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航空计测技术》2012,(3):77-78
一、会议宗旨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湿度与水分专业委员会、《计测技术》杂志社和中国计量测控网联合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湿度与水分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宗旨是促进我国湿度与水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湿度与水分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提高湿度与水分计量与测试技术水平,为我国湿度与水分行业和领域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教学中要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快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教师与教法、教师与课堂、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法、学生与课堂、教材与教法、教材与课堂、教法与课堂10种关系,充分发挥教学的综合效应;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一、会议宗旨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计测技术》杂志社和中国计量测控网联合举办第十五届中国湿度与水分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宗旨是促进我国湿度与水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湿度与水分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提高湿度与水分计量与测试技术水平,为我国湿度与水分行业和领域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4.
无人机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担负着飞行控制、飞行管理、任务设备管理和火力控制等重要使命,在无人机系统研制中至关重要。根据对无人机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组成与功能分析,介绍了基于仿真测试仪的控制与管理计算机动态仿真与测试方法,重点阐述了故障注入与测试方法;进而提出了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动态仿真测试环境的构建原则和动态测试方法,最后指出了无人机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动态仿真测试的后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检定与校准、检定规程与校准规范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检定与校准、检定规程与校准规范的区别及各自的重要性,不少资料和文章都做了叙述与讨论,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测量器具的检定与校准、检定规程与校准规范的编写等方面,谈谈对其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航国际与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的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中航国际总部举行。会上,双方交流了直升机与运12飞机海外和国内市场营销、航空国际合作、通航发展与运营、转包生产与动力装置配套、通航与地产协同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质量风险与价格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供应链质量风险的特点。以供应链结构模型为基础,分析供应链质量风险与价格决策,探讨顾客与经销商、经销商与总装企业、总装企业与供应商等的质量风险与价格决策,以及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会议宗旨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计测技术》杂志社和中国计量测控网联合举办第十五届中国湿度与水分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宗旨是促进我国湿度与水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湿度与水分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提高湿度与水分计量与测试技术水平,为我国湿度与水分行业和领域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民用机场航站楼属于公共交通建筑,这种特定领域的建筑类型作为城市与空中交通的连接点,在机场运行发展乃至城市运行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建筑类型相比,航站楼建筑的功能与形式更加复杂,既要解决空侧与陆侧的合理衔接和高效运行,又要满足航站楼建筑内部为进出港旅客提供服务的功能需求,同时还要在其形式美学方面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与象征含义。由于航站楼建筑具有这些特殊的属性,其建筑功能与形式的设计一直在引发着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思考。一、关于航站楼功能与形式的设计概论功能与形式,是建筑设计领域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讨论也出现在了相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在不断提  相似文献   

10.
《航空工程进展》2010,1(3):311-311
《航空工程进展》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由中国航空学会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反映我国航空科技与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沟通国内外学术交流渠道,促进航空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移植和应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航空工程领域的研究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其它行业的研究技术人员等。征稿范围《航空工程进展》主要刊载内容包括:飞机总体设计、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结构与强度、航空动力、飞行控制、航电与机载、材料与制造及可靠性与维护等工程与管理,论文类型包括专题综述、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等。凡与航空有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均欢迎  相似文献   

11.
数字孪生及其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松鹤  叶雨玫  杨强  黄震  解维华 《航空学报》2020,41(9):23615-023615
数字孪生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可看作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纽带。其通过建立物理系统的数字模型、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并驱动模型动态更新实现系统行为更准确的描述与预报,从而在线优化决策与反馈控制。本文分析表明数字孪生体相比一般的模拟模型,具有集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的突出特点。数字孪生的发展需要复杂系统建模、传感与监测、大数据、动态数据驱动分析与决策和数字孪生软件平台技术的支撑。在航空航天领域,数字孪生可应用于飞行器的设计研发、制造装配和运行维护。重点讨论了应用机身数字孪生进行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的案例,相比于周期性维护,具有检修次数更少、维护成本更低的优势。最后,给出了数字孪生在空间站、可重复使用飞船的地面伴飞系统中的初步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2.
大型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许国康 《航空学报》2008,29(3):734-740
 简述了大型飞机及其结构特点,通过比较人与机器两种装配系统的特性,及分析装配自动化水平与装配成本等诸因素的关系曲线,指出了自动化装配技术在保证大型飞机结构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研制和生产等方面的意义;对国外大型飞机的装配自动化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简要分析了国外发展的几种主要自动化装配系统,总结了国外大型飞机的自动化装配水平;对西方国家在大型飞机自动化装配中采用的先进的装配理念和方法,如决定性装配方法等进行了概述。最后针对国内自动化装配水平低的现状和大型飞机研制和生产的需求,提出了发展模块化结构的自动化装配系统、贯彻并行工程理念、实现面向制造和面向装配的设计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雷  袁源  乔建忠  余翔 《航空学报》2020,41(11):24618-024618
传统的无人系统人工智能技术重点研究人脑思维、感知和肌电反应等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实现。免疫反应是生物体在面临病毒、细菌和天敌时保持生存和健康的独特生理机制,是智能系统技术研究领域的崭新视点。受动物应对病毒侵袭、环境剧变、天敌威胁等不利态势的免疫反应、保护自我和进化机制启发,提出无人系统在包含攻击、干扰、拒止、封锁、损伤、故障和博弈等恶劣环境和对抗模式下的生存安全问题,建立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的一般框架,架设无人系统和生物体之间免疫机制的桥梁。主要内容包括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关键技术和研究框架,并分别从感知与诊断、适应与激励、学习与进化等技术层面进行了问题描述。最后,对免疫智能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土壤优先流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丰  张利勇  吴丹 《飞机设计》2016,33(6):1-10
优先流是土壤中常见的和重要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形式。由于土壤优先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加之土壤优先流的快速非平衡特征明显以及土壤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准确描述和模拟土壤优先流的时空变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土壤水文学界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该文从优先流的定义、表现类型、形成和影响因素、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等5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优先流的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立土壤优先流的统一判别标准、提升优先流模型理论的有效性、发展优先流的专用观测技术设备。文章对深入研究土壤优先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整体叶盘抛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云  肖贵坚  邹莱 《航空学报》2016,37(7):2045-2064
整体叶盘的表面质量和型面精度对航空发动机的气流动力性和使用性能影响巨大,而抛光是保证整体叶盘最终表面质量及型面精度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国外对整体叶盘抛光技术及装备的严格保密、国内整体叶盘的抛光仍然广泛采用人工打磨的现状,对整体叶盘的抛光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为整体叶盘的抛光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提供参考。首先,概述了整体叶盘抛光加工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分别从整体叶盘结构特性、材料特性和曲面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整体叶盘的抛光工艺,并介绍了整体叶盘抛光工艺要求。然后,就整体叶盘磨料流加工、电解加工、砂带抛光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整体叶盘抛光技术及装备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约整体叶盘型面抛光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内容和解决方案。最后,根据整体叶盘的技术现状及核心关键问题指出了整体叶盘抛光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黄旭星  李爽  杨彬  孙盼  刘学文  刘新彦 《航空学报》2021,42(4):524201-524201
航天器制导与控制技术是保障空间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动力学模型的强非线性以及参数不确定性制约了高精度姿轨控技术的发展,而系统故障则决定航天器姿轨控的成败。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航天器制导控制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首先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轨迹制导和姿态控制中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归纳,分析航天器轨迹规划、姿态控制、故障诊断以及容错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然后,从鲁棒轨迹规划、自适应姿态控制、快速故障诊断和自适应容错控制等4个方面总结适用于未来航天任务的航天器姿轨控关键技术。最后,针对智能姿轨控技术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从姿轨控架构、算法最优性、算法的训练以及技术验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设计中的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问题和气动热环境精确预测问题,基于流场的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表面的能量守恒方程和内部的热传导方程,考虑流场的非平衡效应、表面的热辐射效应、催化效应和烧蚀效应以及热防护层内部的热传导效应,建立了初步的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的耦合计算方法,完善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物理流场计算软件(AEROPH_Flow)。在表面材料为碳-碳(C-C)条件下,对飞行高度为65km和飞行速度为8,10km/s的半球以及飞行高度为50km和飞行速度为8km/s的球锥模型,开展了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的耦合计算,验证了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分析了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在气动热环境的预测中,不仅要考虑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和表面催化效应的影响,还要考虑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好是采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计算的方法,以减小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计算结果的影响。为此,需要发展完善非平衡流场/表面催化和烧蚀/热传导温度场(气/表/固)的计算模型、耦合求解技术和计算软件,实现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真实飞行条件下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和气动热环境的精确模拟。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空间站舱段吊装过程的特点,对比多种测量方案后,提出了基于多模式集成测量的吊装安全监测系统方案,分步实现吊装过程的实时监测。通过对吊装过程关键数据的采集与解析,获取吊装舱段与停放件的相对位姿,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显示作业过程,同时进行安全阈值示警,定量引导与辅助航天器舱段吊装作业过程。通过实验室和实际使用,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测量精度。与传统的监测系统设计相比,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和操作简便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9.
张福泽 《航空学报》2021,42(5):524457-524457
本文通过静强度、疲劳强度和腐蚀3个学科的综合研究,分别给出飞机结构(下称机件)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应力与腐蚀损伤D的分布曲线和机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寿命与腐蚀损伤D的分布曲线。根据这两条曲线和机件使用的容限应力值及总疲劳寿命值,便可分别求出机件在静载荷作用下的腐蚀损伤容限值和机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腐蚀损伤容限值以及同一机件同时受静载荷和疲劳载荷作用的腐蚀损伤容限值。此外,本文提出了用一个腐蚀损伤容限值保证同一机件的总疲劳寿命和总日历寿命皆安全的方法,以及总疲劳寿命和总日历寿命的匹配设计和匹配使用等问题。研究结论适用于大气、海洋、土壤等环境的腐蚀机件,解决了国际机械和腐蚀领域一直未解决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返回地球的气动特性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方  周璐  李志辉 《航空学报》2015,36(1):24-38
航天器返回地球的飞行过程中,气动特性是实现将宇宙飞行速度减到落地前速度、保证再入飞行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再入防热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针对简单旋成体气动外形、半弹道式再入控制、烧蚀防热类返回航天器,综述了返回地球过程中变化的空气流域特性、航天器周围的气体绕流环境、空气与航天器作用产生的动力学与热效应等。系统地给出了该类航天器的再入气动特性参数与飞行性能的共性规律,包括:气动阻力与再入减速、气动升力与再入轨迹控制、配平攻角与飞行稳定性、气动加热与防热,以及再入过程中不同气动特性航天器、气象条件变化等对再入飞行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航天器开展返回飞行过程的跨流域气动性能工程研制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