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弹大偏角舵面铰链力矩试验技术研究是在同一外形上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案分别在0.6米×0.6米和1.2米×1.2米风洞进行的.结果表明,采用横轴式天平和纵轴式天平均能获得满意的试验结果.采用纵轴式天平时,必须作出本文提到的改进才能简化天平,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增加天平的抗冲击能力,并便于同时采用多台天平测力以提高风洞的试验效率和节省试验经费。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超声速风洞铰链力矩试验比低速和高速风洞铰链力矩试验模型尺寸更小、温度效应和缝隙窜流影响更大,试验难度更大的特点,“十一五”以来,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的Ф1 m高超声速风洞上开展了高超声速铰链力矩试验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发展了基于纵轴式、横轴式以及其他布局方式的天平及其试验装置设计技术,探索了适用于高超声速风洞试验条件的减小天平温度效应的措施、舵偏角变换方式和天平校准方法,并开展了多轮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展的铰链力矩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天平结构、舵偏角变换方式和天平校准方法等能够满足不同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舵面气动力测量的需求;采取的天平两端加装隔热套和电桥桥路补偿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小天平温度效应和缝隙窜流的影响。目前,本项试验技术已成功应用于Ф1 m高超声速风洞马赫数4~8(来流总温273~740 K)的舵面气动特性测量,铰链力矩重复性精度优于1.50%。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于高超声速风洞的高精度自动变角度滚转机构,详细阐述了该机构的结构,性能特性以及在风洞试验中的应用.该机构采用内置无刷直流力矩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滚转机构,具有体积小,输出力矩大,定位精度高,电磁干扰小和工作耐受温度高等特点.试验证明,该机构极大地提高了试验效率,降低了试验成本,提高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低速风洞中的洞壁干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文[1]的方法,通过壁压测量影响函数法计算洞壁干扰。文中对H/B=0.75、0.8333、1.00,以及矩形切角风洞进行了计算,并在H/B=0.8333的风洞中作了修正试验。计算与试验表明,本文的计算是可靠的,提供的曲线可供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5.
2.4m×2.4m跨声速风洞半模测力天平载荷大且极不匹配,在设计上,采用了串联结构,分三个元件段,分别测量轴向力A与偏航力矩Na、俯仰力矩M及法向力N与滚转力矩L分量,在元件与元件之间安排有35mm长的等直段,有效地防止各分量间的相互干扰。专门设计的加载头,刚度极好,保证了天平校准与风洞试验的一致性,提高了风洞试验数据的可靠性。于2002年5月完成了型号试验,试验结果与荷兰的HST风洞的试验结果的一直性较好,半模测力天平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大风洞半模型测力试验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8m×6m风洞近年来研究完善的全尺寸部件铰链力矩试验技术、大尺度模型舵面铰链力矩试验技术及全尺寸鱼雷舵面铰链力矩试验技术的优势和特点,给出了部分典型试验结果。8m×6m风洞进行的铰链力矩特性试验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飞机及鱼雷操纵系统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各类飞行器、航海器舵面铰链力矩测量与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型号研制的试验数据质量需求,进一步开展CFD验证与确认工作,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立了大展弦比运输机高低速统一标模体系。为获得可靠风洞试验数据,使用设计加工的第一个运输机标模CHN-T1(1:6.4,翼展4.667m)在FL-13风洞和DNW-LLF风洞进行了试验。同一构型下,前者试验雷诺数为1.4×106~2.5×106,后者试验雷诺数为1.4×106~3.2×106。模型在FL-13风洞中通过TG1801A内式六分量天平与大迎角支撑机构相连,在DNW-LLF风洞中则通过W616天平与尾撑机构相连。两风洞均测量了模型力和力矩。风洞试验数据差异评估包括重复性、气动特性和雷诺数影响。结果对比表明:标模在不同风洞试验中的升力线斜率相差很小;设计升力点附近(Ma=0.78,CL=0.5)阻力系数相差0.0004,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雷诺数对标模气动特性影响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风洞投放模型试验方法对稠密大气层内超声速飞行器两瓣罩旋转分离的运动特性进行研究,试验复现了飞行器两瓣罩旋转分离的整个动态运动过程,并得到飞行器头罩分离后两瓣罩运动轨迹和姿态角的变化规律,试验马赫数Ma=1.5。研究表明:飞行器两瓣罩在预置弹簧力作用下张开一定角度,气流进入两瓣罩腔内后压力迅速升高,高动压气流会对两瓣罩在分离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当两瓣罩根部与弹体间的铰链在临界解锁角η0分离进入"自由飞行"阶段后,两瓣罩的运动轨迹和姿态角主要由气动力控制;弹体飞行迎角α=0°时,上下两瓣罩的运动轨迹和姿态角基本对称,弹体飞行迎角α=-5°时,上下瓣罩的运动轨迹和姿态角明显不对称性,弹体迎角α对两瓣罩分离特性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全机半模型铰链力矩天平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七台铰链力矩天平和四套专用校正装置的设计和研制;天平的静校及其在 FD-09低速风洞进行的波音707模型的铰链力矩实验。通过实验证明:在一个模型上同时应用多台铰链力矩天平进行风洞实验的技术,有效地节省了试验时间和经费,提高了风洞实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了铰链力矩天平组的设计符合风洞实验的要求,静校精度较高,动校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我国首次设计和建造的低温风洞的设计特点及共性能。这是一座以风扇驱动的闭口回流式风洞,用氮气作试验气体。试验段为0.1米的方形截面。计运转参数范围为:M=0.04~0.40,P_t=101.2 kPa~202.6kPa,T_t=79K~320K。试验时间为半小时。风洞壳体是用铝合金制造的,外部用超细玻璃棉绝热。风扇用交流电机拖动,转速用变频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在NF-3风洞的二元试验段开展了翼型极大迎角(±180°)条件下气动特性的试验技术研究.针对翼型极大迎角风洞试验的洞壁干扰,提出了风洞壁压信息洞壁干扰修正的改进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发展的试验技术和提出的洞壁干扰修正方法适合于翼型极大迎角试验.  相似文献   

12.
低温风洞运行过程中,洞体回路承受的温度低且温度变化范围大,使结构产生较大的热变形和热应力,将影响风洞的气动性能和安全性。在进行0.3 m低温风洞结构设计时,通过合理选取风洞结构材料、采取驻室夹层内腔的气流换热和结构热变形释放等措施对结构热变形进行有效控制,并针对洞体回路的热变形和热应力计算等内容开展了仿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降温7200 s后,拐角导流片的温度降至约110 K,稳定段的法兰温度约为250 K,洞体回路的最大热应力出现在换热器驻室壳体上,约为110 MPa,安全系数大于1.8;洞体回路温度降至90 K时,长轴方向收缩约为29 mm,短轴方向收缩约为12 mm。通过低温风洞试验发现,仿真计算结果接近于实际的测量结果,调试试验结果验证了该风洞结构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现处于初步应用阶段的国内外风洞地板边界层控制研究的现状作了介绍,包括联邦德国航天研究院哥廷根气动力研究所3米×3米低速风洞的均匀吸气地板、美国洛克希德-佐治亚公司30英寸×42英寸(0.6米×1.07米)低速风洞的切向吹气地板,美国艾姆斯研究中心40英尺×80英尺(12米×24米)低速风洞的地板边界层控制吹气装置和“有感地板”,以及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1.4米×1.4米低速风洞的切向吹气地板。作者对地板边界层控制的两种方法——均匀吸气法和切向吹气法,作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和特点,提出了地板边界层控制研究发展趋势的看法。随着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边界层控制吹气地板,特别是“有感地板”的研究,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获取带控制系统全尺寸栅格舵的静、动态铰链力矩数据,分析舵控系统性能,需要研制强度、刚度、灵敏度及抗电磁干扰能力均符合试验要求的风洞侧壁支撑天平.栅格舵法向力大,铰链力矩小,且试验平台限制了天平结构的长度,导致天平在载荷匹配与元件布置方面有较大难度.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优化天平结构,在适量放大铰链力矩载荷设计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法兰盘代替传统的锥连接,天平各元件串联布局等手段,成功研制出了满足试验要求的天平.试验结果显示,模型静、动态试验数据规律良好,天平的动态响应能力及对小量铰链力矩的测量满足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研究所 NH-2低速风洞中以 HP1000A700计算机为中心的测力测压一体化试验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风洞试验过程中对模型受到的力、力矩、表面压力、洞壁压力等的快速高精度同步采集和处理,不但使风洞的效率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开展新试验技术的研究。文章讲述了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给出了系统配置图。系统包括 HP-2250测量控制子系统、780B 电子扫描压力测量子系统和 HP-1000主计算机,各子系统频繁的实时校正保证了测试精度优于±0.10%。文章重点介绍了软件的设计,并给出了几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受大展弦比试验模型和天平结构条件限制,在高速风洞中采用传统结构的片式铰链力矩天平难以实现对操纵舵气动力的精确测量,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片式铰链力矩天平无阻力测量单元,无法测量阻力,使得阻力对铰链力矩测量的干扰无法修正,同时传统结构的片式铰链力矩天平在试验中受机翼变形影响较大,影响试验数据精准度。针对这一问题,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开展了单固支带阻力元片式铰链力矩天平结构设计研究,并成功应用于某飞机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力试验。校准数据以及试验结果表明,该天平能够有效测量阻力,基本消除了机翼变形对测量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减小附加力矩,增加天平载荷匹配性,有效提高试验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Ma=3连续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光学头罩绕流流场光学传输效应的风洞模拟试验方法研究,进行了现场振动测量与隔离,研制了专用试验装置,采用哈特曼传感器和剪切干涉仪两种手段进行了光学传输效应的试验测量.试验中,针对试验装置各部分的不同组合状态,进行了大量的测试,研究了试验装置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重复性,着重分析了探测光束的PV值与RMS值.结果表明:导流板可明显抑制风洞洞壁边界层干扰,试验装置与方法可行,对于连续式风洞中模型绕流流场光学传输效应测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再入弹头小不对称俯仰力矩的精确测量一直是风洞试验领域的一个难题。设计了轴承铰接式自由振动系统,以同时测量模型的动稳定性导数和静力矩系数。滚动轴承提供系统在俯仰通道的自由度,同时在弹性梁断裂时保护模型不受破坏;可拆卸弹性梁可根据试验要求更改结构尺寸,调整系统振动频率及应变片输出信号的质量。利用本系统在Φ500mm 高超声速风洞进行了模型风洞试验,试验结果重复性及试验稳定性好,静态力矩系数测量结果达到10-6量级,证明了系统的精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轻跨音速风洞试验的洞壁干扰,改善跨音速风洞的流场品质,自行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可连续调节开闭比的60°斜孔壁。开闭比变化范围为0~9.2%,在一个600mm×600mm的跨超音速风洞中使用这种变开闭比斜孔壁后,流场品质得到了改善。本文介绍这种变开闭比壁板的概况和M=0.6~1.2范围内的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测定具有埋入式进气道的某航弹发动机进排气对航弹的气动影响量 ,采用引射式动力模拟器在FL 7高速风洞 ,首次在国内成功地进行了高速风洞进排气动力模拟试验。试验模型缩比为 1∶1 0 ,M =0 .7,P0j/P∞ =2 .62 ,Cφ=0 .79。试验结果表明 ,有动力后XD,CL,CD增加 ,Cma减少。试验表明在高速风洞中对于小尺寸的试验模型 ,采用引射式动力模拟器开展进排气动力模拟试验是一种简便适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