球最新技术情报,本文采用专利分析方法全面洞察国外星间链路技术发展情况。通过在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内检索,获取星间链路技术公开专利,从专利申请趋势、技术构成、国外主要创新主体等角度分析星间链路技术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单兵便携式低空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时由于第一代中高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中高空空袭方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就导致了空袭方对低空、超低空空袭技术和战术的需求;同时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也为低空、超低空空袭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由于防空兵器以微波雷达作为主要的搜索、跟踪和制导传感器.受其本身技术特点的限制,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极为有限,而目标视线大角速度运动也给防空武器系统拦截超低空目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就使得低空、超低空突防可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所有这些需求和技术可能,导致了低空空袭技术兵器的成熟和低空空袭战术的长足发展,也导致了低空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概念的出现。与此同时.低空目标探测跟踪技术、轻小型化导弹技术和数字计算机接术的发展也为早期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型号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基础。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和实现地空导弹武器作战空域的配套.中国相继开展了低空、超低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6,26(2):F0003-F0003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  相似文献   

10.
星载光学遥感器消杂光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国内外杂散辐射理论发展状况的研究和消杂光技术的探讨,归纳出杂光技术领域目前的国际水平以及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分别从散射理论、分析软件、测试途径以及杂光抑制措施等7个方面,力图全面系统地阐述该项技术的诸方面内容。文章从国情出发,根据当前中国消杂光技术现状和未来高水平空间遥感器的要求,提出下一步中国消杂光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表明,航天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在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这项技术,希望航天遥感技术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这种希望不仅给航天遥感技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使航天遥感工作者肩上增加了新的使命。面对这种形势,中国的航天遥感技术如何发展,各行业的航天遥感力量如何组织协调,如何使航天遥感成为实用化、产业化的技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当…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纳米时代”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1纳米 =10- 9米。纳米技术是在 0. 1纳米~ 100纳米的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它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纳米电子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制造技术、纳米显微技术以及纳米物理学和纳米生物学等不同学科和领域。  纳米技术是世纪之交异军突起的新兴技术,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即从微米层次深入到原于、分子级的纳米层次,使人类最终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以实现对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专家…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工程使用过程中,振动、冲击和过载等力学输入造成微机电(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 陀螺及组合性能恶化的问题,对国外MEMS陀螺及组合力学环境适应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从敏感结构、封装体、器件/系统层级,设计、加工工艺、封装和系统集成等角度,介绍国外主流的力学环境适应性技术方法,为国内相关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林 《国际太空》2023,(5):40-45
<正>欧洲作为世界主要航天地区之一,十分重视进入空间能力和运载火箭技术,特别是在低温氢氧推进技术、大型商业载荷发射能力方面,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但近年来在垂直起降复用火箭技术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欧洲的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却相对缓慢。实际上,欧洲最初对垂直起降重复使用技术方案路线持观望甚至是反对的态度,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开展猎鹰-9(Falcon-9)火箭复用技术研究和验证的过程中,空客公司(Airbus)在2015年提出了一子级发动机部段采用带翼滑行的升力式技术方案——“艾德琳”(Adeline),虽为应对措施,但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国际最新测地面站的发展方向,给出了一种新型高码率可编程PCM遥测帧同步器的方案设计,既采用了高速可编程全数字化相关检测技术及新颖的滑动窗口技术,又采用了状态机变量设计和微程序设计,并基于PLD技术,完成了整个高速可编程PCM遥测帧同步器的软、硬件设计、实验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甘肃酒泉机电化学工业总公司王国章同志发明一种全新技术方案的温度传感器及属于同一技术构思的温度控制器。该温度传感器主要由一种全新技术方案的温度敏感元件和传感电路所组成,与现有技术的温敏元件相比,具有几乎复盖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热敏元件不能适应的强酸、强碱及腐蚀性介质及各种恶劣环境中工作。敏感元件不存在电阻温度系数的非线性问题,工作稳定性、互换性好,使用可靠,寿命长,不易发生故障,对温度的指示记录和控制都更加方便。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信号转换及温度显示准确度很容易达到0.001℃甚至更高。传感元件与敏感元件之间可以有电的连接,进行有接触的检测,也可以没有电的连接,进行非接触检测,每一传感元件可以对多个敏感元件进行循环的、轮换的检测及对多个温控区进行测控。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电产品及电加热和电制冷产品以及石油、化工、仪器加工等生产工艺流程的温度测控和显示,也可用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驾驶室候车厅、宾馆、病房、实验室等室内的温度测控和显示,还可用于遥测遥控等技术领域。该发明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并通过实质审查,进入授权程序,发明人表示面向国内外寻求转让或合作开发。   联系人:王国章  咨询电话:0937-2663334, 0997-8623334。  相似文献   

17.
冉隆科 《国际太空》1995,(11):11-14
美军卫星系统现代化计划主要是改进UHF和SHF卫星,发展EHF卫星,采用星上信号处理、天线调零和按需分配多址(DAMA)技术,以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传输速率,增大传输容量。在空间系统方面,还将缩小卫星体积,降低发射成本。在地面终端方面,着重抗干扰,增强保密,缩小体积,减轻重量,增强机动性。本文就卫星系统、技术体系结构、系统技术和抗干扰技术等四个方面作一概述。一、卫星系统现代化改进计划美国军事卫星通信常略作MILSAT-COM。卫星网络一般分为三类:UHF卫星、SHF卫星和EHF卫星,即特高频、超…  相似文献   

18.
《宇航计测技术》2015,(4):F0002-F0002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8月13日,是国防科技工业长度、热学、力学一级计量站,电磁学、无线电、时间频率二级计量站,国家运载火箭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能源计量中心(航天),国家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单位和国家校准/检测实验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节能减排与环保技术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9.
7月22日,由原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北京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整合组建的国内唯一的航天液体动力专业化设计、生产和试验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科技集团公司新六院)在北京宣告成立。以此为标志,我国航天液体动力实现整合升级,该院成为国内唯一的航天液体动力专业研究院。  相似文献   

20.
IDB(智能数据库)思想的提出,预示着人类的信息处理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IDB将计算机科学中近年来日趋发展成熟的五大主要技术,ΟΟ(面向对象)技术、DB(数据库)技术、AI(人工智能)、Hypertext/Hypermedia(超文本/超媒体)和正文数据库与联机信息检索技术,集成为一体.其中ΟΟ、AI和DB是IDB中的三大支柱技术.本文论述MIDS/BUAA数据模型(Datamodeling)的哲学,并介绍MIDS/BUAA系统的设计思想、动机、核心数据模型,系统的功能构成和它的Client/Server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