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采用单摆法进行某型号发动机整机转动惯量测量中,发现测量信号含有许多其他信号成分,这给准确提取发动机转动惯量相关参数带来一定的干扰.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特性对测量信号进行处理分析,有效地将实际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分开.通过对有用信号的分析,准确提取到了整个振动系统的振动频率、对数衰减及阻尼系数等参数,并分析了系统阻尼对振动频率的影响;通过对干扰信号的特征分析,弄清了干扰源,发现了实验设备存在的工艺缺陷.将小波分析应用于发动机实际工程测试和分析,能准确提取结构动力学参数、提高测量精度及进行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2.
微小卫星三轴磁强计测量误差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卫星在轨进行磁阻尼和磁定姿时,要利用三轴磁强计测量磁场强度,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大大降低了测量精度,因而要对测量误差进行校正。文章提出一种校正方法,通过分析三轴磁强计的测量误差建立误差校正模型,利用磁环境模拟器的磁场强度、温度及三轴磁强计的输出电压,对三轴磁强计进行温度建模,利用伪逆法求得三轴磁强计的标定系数,再利用标定系数和零位电压对温度进行线性拟合,可实现三轴磁强计测量的温度补偿。在温度可变的磁环境模拟器中采用校正方法对三轴磁强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校正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钱勇  周凤岐  周军 《航天控制》2002,20(2):38-44
对三轴稳定对地定向卫星初始入轨基于磁强计的速率阻尼控制进行了研究。当在小采样时间间隔条件下 ,地磁场矢量在惯性坐标系下的变化可以忽略 ,采用磁强计连续测量地球磁场获得姿态数据 ,通过推广卡尔曼滤波建立了较完整和准确的姿态估计器模型。设计了喷气推力器控制规律 ,通过数学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替代陀螺对卫星初始入轨的姿态进行速率阻尼 ,满足卫星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庞博  李果  黎康  汤亮 《宇航学报》2020,41(4):464-471
针对挠性卫星姿态敏捷机动中,挠性模态和星体转动惯量不确知,进而影响前馈补偿的有效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将非线性状态观测器和转动惯量辨识相结合的精确补偿控制方法。证明了一般挠性卫星动力学的非线性项满足Lipschtiz条件,可引入非线性观测器,实现了挠性模态的准确估计。设计了一种基于角速度最优阶拟合的转动惯量校正方法,进一步提高前馈补偿的精度和姿态机动的快速性。数学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精确补偿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挠性附件振动和转动惯量不准确对姿态控制的影响,提高姿态控制的响应速度,满足挠性卫星机动过程的快速性和稳定性,适用于挠性卫星的姿态敏捷机动控制。  相似文献   

5.
超低轨卫星气动参数及转动惯量在轨实时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朝辉  项军华 《上海航天》2012,29(5):20-24,40
给出了超低轨卫星气动参数和转动惯量的在轨实时辨识方法。针对超低轨卫星所处的稀薄流环境,建立了镜面-漫反射模型稀薄流散射系数的傅里叶级数模型。根据卫星姿态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推导了傅里叶级数模型中各气动参数以及卫星转动惯量的线性观测模型。以采用气动主动控制方式的近地圆轨道纳星为仿真对象,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在轨实时辨识,辨识结果与设定值一致。方法对卫星在轨实时控制时需获取高精度的气动力矩和卫星真实转动惯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引言在“具有参数补偿的线性最优化系统设计”中论论了飞行器稳定系统采用观测器获得系统状态的方法,用参数补偿原理消除弹体弹性弯曲振动,及通过反馈增益阵实现全状态最优反馈控制。本文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设计增广系统全维或降维观测器,观测包括干扰变量在内的全部状态。这样,观测器不但是状态测量装置,也是干扰的测量装置。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设计干扰补偿通道,用干扰补偿干扰。  相似文献   

7.
基于特征模型的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基于特征模型的黄金分割加逻辑微分自适应控制律组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针对参数未知、线性定常或慢时变的二阶不稳定对象,本文给出了在采样周期满足一定条件下,上述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其中包含对于时变参数变化范围和非线性阻尼系数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8.
徐骋  强文义  王长青 《宇航学报》2008,29(4):1308-1313
针对现代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特性的非线性及耦合问题日益显著,传统线性系统设计方法已难以满足控制要求的现状,在非线性系统的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逆动力学的飞行器直接力控制技术。在翼面载荷可控的条件下,选取扰动较小的机体动力学部分建立逆系统模型进行解耦补偿,降低了逆系统模型的建模难度,提高了逆模型建模精度。稳定性分析证明了扰动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取了稳定条件。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稳定性,表现了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准则法的阻尼结构拓扑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中泽  陈裕泽 《宇航学报》2009,30(6):2387-2391
针对阻尼结构设计,利用拓扑优化技术研究了阻尼结构模态损耗因子最大化设计问题。采用 密度法(Pseudo\|density Method)和材料属性合理近似模型(Rational Approximation of Material Properties, RAMP)建立了以阻尼材料用量为约束条件、模态损耗因子最大化 的阻尼板结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利用优化准则法(Optimality
criteria, OC),给出了阻尼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和流程,得到了在一定阻尼材料用量下 阻尼板结构的模态损耗因子最大的阻尼材料最优分布构形。相关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 阻尼结构的优化设计或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最终逼近段的相对导航研究与半实物仿真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两个航天器的最终逼近,对采用光学成像敏感器进行测量的相对导航算法进行了研究.结合航天器相对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和光学成像敏感器的测量模型,在分析系统噪声和测量噪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卡尔曼滤波的相对导航算法.在滤波器具体设计过程中,对由于星体姿态和安装引起的测量偏差进行了补偿,并在考虑光学测量敏感器测量时延的情况下对相对导航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后进行了光学敏感器在回路中的实时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相对导航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通用的设备转动惯量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航天领域的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经常需要获取某些参试设备的转动惯量以进行姿控系统设计.通常这些设备的形状不规则并且内部质量分布不均,仅采用基于外部形状的三维建模方法难以获得较为精确的转动惯量.本文以某项目地面气浮仿真试验中参试设备转动惯量的测量为应用背景,在GJB361A-97关于三线悬吊法测转子转动惯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不规则设备的转动惯量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简单的测量步骤对形状不规则、质心不确定、质量分配不均、内部构造复杂等参试设备的转动惯量加以精确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测转动惯量完全能够满足姿控系统设计的相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落体法测定构件惯性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治会 《上海航天》2000,17(2):57-62
介绍了利用落体原理测量的构件转动惯量的两种落体方法,即测加速度法和测时法。讨论了这两种落体法的原理,并给出了测量例子。认为,对于某些质量及其转动摩擦力矩未知的对称构件,特别是对于不能从机器内部取出的转子,甚至对于某些不规则的小型构件,可用落体法测量其转动惯量。落体法测量构件惯性矩的优点是:无需添置特殊的测量装置,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3.
用扭摆测试导弹惯性积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斌  赵育善  马彩霞 《上海航天》2000,17(2):40-42,,45,
描述了一种通过测量导弹在六个不同位置的转动惯量来计算导弹惯性积,进而计算导弹纵轴与主惯性轴夹角的方法。对长度较长、竖直放置在测试台上很困难的导弹,提出了将导弹纵轴 角度,间接计算纵向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使得在同一台设备上能测量导弹全部惯性张量。转动惯量通过扭摆法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导弹转动速度很慢,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弹性机体/发动机的高度一体化设计,使得此类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较为复杂,而作为控制的基础以及面向控制的总体优化设计都需要建立高精度的动力学模型。首先,建立了考虑气动加热和变截面惯性矩影响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自由梁结构弹性模型,分析了气动加热和变截面惯性矩对飞行器振型的影响,得出了气动加热对振型影响非常小且振型引起的攻角变化很小,变截面惯性矩对飞行器的振型影响较大且振型引起的攻角变化较大的结论。然后,建立了考虑气动加热和变截面惯性矩影响的自由梁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对考虑气动加热和忽略气动加热、恒截面惯性矩和变截面惯性矩对应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零极点分布对比分析,得出了气动加热对飞行器的纵向动态特性影响很小,变截面惯性矩自由梁对应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在特征点处开环不稳定性更大和非最小相位行为约束变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胡启阳  王大轶 《宇航学报》2020,41(11):1410-1417
针对面向在轨服务的非合作空间目标测量感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相对导航与惯性参数辨识方法。利用目标表面的特征点建立几何坐标系,并分别设计了姿态测量和相对导航滤波器,实现了目标姿态、角速度、轨道,质心位置与惯量比的高精度估计。在此基础上,通过黏附卫星与非合作目标形成组合体,利用相对导航算法获得的质心位置和惯量比在黏附前后的变化,实现了目标质量和转动惯量的辨识。数值仿真试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赤道作图法是卫星及其部件磁矩测量和计算的主要方法,其测试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赤道作图法(亦称近场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该方法在测量和计算磁矩过程中的部分误差来源;然后基于标准磁块模型研究模型磁偏心距、环境磁场波动与赤道作图法测试误差的关系;同时提出近远场梯度差分的方法以提升磁矩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利用改进方法对标准磁块模型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计算)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7.
崔美瑜  徐世杰 《航天控制》2011,29(5):35-39,47
研究了挠性航天器高精度姿态控制问题.考虑被控对象的非线性、外部干扰以及挠性结构和惯量参数不确定性,设计了直接自适应姿态控制律.通过对经典直接自适应控制中参数自适应律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姿态控制系统性能.该控制系统不仅考虑了挠性结构和惯量参数不确定性,同时考虑了系统非线性特性及外部干扰,且参考模型阶数小于实际被控对象阶数...  相似文献   

18.
动态环路法磁矩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航天器磁矩测量方法——动态环路法。首先,利用高斯电势级数公式建立了航天器的磁性偶极-四极模型。然后,针对模型中的8个磁矩分量,基于动态环路法的基本测量原理,设计了5组磁通感应线圈;根据8个磁矩分量的磁感应强度分布以及5组线圈的具体形状和位置,给出了各磁矩分量的磁通量表达式和利用积分法计算各个磁矩分量的公式。最后,对在推导过程中由于简化带来的近似误差和利用积分法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误差进行了初步分析。当线圈间隔L为半径r的5%时,近似误差和积分法理论计算误差分别不超过2%和0.17%。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够获得航天器的磁矩大小并计算出其磁心坐标,而且还具有测量过程简单、测量速度较快以及测量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Dynamics of a gyrostat satellite moving along a circular orbit in a central Newtonian field of force is investigated. In a particular case, when the gyrostatic moment vector lies in one of the satellite’s principal central planes of inertia, all positions of equilibrium are determined,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ir existence are analyzed. Also determined are bifurcation values of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at which the number of equilibrium positions changes. As a result of analysis of the generalized energy integral, for each equilibrium orientation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stability are derived. Evolution of the regions where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stability are valid is investigated under variation of the system’s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