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2018年核心舱发射的临近,天宫空间站的新闻报道不断增加。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庆祝活动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举办座谈会并发布了《空间站工程研制进展》的资料,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天宫空间站的发展动态。6月1日北京展览馆的"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更是展出了天宫空间站的大型仿真模型。921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已经不再是遥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2月29日0点0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2015年全年19次宇航发射任务取得满堂红,也标志着"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高分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是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度  相似文献   

3.
宇航发射和研制继续开启"超级模式" 《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器研制活动、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6个篇章对2021年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  相似文献   

4.
随着"尼星"1R20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1年中国航天共完成3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先后为巴基斯坦、欧洲卫星通信公司、尼日利亚发射3颗通信卫星,其中巴星、尼星均为中国整星出口在轨交付项目。2011年,中国航天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收获颇丰:首次向亚洲用户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21日0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本次发射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卫星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老挝卫星项目全面实施,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更代表着中国航天率先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  相似文献   

6.
1990年,"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让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完成了30余次国际商业发射,并于2007年实现了国产卫星的首次整星出口。伴随着第六颗卫星在轨交付合同——玻利维亚卫星项目合同的签署,中国航天的商业发射之路越走越宽。第一次把轨位咨询写进了合同内容,第一次把地面应用纳入了合同内容,第一次采用了商业贷款的模式……此次整星出口业务"天地一体化"的有益尝试和贷款业务的商业化运作,大大拓展了整星出口业务的服务范围,延伸了整星出口的产业链,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步伐迈得更加豪迈、更加坚实。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由此掀开崭新一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之时。其后的十多年间,中国航天事业基本上处于打基础阶段,一方面引进和培养各方面人才,着手建立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着眼于国防建设的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世界。多年来,中国已先后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47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发射54颗国际商业卫星;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3个国外小卫星/载荷。"中国航天"已成为一张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9.
许彤 《太空探索》2005,(1):F002
2004年11月18日.“试验卫星二号”成功发射.为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划上了圆满句号.至此.中国航天完成了全年发射8次的任务.共将10颗各型卫星送入太空.显示了中国航天综合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航天发射能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0.
齐真  詹桓  李黎 《国际太空》2016,(12):2-5
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进入了高峰期,完成了不少重大航天任务。时至年末收官之际,中国航天的热度仍未消退,又相继发射多颗影响力较大的卫星。12月下旬,我国即将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首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商业遥感卫星高景-1;另外,我国还将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进一步发展我国温室气体监测能力。此前的11月22日,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又添一颗天链-1的04星,该星堪与世界一流卫星比肩;12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首颗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4;还有,9月发射的天宫-2空间实验室上的14项科学与应用任务已取得初步成果。借此契机,本刊特推出中国航天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6月13—14日,2016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航天制造能力"为主题,围绕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需求与制造能力建设展开,加强集团公司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国内外高校、研究咨询机构产学研联合优势,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航天强国建设和航天梦、中国梦的实现。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办,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协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徐强致开幕辞,总工程师杨海成主持会议。徐强总经理指出,2016是中国航天发展六十周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中国航天工业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12,(8):60
5月30日,得悉神舟九号将于今年发射,年已82岁的满族老先生爱新觉罗.溥綦(汉名叫钟燕奎)激动地再次挥毫泼墨,分别以满汉两种文字写下"中国航天,功盖天下"两个条幅,以锦缎装裱后送到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表达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祝福之情和对中国航天人的敬意。  相似文献   

13.
司马 《国际太空》2016,(9):8-16
从1970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发射了长征-1~4、6、7、11火箭。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发射了200多个航天器,目前在轨运行150余个,形成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科学、技术、经济、国防等效益。2016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籍此之际,本刊特推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专题,在今年第9期和第10期分别介绍我国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四大航天科技领域的发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刘斐 《太空探索》2011,(2):12-13
2010年,中国航天的宇航发射任务以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华丽出场拉开序幕,又以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的一飞冲天压轴谢幕,漂亮的一起一合,于中国航天而言,无疑是一场精彩至极的汇报演出。一年间,中国航天共完成15箭20星的宇航发射任务,创年度宇航发射的历史新高,其发射密度之大、成功率之高和影响力之远都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15.
周武 《太空探索》2010,(5):10-13
4月6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多功能厅内鲜花吐蕊,春意盎然,满堂笑声和阵阵掌声不时响起.在一场题为"光辉的足迹,永续的传承"的纪念中国航天商业发射服务20周年座谈会上,三代长城人欢聚一堂,抚今思昔,共同追忆中国航天商业发射走过的峥嵘岁月,展望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又一个"首飞型号"和"长三甲系列"中的最后一位成员,长征三号丙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丙火箭)的首次"登台演出"无疑是中国航天2008年宇航发射任务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8年提出研制构想,1970年成功发射。它的成功研制和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过程曾因政治、经济等原因相继经历了准备、论证、调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航天技术院(前身上海第二机电工业局)成立55周年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开馆5周年,为此,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与上海航天技术院于去年岁末共同主办了"钱学森与上海航天"专题展。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及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中国航天可谓"造星"的事业,60年来,中国航天不仅打造了天上的群星,也造就了地上的星群。天上与地上,群星辉映,星光璀璨。天上的群星,自然是指那些由火箭发射升空的各类航天器。天上的群星里,"东方红"、"风云"、"资源"、"北斗"、"高分"等多颗卫星运行在各自的轨道,造福着地球上的人类。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发射了200多颗卫星,应用卫星实现了系列化、平台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12,(3):5
2012年,中国航天全年计划安排21箭30星的宇航发射任务。其中,"神舟九号"将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北斗导航系统将发射6颗卫星,全面完成区域导航系统的建设;首颗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成功发射,填补了我国民用立体测绘领域的空白。另外,委内瑞拉遥感卫星将实现我国首颗遥感卫星出口。(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