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数值方法对某2 m纤维缠绕壳体封头在内压作用下的位移进行了分析。采用层合单元建立该纤维缠绕壳体封头的变厚度数值分析模型,得到壳体内压作用下的变形模式。数值分析结果与水压试验得到的封头位移数据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带金属接头的复合材料壳体开口尺寸决定了前后封头的位移模式。前封头以复合材料部分的内压变形为主,在距离极孔约400 mm位置处发生最大位移,其值为21.8 mm。后封头以金属部分的内压变形为主,在后堵盖处发生最大位移,其值为30.4 mm。  相似文献   

2.
大型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壳体开孔补强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壳体开孔处的补强方法,采用补强环对某大型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壳体前封头开孔进行合理补强。试验结果表明:对壳体开孔部位采用补强环补强比用补强布补强的效果好,壳体纤维铺层设计与补强有机地结合是带有多喷管壳体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壳体在前封头开孔进行合理补强后,纤维发挥强度提高约12%;壳体水压爆破时封头、筒身段同时破坏,纤维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炭纤维壳体封头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炭纤维壳体封头低压破坏的原因及3种破坏模式,即靠近赤道附近部位的封头发生断裂,极孔部位在环向应力作用下断裂和封头沿接头肩部外缘被剪(弯)断;得到了3种破坏模式的强度校核公式.给出了防止封头破坏宜采取的有效措施,对开孔很大的后封头,宜采取补强措施;给出了补强层厚度和补强范围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封头补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φ150mm和φ480mm压力容器封头的局部补强方法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φ480mm压力容器经在大金属件边缘补强后改变了水压爆破时金属件飞出的现象,纤维强度得以充分发挥而使筒身段纵环向同时破坏;φ150mm压力容器的应力平衡系数可由0.75提高到0.85以上,筒身段纵向纤维发挥强度由2090MPa提高到2336MPa,提高约11.8%。由此可见,壳体铺层设计与封头补强巧妙地结合是壳体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是充分发挥纵向纤维强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某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设计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直径400 mm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的设计研制。根据该发动机的结构,以石棉/丁腈橡胶为壳体绝热层材料,用网格法建立了封头和筒段等结构层的模型,并给出了发动机的纤维缠绕壳体壁厚和层数设计结果,以及芯模制作、壳体绝热层成型和壳体裙装配等主要成型工艺。工作压力、气密和爆破等水压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碳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后封头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NSYS软件对固体发动机壳体后封头进行了外压屈曲分析。结果表明,在可承受相同内压条件下金属壳体后封头比复合材料壳体后封头有更高的承受外压能力;壳体后接头、喷管固定体对后封头承外压能力有加强作用;壳体后开口直径越大,临界屈曲载荷越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轴压稳定性问题,提出了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工程计算方法,获得了铺层相关参数对轴压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层合板理论,计算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的等效弹性常数;以150 mm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筒为研究对象,通过壳体破坏性轴压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正确性;计算了碳纤维缠绕角及增加0°铺层对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修正系数k=0.4,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轴压破坏载荷较为接近;通过增加0°铺层数,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壳体刚度,且对刚度提升的贡献远大于所引起的重量增加。复合材料刚度是决定壳体临界轴压载荷的关键因素,固体发动机设计过程中增加材料刚度可有效提升其轴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纤维发动机壳体缩比件研制中,后封头整体成型工艺是其关键的技术难点之一。介绍了后封头的结构特点,产品的模具设计,以及整体模压封头成型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可能采用的封头进行了较系统的讨论。给出了椭球封头、Cassinian封头、三心封头、多心封头及等强度封头的型面方程、内力表达式、表面积和客积表达式。并对发动机壳体设计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到了一些可供设计参考的有益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国内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研究、生产现状,指出国内导弹第一、二级发动机壳体采用纤维缠绕壳体取代钢壳体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对国内碳纤维研究、应用现状及碳纤维缠绕壳体与玻璃纤维缠绕壳体性/价比分析,提出就国内对于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发动机,采用玻璃纤维缠绕壳体比采用碳纤维缠绕壳体更符合我国目前的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11.
在等参化有限元体积直接平均法(FVDAM)中引入等效湿胀系数,建立了复合材料湿热耦合的细观应力场分析模型。计算了湿热环境中不同纤维体积含量和湿含量复合材料的细观应力场。结果表明:湿热环境中复合材料界面径向应力最大值发生于纤维密集区的相邻纤维间的界面处,最小值出现在基体富区;初始吸湿对热残余应力有释放作用,最终吸湿的影响将超过热残余应力,界面应力状态也随之改变。计算所得细观应力场与有限元(FEM)法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工脱粘层和绝热层所构成的槽缝燃气温度场与烧蚀的耦合计算,得出了人工脱粘层的烧蚀规律。在计算中,采用了隐式差分格式及控制容积法等计算技术,并采用了先进的烧蚀模型。为模拟发动机静止与飞行两种不同状态,本文对不同宽度的槽缝人工脱粘层的烧蚀进行了计算,对其进行了比较。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供今后人工脱粘层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板试样作双向加载试验的材料试验机,该试验机由计算机控制,可实现按比例的双向加载,可在4个应力象限內作不同形式的组合应力试验,最大拉伸载荷可达110kN,最大压缩栽荷可达170kN。该试验机的研制成功为复合材料强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扭簧具有受外力约束变形后储能并在去除约束后反弹的特性,使其在航天任务中多作为无源动力元件加以使用,由于航天器的特殊应用背景,应力松弛和冲击破坏是航天用扭簧的主要失效形式。通过自行研制的扭簧应力松弛特性和冲击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针对若干结构尺寸的扭簧,进行了不同怠位扭转角条件下的应力松弛特性试验和不同冲击行程及冲击负载条件下的冲击特性试验,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通过以上工作获得了扭簧应力松弛的一般规律、怠位扭转角对扭簧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规律、冲击行程和冲击负载对扭簧冲击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扭簧扭转刚度对扭簧应力松弛和冲击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扭簧可靠性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直接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可调距螺旋桨的加工表面质量对其高服役性能和长寿命服役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本文开展加工表面残余应力测量和数据处理的研究,采用基于压痕功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及神经网络求解算法,针对镍铝青铜材料力学性能,由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关系数据库,训练神经网络,实现对镍铝青铜材料加工残余应力的求解。通过对镍铝青铜加工试件残余应力测量数据的计算与分析评价,开展了不同加工参数对残余应力影响规律的实验测量研究。通过测量实验与数据分析,获得了不同刀路下残留高度及机床不同转速与残余应力间的关系。测试实验表明:基于压痕功残余应力测试方法能评价不同加工参数下镍铝青铜材料的残余应力状态,可为实际加工生产提供工艺参数优化指导。  相似文献   

16.
陶瓷盖板结构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主要根据拉、压不同模量弹性力学理论,采用空间轴对称体有限元法,对多脉冲发动机的陶瓷盖板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特点,在应力分析中考虑了动力响应的问题。为了得到符合工作要求的较为理想的陶瓷盖板结构形式,研究了盖板形状、尺寸大小、支承条件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磁力矩器用磁性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用于磁力矩器的铁镍合金、铁钴合金和铁铝合金3种磁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它们进行了力学拉伸试验,发现材料塑性不同会对试件断裂位置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塑性材料在设计薄弱部位断裂,而脆性材料在夹持应力集中位置断裂。根据这一结果,对拉伸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导致断裂位置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薄弱部位的长度以及试件夹持部位出现应力集中。依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对试件进行了改进设计并重新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改进后的3种合金材料试件在拉伸试验中其断裂部位均出现在设计薄弱部位。铁钴合金试件改进后的拉伸试验也充分验证了模拟计算的准确性。由此给出了3种材料合理的力学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8.
Blood pressure stability may be jeopardized in astronauts experiencing orthostatic stress. There is disagreement about cardiovascular and endocrine stress responses that emerge when a critical (presyncopal) state is reached. We studied hemodynamic and neurohormonal changes as induced by an orthostatic stress paradigm (head-up tilt combined with 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that leads to a syncopal endpoint. From supine control to presyncope, heart rate increased by 78% and thoracic impedance by 12%. There was a 49% fall in stroke volume index, 19% in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14% in 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index and 11% in plasma volume. Plasma norepinephrine rose by 107, epinephrine by 491, plasma renin activity by 167, and cortisol by 25%. Hemodynamic and hormonal changes of clearly different magnitude emerge in presyncope as compared to supine rest. Additional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reveal the exact time course of orthostatic changes up to syncopal levels.  相似文献   

19.
固体火箭发动机界面脱粘裂纹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使用有限元法,在裂纹尖端周围布置有限奇异裂纹单元以模拟裂纹尖端附近的奇异性。针对轴对称发动机头部的界面脱粘裂纹,计算了点火内压作用下,发动机衬层/药柱、壳体/绝热层界面不同深度脱粘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指出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深度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当裂纹深度较小时,衬层/药柱界面处于闭合状态,应力强度因子几乎不发生变化,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裂纹呈张开状态,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不断增大;壳体/绝热层界面裂纹总是处于张开状态,且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双尺度渐近分析方法,对ZrB2-SiC陶瓷的细观热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SiC夹杂的含量、颗粒尺寸和中心距对细观ZrB2-SiC陶瓷单胞热应力场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在ZrB2-SiC陶瓷材料制备冷却过程中,SiC含量越高,材料越易产生微裂纹;当夹杂含量一定时,SiC夹杂颗粒的尺寸越大或夹杂颗粒间的中心距越小,材料越易产生微裂纹。数值计算结果与扫描电镜(SEM)照片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