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筑波空间中心与三菱重工业公司共同研讨在轨道上可展开的返回舱(DRV)。这是为向轨道上的空间站和空间平台补给物资及进行微重力实验提供较为经济的方案。舱罩可开启与关闭,是以机械手经轨道作业和大型太阳电池翼确保供电,这是以前的密闭舱难以实现的功能。 DRV是一个重约10t的炮弹型舱,舱内除装有轨道更换单元(ORU)和补给用的推进剂贮箱外,还搭载了太阳电池翼和机械手等。该舱拟用H-Ⅱ火箭发射,可与空间站和空间平台等航天器进行对接。等对接后  相似文献   

2.
1 空间碎片环境加速恶化,空间碎片主动清除势在必行 空间碎片是人类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产物,通常包含失效航天器、火箭体、剩余燃料及气体、航天器材料、生活垃圾等.根据欧洲航天局(ESA)2020 年底发布的信息,地球轨道上尺寸大于 10cm 的空间碎片超过 3.4 万个,尺寸 1 ~ 10cm 的空间碎片超过 90 万个...  相似文献   

3.
5月14日美航宇局局长弗莱彻宣布了太空站基础构型的抉择。该局决定太空站分两个阶段。首先在太空站上居住的是“访问者”宇航员,其次是从1994年起宇航员才能长时间居住,同时可接纳八名宇航员。太空站从1987年春季开始研制,预计1993年用航天飞机发射,要往返渡运十四次,才能把站的需要部分运到空间,在410公里高度轨道上由宇航员组装,到1996年一个完整的太空站将完成。最后,由航天飞机发射两个美国平台:一个是极轨平台;另一个是同轨道平台。之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促进了小型卫星潜在的商业应用。美国航宇局(NASA)作为全美国民用航天活动的抓总和协调机构,近年来,竭力鼓吹发展小型、轻量、廉价卫星。作为承担航天研制任务主力军的美国工业界,特别是空间公司的领导们对于发展小卫星的看法又如何呢? 缩小卫星尺寸和降低轨道高度,不仅可以减少生产与发射成本,而且可以使星载有效载荷离地球近,从而使通信、遥感等有效载荷对电源的要求也可大大放宽。仙童空间公司轨道科学子公司项目经理B.Lyndberg如是说:“与静止卫星相比,低轨道上的小卫星具有完成任务的有利位置。双向通信的路程缩短了很多倍,从卫星  相似文献   

5.
王存恩 《国际太空》1991,(10):23-24
为落实1990年日本新宇宙开发大纲中提出的。加速空间环境利用”和“开展载人活动”的决定,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正在推进其载人服务平台计划。它作为小型空间基地,采用日本空间舱(JEM)和各种平台研制过程中的经验,采用模块化设计,并使各模块轨道替换单元(ORU)化。就整个计划而言,分两步:第一步,建成一种以服务为主的小型空间站,可为共轨平台提供更换ORU和加注燃料等服务;第二步,建成一种以服务和空间实验为主的空间站。表内为该载人服务平台计划概要。  相似文献   

6.
江南 《国际太空》2012,(11):32-34
随着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市场的不断发展,小型通信卫星市场也随之扩大。据预测,市场需求在2012年后进入高峰,其市场规模为每年大约7颗卫星。为此,欧洲航天局(ESA)制定了先进通信系统研究-11(ARTES-11)计划,用于研发欧洲的小型静止轨道(SGEO)卫星公用平台—LUXOR卫星平台。该卫星平台由德国OHB公司领军研制,参与者包括瑞典空间公司、瑞士Oerlikon空间公司、卢森堡空间公司等。  相似文献   

7.
近来苏联开始了小型载人航天飞机的飞行试验。该小型航天飞机是为达到保卫未来建设的空间站、监视卫星间的攻击、侦察及在轨道上修理卫星这些目标而研制的“航天战斗机”。四分之一尺寸的航天飞机模型已实施了四次再入试验。运载它的“SL-16”火箭已  相似文献   

8.
图二,这是航宇局拟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用航天飞机发射的小型空间通信平台。此试验平台长24.4米,可用一架航天飞机一次送入低地球轨道,然后再用其它助推器送入同步轨道。该平台可安装C波段、K_a波段、L波段和K_a波段的通信载荷。用6个这种平台在同步轨道上可完成目前124颗通信卫星所完成的通信业务量。详细报道见本刊1980年第七期第10页。  相似文献   

9.
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正在设计一种静止轨道大型通信平台。这种平台可完成目前在北美上空服务的12颗以上国内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的功能。航宇局计划最早在1983年用航天飞机在低轨道进行大型空间结构物的首次组装试验。然后最早在1986年用航天飞机组装大型平台,成为美国送入同步轨道的第一个大型空间结构物。初步分析表明,大型平台能比许多单个发射到同步轨道的通信卫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将使用重力梯度系统把空间平台稳定在极轨道上。平台带有能依次单独更换的标准太阳能电池阵,使其在维修期间能继续工作,并且具有在发射后增加功率的能力。这种通用型平台具有一个主要平台结构(见封四图),平台朝向地面,而不是顺轨道方向,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稳定。太阳阵(1)的大小能提供5KW 功率。这个构思产生于一个使能量与平台尺寸的设计协调一致的方案,它既能使功率达到用户要求,又使平台尺寸允许在一次航天飞行中实现极向发射。太阳阵的设  相似文献   

11.
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最近提出了一份报告,强调研制空间平台的必要性,并要求各省厅在1987财政预算年度内申请资金,开始研制空间平台。报告把“自由飞行器”称为空间平台,作为空间站的一部份。空间平台有三种:第一种是与空间站同一轨道的空间平台;第二种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卫星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小型近地轨道卫星组成星座,实现移动通信服务,是卫星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地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用作移动通信卫星网,各有其优缺点。文章从经济性角度对两类卫星网进行了比较,重点是对不同高度的轨道(包括低、中、地球静止)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空间部分成本——卫星星座的研制成本与发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给出了具体的运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其结论是:轨道高度越低,卫星网的成本越高;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网的成本最低。但是,决定是否发展小型近地轨道通信卫星网,不能仅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地气光辐射对空间目标成像特性的影响,以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搭载的可见光成像器为探测平台,利用卫星工具包(STK)设计高椭圆轨道(HEO)及近地轨道(LEO)目标运动场景,根据空间目标、地球、太阳、探测平台之间的位置关系,采用微元法建立空间目标与地气光背景等效星等模型,推导出空间目标信噪比(SNR)计算公式。分析了距离、角度参数变化对不同轨道空间目标、地气光背景等效星等及空间目标信噪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探测平台距离空间目标较远时,地气光背景等效星等低于空间目标等效星等,地气光辐射比空间目标信号强。当地气光辐射进入和离开空间目标探测视场时,空间目标信噪比最大,该时间段是进行空间目标探测的最佳“观测窗口”。仿真得出的空间目标信噪比值为空间目标探测识别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法国邮电工业部和对外贸易部部长热拉尔·隆盖,在一次签《AIR&COSMOS》杂志记者问时宣布了一项试验通信卫星计划。在空间经费紧张,且已确定了以欧洲空间计划为主的情况下,法国仍准备抽出25亿~28亿法郎来研制一颗小型通信卫星。1998年用阿里安火箭发射。面对美国和日本等众多大型企业的竞争,迅速开展这样的技术计划,使法国工业能在平台和通信有效载荷方面有所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在各类空间通信任务中,优先发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试验,这在一个长时期内,对法国工业非常重要。在低轨道的无线电信息传输卫星方面,法国…  相似文献   

15.
航宇局最早将在1987年发射一颗同步轨道的较小型试验通信平台,这个通信平台长24.4米。它是为在90年代发射比这大一倍的工作型通信平台作实验的。最近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随着空间通信服务的飞速发展,予计在90年代开始的16年时间内,仅西半球的通信业务量就要求有124颗通信卫星,共要花费84亿美元。而用6个大型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佛罗里达、弗吉尼亚和夏威夷3个州的空间机构向商业空间运输办公室的工作小组介绍了各自的空间业务发展蓝图。佛罗里达州的官员说,今年5月中旬或下旬将在圣布拉斯角空军基地进行第一次亚轨道运载火箭的发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商业主顾们相信:小型商业有效载荷可以由政府的设施发射。弗吉尼亚州的空间活动蓝图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支持航天方面的业务;二是扩大弗吉尼亚空间发展财团,把工业界与大学的研究结合起  相似文献   

17.
期号页数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4855几J曰a八曰︶户ng曰月q1儿O自Q曰O八︸h,尸,土,J工办,自户n44卫星轨道维持方法空间交会对接技术n:k(G)/m系统可靠性最小高度变化轨道密集测向资料轨道改进的条件方程和加权处理重复使用的并不都是经济的空间站先进的推进技术地球资源卫星轨道设计卫星瞬态温度场的计算分析星一地路径雨致衰减特性及其对卫星系统设计的可能影响飞行动力学nU CU119曰3 45辐射换热系统温度场的渐近特性研究大气密度变化对卫星返回轨道参数的影响利用Schambcr此模型计算凸体的气动力矩 测控技术和数据处理卫星指令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1空间碎片的现状□□目前,地面观测到并已登记在册的、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物体共有8600多个,其中只有大约6%,即500个左右的物体是正在工作的航天器,其余8000多个都是尺寸在1cm以上的空间碎片。至于地面观测不到的空间碎片其数量估计在数十万至数百万...  相似文献   

19.
空间机动服务平台在轨补给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空间机动服务平台的特点,对推进剂在轨补给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空间机动平台推进剂在轨补给方案,即基于表面张力贮箱作为加注箱和接受箱的双组元推进系统的在轨加注方案。该方案具有如下优点:与现有卫星推进系统相匹配,改动量最少;没有使用任何活动部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产生的热量比倍压式要少,便于缩短加注时间,提高加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依据这一方案对空间机动平台在轨补给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相比于传统卫星,空间太阳能电站具有超大的尺寸,高阶重力和重力梯度对其轨道和姿态运动的影响将不能再忽略.文中以地球同步拉普拉斯轨道上的太阳塔式空间太阳能电站为例,研究了在考虑地球扁率的引力场中,高阶重力和力矩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姿轨运动的影响.首先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重力势函数进行泰勒展开,并保留至四阶项;然后求出电站所受到的重力和重力梯度力矩,并给出其轨道和姿态运动方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来分析不同阶次的力和力矩对轨道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阶力对卫星轨道的影响较大,可达到百米量级;高阶力矩对卫星姿态运动影响则较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