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空间站的设备功率大、噪声源数目多、声振环境特性复杂,为确保舱段噪声指标满足要求,基于声学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以及FE-SEA混合方法,建立了整舱全频段的复杂声振耦合精细化噪声仿真模型。对环控、热控及推进分系统等多种噪声源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时密封舱内的噪声进行仿真,得到了舱内全频域噪声水平特性分布,并对现有吸声降噪措施进行了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设计状态下,三个睡眠区、小柱段工作通道和大柱段工作通道总的声压级在个别频率点处略微偏高,是后续噪声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空间站长期飞行中,持续、过度的噪声环境会危害航天员的身心健康,并影响工作效率。空间站设备功率大、噪声源数目多、噪声指标严苛,给噪声控制和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为确保舱段噪声指标满足要求,基于声学有限元方法,根据已掌握的噪声源频谱特性、舱段构型布局、设备安装方式等建立整舱复杂声振耦合精细化噪声仿真模型。对环控、热控及推进分系统等多种噪声源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时密封舱内的噪声进行仿真,得到舱内低频噪声水平特性分布。结果表明:声振耦合下舱内的总体噪声水平远高于不考虑声振耦合的情况,并导致三个航天员睡眠区头部的声压级分布差异较大。此外,睡眠区粘贴吸声材料后,对高频段的吸声降噪效果明显,对中频段有一定的降噪效果,但对低频段几乎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飞 《飞机工程》2006,(2):16-18,43
飞机座舱内部振动/噪声的预测对改进飞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实际飞机设计和噪声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小鹰-500飞机(LB500)全机的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应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对该小型飞机在发动机作用下和紊流边界层的激励下舱内前后排乘员耳部噪声及结构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预测了飞机舱内的振动/噪声分布。通过采用隔振和吸声改进措施,降低了飞机座舱内的振动和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4.
流动经过武器舱会产生诸如边界层分离、剪切层失稳、气动噪声等一系列复杂流动特征,进而可能对舱内设备和结构造成破坏。本文以近真实复杂内埋武器舱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数值仿真获取内埋武器舱动态流动特性;根据流场特性,分析武器舱内噪声产生机理,提出了前缘扰流片、导波管以及前缘吹气三种流动控制方案。通过高速风洞试验,系统分析了舱门开度、内埋武器挂载等因素对武器舱内噪声水平的影响,并且对不同扰流装置的降噪效果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内埋武器舱内流动以小尺度湍流结构为主;前舱在舱门小开度时总声压级较高,随开度增加后舱总声压级增大,舱门开到一定程度后,舱内总声压级分布基本一致。舱内挂载武器减弱流动对各壁面的拍击强度,使得舱内各壁面总声压级降低。三种控制方式均能够抬高剪切层,减弱武器舱内的能量注入,进而对武器舱内总声压级产生一定的降噪效果。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前缘扰流片的降噪效果最为显著,降噪幅值达5 dB。  相似文献   

5.
针对如何正确评价自然对流对密封舱内空气、设备温度的影响程度,并尽量消除自然对流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数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我国空间站地面垂直、水平以及无自然对流状态下密封舱内空气以及不同仪器区域内采用冷板散热、通风散热和预埋管路散热设备的温度分布,分析了自然对流对地面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空间站通风流动条件下,舱内人活动区空气温度分布受自然对流的影响可以忽略;当通风散热设备表面附近空气流速大于0. 3 m/s时,自然对流对设备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冷板散热和支架管路/预埋管散热设备的温度受自然对流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载人航天器密封隔舱内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CMG)的散热问题,设计了射流式强迫对流散热系统,建立了隔舱内流动与传热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CMG转子表面气流和密封隔舱内流场分布特性,通过流动、传导和辐射耦合计算,获得了隔舱内设备温度分布,重点考察了CMG转子散热特性。仿真结果与真空热试验数据一致,验证了CMG散热设计的正确性和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仿真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同类型密封隔舱内设备散热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舱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驾乘人员对直升机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要求使舒适性成为直升机产品竞争性的要素之一.而将直升机舱内振动与噪声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则是满足舒适性的重要条件.本文针对直升机舱内噪声主动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首先简要介绍了直升机舱内噪声的产生与频谱特征,以及常见的噪声控制方法;之后针对主动噪声控制进行了分类,分别按照主动消声控制技术和主动结构声振控制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讨论了所采用主动控制律的发展趋势;最后对直升机舱内噪声主动控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针对直升机舱内存在着较高的低频噪声,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主动噪声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FLMS算法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运用此设计方案,能取得比较满意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载人航天器应急状况下密封舱进行压力控制,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密封舱压力控制物理数学模型,分析了长期飞行任务中载人航天器应急状况下的舱内压力变化;提出了一种舱压控制方案,计算了不同漏孔通径所需补气速率以及舱压复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封舱内总压和氧分压的变化呈现指数递减,泄漏速率随着泄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漏孔通径越大,密封舱容积越小,泄漏速率变化梯度越大;随着漏孔通径的增大,恢复舱内压力所需要的补气速率呈线性趋势增加,复压模式维持7天飞行时间的供气量相比较维持舱压模式减少高达82.1%。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旋翼低频面内谐波噪声,以电控旋翼(ECR)综合试验系统为平台,开发了相应的噪声测试与控制系统,并提出了电控旋翼噪声频域自适应主动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悬停状态下的低频面内谐波噪声闭环主动控制试验。试验中,襟翼控制频率为10Hz以桨尖平面内传声器所测噪声作为闭环反馈,另两个位置处传声器所测噪声作为监测量,同时对桨毂位置处的振动水平进行监测。施加主动控制后,控制系统历时约5s达到稳态,收敛速度较快且收敛过程无明显超调;最大可降低桨盘平面传声器位置处的低频面内谐波噪声为9.4dB,桨毂位置处旋翼通过频率振动水平则略有增大。试验结果表明该噪声测试与控制系统可有效实现电控旋翼低频面内谐波噪声控制,同时也验证了频域自适应算法用于减小低频面内谐波噪声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飞机客舱内起吸声作用的材料或结构及其吸声状况,给出了十多种飞机舱内材料的吸声系数测量结果,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为飞机舱内声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直升机舱内降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舱内噪声问题是影响直升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某直升机作为研究对象,将飞行噪声数据作为输入,分别从噪声预计技术、噪声被动控制技术、噪声主动控制技术三个方面开展直升机降噪技术研究,并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实施了直升机舱内主动、被动综合降噪设计,以较小的重量代价,取得了试验室环境6dBA综合降噪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小东  秦一凡  季宏丽  陆洋  裘进浩 《航空学报》2020,41(10):223831-223831
声学黑洞(ABH)效应是利用结构阻抗的变化,使结构中传播的波相速度和群速度发生变化,在结构局部区域实现波的聚集,进而通过少量阻尼将能量耗损。该方法具有高效、轻质、宽频等优点,为结构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强的潜能和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直升机驾驶舱复杂的噪声问题,根据噪声源和传递路径,提出基于ABH效应的内嵌式和附加式2种减振降噪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结构声振耦合模型,分析了直升机驾驶舱模型的声振特性,解释了ABH效应有助于降低舱室噪声的机理,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开展了效果测试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内嵌式ABH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舱内的中高频噪声,而低频控制能力略显不足。附加式ABH结构可以弥补这一局限性,拓宽有效频带。结合内嵌式和附加式ABH 2种控制方案,相比传统结构在总质量不增加甚至略有降低的前提下,舱室平均噪声水平在1/3倍频程内降低3~10 dB。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ABH新技术在未来直升机工程减振降噪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试车台排气噪声强,治理难度大。所研制的内插管扩张室消声器应用到试车台排气塔上,具有降噪效果显著、性能稳定、流阻小、耐温性好、不产生二次污染和造价低的优点。已建成7座消声装置,其中A109排气塔顶噪声排放最高77dBA,总的降噪能力70dBA以上,达到国内最高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大型发动机试车台的消声工程全面达到工业噪声控制和环保标准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飞机驾驶舱内存在着大量的低频噪声,提出一种应用于飞行员头盔的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对FXLMS算法进行了仿真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案对飞机噪声低频段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数值模拟声学计算已广泛用于飞机舱内噪声的预计、声学结构的优化以及部件声学特性的评估,特别是在民机设计阶段。从数值模拟声学计算方面出发,介绍了有限元、边界元与统计能量分析这三大噪声工程分析方法,论述了试验测量与仿真计算结果的相互关系,结合民用飞机设计特点,对民用飞机的舱内声学设计方案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DMD方法的缝翼低频噪声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佳云  李伟鹏  许思为  赵克良  孙一峰 《航空学报》2018,39(1):121469-121469
认识缝翼低频噪声的产生机理十分重要,可指导先进的主被动噪声控制方法。本文开展了缝翼噪声的大涡模拟(LES),利用动态模态分解(DMD)方法研究了缝翼低频噪声的产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缝翼低频噪声具有显著的偶极子特性,其利用DMD分析揭示了缝翼噪声的产生机理,缝翼低频噪声源于剪切层中的大尺度涡结构与缝翼下壁面的周期性撞击效应,大尺度涡结构与低频噪声之间存在的流-声耦合的闭环反馈机制,根据反馈机制提出并验证了一种预测低频噪声的理论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飞机机身段声学设计试验平台的建设,包括了机身段的改造、声源系统和测量系统的设备配置、该试验平台的性能指标和功能,并介绍了科用该试验平台进行的隔声试验、降噪效果试验和舱内吸声试验的部分试验结果,说明了该试验平台能合理地反映飞机结构的声学性能,是飞机结构声学设计和噪声控制试验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进行声、振环境预计的研究机理,为利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进行飞机舱内声学优化设计提供了探索的思路;论述了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在民机舱内噪声分析上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以某型号飞机客舱段为实例,建立了统计能量声学模型及加载,通过选择不同的飞机客舱壁板材料,进行客舱环境的声压级预计并分析预计结果,从而确定舱内声学设计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能量和协方差检验的联合频谱感知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席博  黄印  陈利民 《航空计算技术》2011,41(2):113-116,124
快速准确的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系统有效通信的前提。现有的能量检测算法易受噪声波动影响,为提高频谱感知的性能,采用了联合频谱感知算法。方法利用双门限的能量检测法进行粗检,并使用协方差检测算法对中间混淆区域进行二次判决。在噪声不确定的情况下,对联合频谱感知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噪声波动较大时,算法有效地提高频谱检测的性能,而且计算复杂度得到降低,并优于能量检测法和协方差检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