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三角翼前缘剖面形状对涡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前缘剖面形状对双三角翼涡运动的影响,分析了前缘剖面形状对三角翼、双三角翼涡运动影响的不同机理 :对三角翼,尖前缘可以形成组织最好的涡结构,但对于双三角翼,圆前缘生成的旋涡结构较靠近翼面,涡结构紧密,诱导能力较强,可以形成有利的涡涡干扰,使内翼涡通过剪切层向外翼涡输入涡量更加容易,合并涡变得更加稳定,推迟了涡破裂,而且由于涡较靠近翼面,因而可以产生较高的非线性涡升力,这同传统的认识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适用于双三角翼大迎角非定常分离流场模拟的数值方法,研究双三角翼俯仰振荡时的动态流场特性,给出动态流场结构和气动力性能随迎角的变化规律,重点考察了减缩频率、转轴位置、平均迎角和振幅等参数对动态流场迟滞效应和气动力曲线迟滞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俯仰振荡到相同大迎角时上仰和下俯的流场存在明显差异;减缩频率对气动力迟滞效应的影响相对大于转轴位置;平均迎角的变化导致双三角翼背风区流场结构呈现不同流态,而振幅的大小决定这些流态的数目,事实上俯仰运动时如果跨越的流态数目越多则流场结构的动态响应滞后现象就越显著。通过数值分析,有利于提高对双三角翼在俯仰振荡运动条件下的非定常特性和流场滞后效应等非线性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严恒元  郑权 《航空学报》1993,14(6):294-298
应用Greem函数法数值模拟飞行器的气动载荷。给出了求解亚、超音速定常和非定常载荷的统一方法。数值模拟中釆用双曲四边形代替四边形元素;采用联合流场概念改进诱阻计算;并用计算机绘图原理核查输入的几何参数是否正确。以矩形翼及双三角翼航天飞机(089B模型)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三角翼大迎角绕流数值模拟中网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大迎角条件下的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往往是要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对三角翼大迎角的定常绕流进行一系列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计算网格等因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杨起  刘伟  杨小亮  李昊 《航空学报》2021,42(12):124685-124685
细长机身和大后掠机翼气动构型的飞行器大攻角飞行时,由于缺少横向阻尼,易发生以绕体轴滚转振动为主的摇滚运动,飞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针对三角翼摇滚问题,采用动网格技术,建立了气动、运动和控制多学科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耦合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刚体运动方程和经典控制律,采用控制面差动偏转的方式对三角翼摇滚主动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控制状态下三角翼受控滚转的运动特性。在来流马赫数为0.3的条件下,实现了80°后掠三角翼摇滚现象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可压缩模型(SCM)做为双三角翼低速流动控制方程,采用二阶Roe格式和LU-SGS方法离散控制方程。研究20°根弦名义攻角下,76°/40°双三角翼具有不同静态滚转角下的定姿态涡流特性。研究给出了不同滚转角下的空间涡流及表面极限流线,对滚转引起的攻角、侧滑角效应以及后掠角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效应引起的流场结构、表面压力分布及气动力/力矩特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CM能够较好地模拟低速双三角翼背风区的复杂涡流场,方法稳定性、收敛性较好 静态滚转导致双三角翼背风区涡流呈现复杂的非对称现象和涡破裂特征,并导致升力下降、横向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7.
葛立新  李椿萱 《航空学报》1998,19(5):553-555
采用隐式近似因子分解法,通过求解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完全层流N-S方程,对绕大后掠三角翼旋涡破裂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三角翼背风区流场发生旋涡破裂时,各流动参变量是非定常的,同时旋涡破裂点的位置沿轴向在一定范围内前后摆动。  相似文献   

8.
针对临近空间大气环境微量气动力风洞试验准确测量需求,研制了微量天平测力系统,实现了微量天平的结构设计和静态校准。采用钝锥简单外形进行试验验证,并对三角翼升力体复杂外形做了探索,结果表明:钝锥外形验证试验中,3次试验时天平各载荷单元的气动数据重复性精度均优于4.8%;探索试验中,三角翼升力体外形采用该风洞目前能达到最低密度状态,试验结果表明:该微量测力天平在极限状态下表现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上述外形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数值计算得到的钝锥和三角翼升力体的气动力均与微量天平测力结果吻合较好;对于简单钝锥外形,在其试验条件下,钝锥表面压阻远高于摩阻;对于三角翼升力体外形,其试验条件下环境大气更加稀薄,三角翼表面摩阻占比与压阻相当。  相似文献   

9.
在三角翼旋涡绕流数值模拟中,标准 Wilcox k-ω湍流模型生成项未考虑旋度的影响而导致预测的旋涡强度较弱。通过引入探测因子区分剪切层和涡核,在旋涡流动的高旋度区域增加ω方程生成项的方法,基于结构化网格上的 RANS 求解器,加入了 Pω增强型 k-ω湍流模型,对绕尖前缘三角翼亚声速和跨声速旋涡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 NASA 的 NTF 风洞和 DLR 的 DNW-TWG 风洞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在亚声速还是跨声速自由来流条件下,Pω增强型 k-ω湍流模型计算的压力分布、涡破裂位置均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准确地预测出了三角翼上翼面的主涡、二次涡结构,特别是跨声速条件下激波干扰导致的涡破裂的临界迎角及涡破裂位置,表明 Pω增强型 k-ω湍流模型在绕三角翼旋涡流动数值模拟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耦合求解NS方程和刚体动力学方程数值研究了80°后掠三角翼强迫俯仰、自由滚转双自由度运动特性。内容包括:对比双自由度俯仰/滚转运动和单自由度滚转及俯仰运动特性的差异,研究动态俯仰角对三角翼滚转运动振幅和频率的影响以及三角翼双自由度运动条件下的气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在动态俯仰角的影响下,细长三角翼不能形成极限环形式的振荡;俯仰运动的迟滞效应造成滚转振幅的变化落后于俯仰角的变化;俯仰耦合滚转运动将会导致飞行器升力降低,横向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1.
碳气凝胶的传热规律及其在防隔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碳气凝胶耐超高温隔热材料的传热特性,分析了传热各组成部分的大小及影响因素,提出作为防隔热应用的碳气凝胶应具有的微观结构.介绍了碳气凝胶的在防隔热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机翼跨声速抖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伟伟  高传强  叶正寅 《航空学报》2015,36(4):1056-1075
跨声速飞行中,激波附面层干扰会引起激波周期性自激振荡,这种现象称之为跨声速抖振。跨声速抖振引起的脉动载荷有可能造成结构疲劳甚至引发飞行事故,该问题一直是航空领域的研究难点。本文从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总结了跨声速抖振研究的主要方法,重点综述了近几年在跨声速抖振机理研究方面以及结构运动对抖振响应特性的影响方面取得的新进展,简要总结了跨声速抖振的被动控制及主动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声速抖振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抖振机理的进一步探究,结构弹性特征对抖振特性的影响以及闭环主动控制等。  相似文献   

13.
大跨屋盖悬挑结构的风荷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针对悬挑结构的上下表面同时受到风荷载作用的特点,提出风洞试验中同步测量的实验方法,分析上下表面风压相关性及其物理意义,给出悬挑结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同步测量和异步测量情况下峰值因子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4.
孔位对涡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换热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惠人  马兰  许都纯  屈展 《推进技术》2005,26(4):302-306
采用放大的叶片模型,利用大尺寸低速线性叶栅风洞进行实验,测量了涡轮导向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单排气膜孔喷射时下游的换热系数,研究了孔排位置、吹风比的影响。风洞实验段由3个叶片组成,中间的叶片为试验叶片,由优质木材制成。试验叶片表面上开有15排气膜孔,吸力面3排,前缘区6排,压力面6排。实验中吹风比的变化范围是0.5~2.5。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膜孔排位置的不同,喷气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范围不同,换热系数受吹风比影响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Survey of orbital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space rendezvou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Rendezvous orbital dynamics and control (RODC) is a key technology for operating space rendezvous and docking missions. This paper surveys the studies on RODC. Firstly, the basic relative dynamics equation set is introduced and its improved versions are evaluated. Secondly, studies on rendezvous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are comment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linear rendez- vous, the nonlinear two-body rendezvous, and the perturbed and constrained rendezvous. Thirdly, studies on relative navigation are briefly reviewed, and then close-range control methods including automated control, manual control, and telecontrol are analyzed. Fourthly, advances in rendezvous trajectory safety and robust analysis are surveyed,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are discussed. Finally, conclusions are drawn and prospects of studies on RODC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覃建秀  杨武兵 《推进技术》2021,42(4):851-864
本文通过对斜爆震波起爆特性及其波系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指导未来斜爆震波的基础研究。首先总结了斜爆震波起爆和驻定特性研究进展,重点回顾了斜爆震波起爆准则和驻定条件,接着对斜爆震波的诱导区结构和波面胞格结构研究进行了总结,随后对斜劈构型对斜爆震波的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综述表明,斜爆震波的起爆、驻定和波系结构还需持续开展研究,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平面斜爆震波的起爆准则和驻定条件,在真实流动条件下更深入研究斜爆震波宏观结构和波面结构的形成机理,探索受限空间内斜爆震波起爆、反射和驻定特性。  相似文献   

17.
数控展成电解加工的阴极结构及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数控展成电解在整体叶轮毛坯上开槽时的流场特点,讨论了阴极结构对加工间隙内流场的影响规律,并相应对阴极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非自模化区域内小型风机的气动-声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了在非自模化区域内动叶叶尖间隙对气动-声学性能的影响,并与自模化区域内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得到了在非自模化区域内动叶径向间隙对气动-声学性能的修正,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初步提示了非自模化区域内动叶叶尖间隙对气动-声学性能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塞式喷管气动特性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单元瓦状塞式喷管、6单元圆转方内喷管塞式喷管和1单元直排塞式喷管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实验表明,3个塞式喷管具有良好的高度补偿特性和较高的效率,6单元瓦状塞式喷管和1单元直排塞式喷管在设计高度的效率接近100%;由于内喷管型面不够理想和加工时存在的缺陷,6单元圆转方内喷管塞式喷管的设计点效率在95%左右.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外界反压对气流,进而对底部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底部二次流流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3):335-356
Distant Retrograde Orbits (DROs) in the Earth-Moon system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support varieties of missions due to the favorable stability and orbital positions. Thus, the close relative motion on DROs should be analyzed to design formations to assist or extend the DRO missions. However, as the reference DROs are obtained through numerical methods, the close relative motions on DROs are non-analytical, which severely limits the design of relative trajectories. In this paper, a novel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bounded close relative motion on DROs. The linear dynamics of relative motion on DRO is established at first. The preliminary forms of the general solutions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Floquet theory. And the general solutions are classified as different modes depending on their periodic components. A new parameterization is applied to each mode, which allows us to explore the geometries of quasi-periodic modes in detail. In each mode, the solutions are integrated as a uniform expression and their periodic components are expanded as truncated Fourier series. In this way, the analytical bounded relative motion on DRO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ode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natural periodic mode is always located on the single side of the target spacecraft on DRO and is appropriate to be the parking orbits of the rendezvous and docking. On the basis of quasi-periodic modes, quasi-elliptical fly-around relative trajectories are design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only two impulses per period. The fly-around formation can support observations to targets on DRO from multiple viewing angles. And the fly-around formation is validated in a more practical ephemeris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