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章对Fe基粉末与Fe基 AL2O3复合粉末的热喷涂涂层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Fe基 AL2O3复合粉末的热喷涂涂层硬度、耐蚀性较高,但Fe基粉末喷涂层的厚度、均匀性和连续性更好些。  相似文献   

2.
Fe2O3/CNTs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对AP热分解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碳纳米管(CNTs)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2O3/CNTs复合粒子,应用红外光谱仪(FT-IR)、X-ray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比表面积分析仪(BET)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粒度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纯CNTs、CNTs和Fe2O3简单混合、Fe2O3/CNTs复合粒子及不同比例Fe2O3/CNTs复合粒子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Fe2O3/CNTs复合粒子结晶好、包覆均匀、比表面积大。Fe2O3/CNTs复合粒子可显著降低AP热分解峰温,使总表观分解热明显增加,高温分解的表观活化能降低,热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增加,表现出显著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采用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高能球磨对MoS2/Fe复合粉末的结构、形貌及相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球磨,可制备细小、均匀成弥散分布的超细MoS2/Fe复合粉末。球磨60个小时,粉末颗粒达到4μm,晶粒尺寸为35.2mm;球磨过程中,MoS2/Fe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未出现MoS2/Fe固溶体或中间相;与水雾化获得超细粉末相比,高能球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球磨时间对Fe_2O_3/Al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Fe2O3/Al纳米复合粉末,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以及热分析仪(TGA/DSC)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球磨时间对复合粉末相结构、组织形貌以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微米Fe2O3团聚体逐渐进入Al颗粒中,呈均匀弥散分布,且Al晶粒尺寸不断细化。当球磨时间为20 h时,Al粉已均匀分布到微米Fe2O3颗粒表面,球磨引起的晶粒长大与晶粒尺寸减小处于动态平衡,此时铝热反应热焓达到最高。球磨时间大于20 h时,所制备得到的复合粉末热焓反而降低,且易团聚。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镁合金表面耐蚀性,用冷喷涂技术在ZM5镁合金表面制备AA5083铝合金涂层与AA5083/20vol.%Al_2O_3铝基复合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显微硬度测试仪等分析手段研究涂层形貌组织和性能,并结合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涂层的抗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冷喷涂铝合金涂层组织致密,铝基复合涂层中Al_2O_3与AA5083颗粒分布均匀;2种涂层显微硬度均大于ZM5镁合金基体且抗腐蚀性能优于ZM5镁合金,腐蚀电位相比镁合金基体有所提高,腐蚀电流相比镁合金基体降低一个数量级。利用冷喷涂技术制备的AA5083铝合金涂层与AA5083/20vol.%Al_2O_3铝基复合涂层,组织致密,涂层硬度较高,均可显著提高镁合金表面耐蚀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位生成法在C/C复合材料SiC内涂层表面制备了mullite(莫来石)-Si-Al2 O3抗氧化涂层.采用XRD、SEM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测试了SiC/mullite-Si-Al2 O3复合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外涂层主要由mullite、Si和Al2O3三相组成;涂层致密无裂纹;SiC/mullite-Si-Al2 O3复合涂层在1500℃静态空气中等温氧化75 h后,试样失重仅为4.6%,防氧化性能明显优于单一的SiC内涂层.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引入1,2-环氧丙烷作为Fe(Ⅲ)离子的水解促进剂,在温和、无毒的条件下制备了纳米AP/Fe2O3的湿凝胶,经超临界干燥后得到AP/Fe2O3纳米复合氧化剂的气凝胶.利用TEM、SEM、EDS和DSC时样品微观形貌、表面元素组成和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它们的撞击和摩擦感度.结果表明,该复合氧化剂具有纳米尺寸,其中AP粒度在50~90 nm之间,Fe2O3粒度约加nm.AP/Fe2O3撞击感度普遍高于纯AP撞击感度.但AP/Fe2O3摩擦感度低于纯AP摩擦感度.另外,AP/Fe2O3分解放热峰温度较纯AP有很大程度提前,放热量也显著增加,其中含90%AP的纳米复合氧化剂高、低温分解峰较纯AP分别提前了124.96 ℃和113.02℃,放热量增加了438.85%.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在研究的Al/AP、金属粉末/空气、金属粉末/CO2、金属粉末/H2O等推进剂体系的多种粉末发动机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表明粉末发动机可分为粉末火箭发动机、粉末冲压发动机、粉末爆震发动机三大类,不同推进剂体系的粉末发动机应用方向差异较大:Al/AP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是最典型的粉末发动机,应用领域和常规火箭发动机的相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纤维的表面涂敷Al2O3涂层,用AFM对涂敷后纤维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束丝拉伸强度的测试优化了Al2O3涂层热处理工艺条件,着重分析了Al2O3涂层对石英纤维增强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涂层在500℃下可有效隔绝石英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反应,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经400、600℃热处理后的Al2O3涂敷石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分别为8.2、5.4 MPa,分别是未涂敷复合材料的3.4倍和2.3倍。  相似文献   

10.
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综述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防热结构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航天应用及制备方法 ,包括 Zr C、Hf C、Ta C基耐烧蚀复合材料 ,Si C、Si3 N4基热结构复合材料 ,Al2 O3 、Zr O2 基绝热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硼粉在推进剂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硼粉与粘合剂要容性,硼粉表面处理及其在固体推进剂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表明硼粉中杂质含量是影响其与粘合剂相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详细论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火药起动器的性能设计方法,并论述了火药起动器在极限情况(高温高燃速、低温低燃速)下性能的考核方法.最后,通过应用实例对上述火药起动器的性能设计及考核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铝粉/HTPB悬浮液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旋转粘度计和动态流变仪研究了铝粉/HTPB悬浮液的流变特性及铝粉含量、粒度、形状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粉颗粒间不存在相互作用,铝粉影响流变性的主要因素是粒子形状。这一结果将有助于通过调节铝粉类型来改善推进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4.
超细铝粉的燃烧特性及燃烧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DTA-TG、PDSC单幅近距摄影、扫描电镜、推进剂爆热的测定等多种实验技术,对超细铝粉燃烧特性及其燃烧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压区,推进剂燃面的SA1直接点火燃烧放热,提高了推进剂燃速,并提出了SA1在推进剂燃面上直接点火的观战及燃面点火的两个条件;揭示了铝粉在中、高压区内的不同作用,提出了铝焰的概念;绘制了铝和SA1的燃烧行为图。  相似文献   

15.
刘龙  夏智勋  黄利亚 《宇航学报》2018,39(3):239-248
针对在氧化性气相氛围以及在燃料/氧化剂混合气相氛围中粉末燃料爆震燃烧波的传播特性,总结了气相氛围中悬浮粉末燃料爆震燃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归纳了影响爆震波速度、稳定性、传播模式、细观结构和胞格尺寸的主要因素。同时,还介绍了粉末燃料应用于爆震发动机或燃烧室的案例;结合粉末爆震自身特点对实验装置和燃烧诊断测试手段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最后针对下一步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  相似文献   

16.
高频纯铁磁粉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包覆方法生产出了200kHz下Q≥23,μr≥65的高频纯铁磁粉芯。对影响铁粉芯性能的诸因素如铁粉包覆处理温度、粒度、粘结剂量、成型压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超细铝粉在Ap/HTPB推进剂中的燃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1.25μm和小于1μm的超细铝粉分别在Ap/HTPB系列推进剂中的燃烧特性,并与30μm的粗铝粉进行比较。认为超细铝粉在推进剂燃面上存在着凝聚和直接点火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受氧化剂粒度、含量和种类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在某些配方中超细铝粉的燃烧性能明显优于粗铝粉,在以粗Ap为主的丁羟推进剂中合理使用超细铝粉,可以改善推进剂的燃烧性能,提高推进剂燃速,降低压强指数。本研究对于改善推进剂燃烧效率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叉形件磁粉探伤工艺的改进$贵州国营风华机器厂@荆峰  相似文献   

19.
薛光荣  陈磊 《上海航天》2001,18(3):57-60
提出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银锌电池活性银粉中的微量铜铁,并对测定条件和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该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精确度高,干扰小,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等优点。测定样品微量铜铁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n=8)。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00-102.00)%(n=5)范围内,完全适用于银锌电池活性银粉中微量铜铁含量的控制和样品系统分析,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