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跟踪卫星期间,天线电轴应始终对准卫星,若对不准,将导致接收信号质量变差,甚至收不到卫星信号,这项工作由自动跟踪系统完成.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系统为X/S双波段自动跟踪系统,采用单通道跟踪技术,主要接收Landsat—5,同时还接收其它遥感卫星.本文对天线系统结构,RF系统工作原理,单通道跟踪技术、Σ与△信号问的相位差对自动跟性能的影响,实际运行跟踪操作等作了简介.研究表明,跟踪信号中包含的误差信息幅度与Σ和△间的相位差△Φ呈余弦关系.为确保自动跟踪工作处于最佳状态,Σ和△间相位必须严格保持一致。该系统对即将入轨运行的Landsat—7和我国的ZY—1等遥感卫星,具备兼容跟踪接收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电视跟踪制导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早期的电视跟踪系统、实时电视跟踪系统、应用固态摄像装置的末制导光电自动寻的系统和多特征智能电视跟踪系统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最近,“海狼”的新的轻型跟踪雷达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拦截“飞鱼”导弹的试验.该805SW跟踪雷达(911型)由马可尼公司研制,比其前身810型要轻,工作在I和Ku波段,能对导弹作盲射雷达控制.新跟踪雷达无需光电跟踪器件,但需另外增加操作员.马可尼公司研制了一种手控红外跟踪装置,进而又将它改进成带有910型雷达跟踪装置的GWSO型系统,910型装有一个昼间电视摄像机.马可尼目前正在研制全自动警戒和跟踪红外系统,在需要启动指令线路时,该系统能提供直至发射前的全无源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卫星通信向大容量、网络化发展,Q/ V 频段逐渐应用于卫星通信的星地馈电链路和星间链路。为了掌握Q/ V 频段卫星通信技术,课题开展了频率较高的V 频段卫星通信天线捕跟系统研究和关键单机研制。由于V 频段天线波束窄,天线指向精度要求高,课题选择了程控+自动跟踪的天线指向控制方法,天线捕获跟踪采用单通道单脉冲体制方案。针对V 频段1. 8m 天线,解决了反射面赋性设计、精加工和形面精度测试,馈源小型化、精加工和装配,以及天线增益测试等难题。解决了V 频段单通道调制器芯片电路稳定工作和参数优化方法,实现了低噪声、高增益和高的和差通道隔离特性。在单机研制基础上,搭建了V 频段天线捕跟系统,通过外场捕获跟踪试验,获取了V 频段卫星通信天线捕跟系统关键参数:天线增益大于56dBi,低噪放噪声系数小于4. 2dB,自跟精度优于0. 05°。通过课题研究,验证了天线捕跟系统优良的跟踪性能,突破了V 频段关键单机设备研制技术,为后续型号应用积累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我校研制的一种遥测接收天线方位角自动跟踪系统623—ATTRA 的原理、组成及技术性能。该系统已在小型无人驾驶飞机及地面车辆遥测系统中应用。使用该系统后,由于遥测接收天线自动指向目标,从而提高了遥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精度。文章对方位角跟踪精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空间光电跟踪系统与卫星平台耦合作用下的跟踪性能,提出空间光电跟踪系统全物理仿真试验方法。利用三轴气浮台模拟卫星零重力下的自由转动,在地面实现了非合作目标闭环跟踪控制和空间动力学特性的综合模拟。采用基于整星姿态动力学的重力干扰力矩辨识方法,消除转动部件重力干扰对试验的影响,实现对系统跟踪脱靶量的精确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空间光电跟踪系统针对非合作目标的跟踪脱靶量优于0.006°(3σ),满足系统在轨应用需求。但在对高速目标跟踪过程中,跟踪脱靶量存在一定的相位滞后,控制方案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前 言 本文提出的利用低价(两千余元)、便携式“夏普PC—1500”型袖珍电子计算机,实现自动编程。经研究实践表明:这一自动编程系统,除暂不能直接供给存有的纸带或磁带,只能给出程序清单以外,基本上达到了上万元、乃至十几万元计算机(如TQ—16、DJS—100系列)的功能。(见表1) 一、自动编程系统简介(一)实现自动编程的基本过程 首先必须使计算机能识别图纸中工件的形状尺寸、工艺要求。对于只配有BASIC语言的“PC—1500”袖珍机不能通过某一个语句识别出几何图形,但是它具有识别字符串的功能。如果用字母、符号、数字组成一个字符串来描…  相似文献   

8.
空间光电跟瞄系统对“远、暗、小、密”目标低速跟踪指向过程中,由于摩擦扰动、电机槽隙力矩波动扰动和传感非线性等因素,引发跟瞄转台低速爬行现象,导致瞄准误差增大,跟瞄成像抖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的指向控制方法,在建立跟瞄转台矢量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双ESO复合控制方法,对引发跟瞄抖动和扰动的因素进行了在线观测与补偿。通过数值仿真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方法与单转速环ESO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光电跟瞄转台在低速跟瞄时的跟瞄精度与平稳性。  相似文献   

9.
CBERS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为X/S双波段自动跟踪系统。介绍该系统天线馈源的工作原理。系统天馈部分采用双色副面组合馈电技术,X-波段为五喇叭SCM 自动跟踪馈源,工作于后馈;S-波段为ESCAN自动跟踪馈源,工作于前馈  相似文献   

10.
2CU型光电二极管在光电开关、计数、角度测量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2CU型光电二极管设计了一种其特性参数测量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光电二极管开关计数电路。实验表明,本系统无论是在光电二极管的特性测量上,还是在具体的计数应用中,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具体开发实际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2日,雷声公司在夏威夷考艾岛导弹靶场进行了多导弹威胁红外跟踪试验,利用机载红外(ABIR)平台搭载的"多光谱瞄准系统-B"光电红外传感器对多枚弹道导弹目标进行了跟踪演示实验。此次试验中,"多光谱瞄准系统-B"中的4部传感器成功跟踪了多枚导弹目标,对目标信息进行了采集并将其传送至机载处理器进行了事后分析。机载处理器  相似文献   

12.
车载遥测跟踪站天线展开后,需要进行远场标校复查。由于受标校距离、天线仰角以及周围环境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主天线、引导天线的光电轴匹配检查难以保证精度要求,从而影响跟踪性能。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在近场条件下直接悬挂信标机进行标校复查,以保证光电轴匹配精度。并针对YQ- 312 S频段遥测跟踪车载站的实际推出角度转换公式。最后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13.
国外电子对抗试验鉴定方法及设备聂晓利等 无线电工程动态1990年第1期第1~36页质心千扰与机动飞行赵恩起 无源千扰与光电对抗19%年第1期第15~17页机载无源干扰投放设备矩阵式顺序器的可行性、技术性、有 效性探讨颜鸥 无源干扰与光电对抗1990年第1期第18~21页半波偶极子云双站散射截面研究赵勋杰陈静 无源干扰与光电对抗1990年第1期第1~14页机载无源干扰投放系统步进电机的自动升降频控制方法 冯晓荣 无源干扰与光电对抗19%年第1期第钊~47页热象系统在红外对抗中的应用魏云海 无源干扰与光电对抗1990年第1期第48~s1页激光雷达肖俊远 无源千…  相似文献   

14.
不考虑光电跟瞄平台环架之间的耦合,建立了外界干扰作用下,环架运动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对光电跟瞄平台的方位、俯仰及横滚环,分别设计了输出反馈H_∞稳定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实现对光电跟瞄平台的稳定控制,且在模型参数存在摄动和含有多种干扰的情况下,几乎不影响其控制效果,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及抗干扰能力,满足光电跟瞄平台稳定控制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一种多目标鲁棒跟踪滤波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目标鲁棒跟踪是现代雷达跟踪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为此,本文在作者以往的研究成果[1—4]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目标鲁棒跟踪滤波器。该滤波器主要由模糊α—β滤波器和自校正估值器组成。它们分别是根据模糊集理论和本文提出的二次新息序列概念设计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滤波器比以往的α—β滤波器,不但跟踪机动目标精度高,而且具有较好的鲁棒特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3655厂开发GYN31Z—120型汽车暖风装置过程中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实践,论述了对比分析法、样品(样机)剖析法、跟踪国际标准制定的全过程以及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非相参频率捷变雷达中冷跟踪的误差分析表明,要提高跟跪精度,一方面从提高冷跟踪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入手,另一方面又要求冷跟踪系统具有快速跟踪的能力。因此,整个系统各环节不仅应有足够的开环放大系数;而且还应有较大的带宽。当然,提高系统各环节的放大系数是提高跟踪精数;而且还应有较大的带宽。当然,提高系统各环节的放大系数是提高跟踪精度的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调整放大系数并不能使跟踪系统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FY—2号CDAS中频跟踪遥测接收机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研制成的中频跟踪遥测接收机具有捕获时间短、动态范围大、跟踪范围较宽、零点漂移小的特点。通过切换控制可实现对日本GMS卫星的自动跟踪。设备的测试指标满足并优于任务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有关资料反映,美海军的近期电子战项目合同有以下几个。 (1)增加一种新的水面舰只电子战系统,以取代过时的SLQ—32水面舰只电子战系统,该系统称为SLY—2(V)型先进的一体化电子战系统(AIEWS)。与SLQ—32相比,SLY—2(V)系统作了较大改进,它将并入海军舰载战斗武器系统中去,为舰上的作战系统提供直接命中目  相似文献   

20.
通道之间的耦合是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必须设计一个具有解耦功能的自动驾驶仪.被控对象(或系统)的耦合状况可分为“P规范耦合”和“V规范耦合”.对常用的控制系统解耦方法—参数补偿法和模型跟踪法作了详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