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上原有北斗七星,它们是天赐的;而北斗导航系统第七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又在浩瀚太空镶嵌上新的北斗七星,当然,她们是人造的。群星璀璨,不仅在天上,更在人间。当"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属于中国航天人的至高无上的荣誉的时候;当北斗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的事迹,在神州大地迅速传播开去的时候,航天人研制的群星在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由此掀开崭新一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之时。其后的十多年间,中国航天事业基本上处于打基础阶段,一方面引进和培养各方面人才,着手建立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着眼于国防建设的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22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执行首飞任务,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航天"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十三五"期间,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多型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并承担了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为重温航天历史,总结航天经验,弘扬航天精神,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办公室联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等机构组织开展了"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60件大事"评选活动。经各航  相似文献   

5.
中星10号发射成功后,作为中国卫星运营国家队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天上资产从9颗卫星增加到10颗卫星。今年中国还将发射4颗通信卫星。那么,对中国来说,卫星通信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卫星通信有望再创辉煌作为卫星应用最早"落地开花"的领域之一,卫星通信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曾在上世纪90年代辉煌一时。  相似文献   

6.
正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8年提出研制构想,1970年成功发射。它的成功研制和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过程曾因政治、经济等原因相继经历了准备、论证、调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1990年,"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让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完成了30余次国际商业发射,并于2007年实现了国产卫星的首次整星出口。伴随着第六颗卫星在轨交付合同——玻利维亚卫星项目合同的签署,中国航天的商业发射之路越走越宽。第一次把轨位咨询写进了合同内容,第一次把地面应用纳入了合同内容,第一次采用了商业贷款的模式……此次整星出口业务"天地一体化"的有益尝试和贷款业务的商业化运作,大大拓展了整星出口业务的服务范围,延伸了整星出口的产业链,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步伐迈得更加豪迈、更加坚实。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9月20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首发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以一箭20星的方式,将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和国防科大、清华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6家单位研制的20颗卫星送入了预定的轨道。长征六号的这次发射,首先采用了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的"三平"模式。这次发射也是中国研制的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太空出征。上述特点,标志着中国航天运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星链"第四批卫星发射1月29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采用"猎鹰"9-1.2型火箭发射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4批共60颗卫星。本次发射的60颗卫星入轨高度为302公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在这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航天技术院(前身上海第二机电工业局)成立55周年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开馆5周年,为此,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与上海航天技术院于去年岁末共同主办了"钱学森与上海航天"专题展。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及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又适逢中国今年首次设立"中国航天日",今年下半年我国又要进行多次重要的航天发射。为了最大程度地宣传普及航天知识,让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航天历史,学习航天人的精神,河北省科技馆联合石家庄市青少年宫共同举办"精彩纷呈的中国载人航天"主题讲座。200多名航天爱好者参加讲座,并与主讲人《国际太空》执行主编庞之浩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图为参加讲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12,(3):5
2012年,中国航天全年计划安排21箭30星的宇航发射任务。其中,"神舟九号"将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北斗导航系统将发射6颗卫星,全面完成区域导航系统的建设;首颗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成功发射,填补了我国民用立体测绘领域的空白。另外,委内瑞拉遥感卫星将实现我国首颗遥感卫星出口。(航信)  相似文献   

13.
刘凡 《太空探索》2014,(2):F0002-F0002
<正>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玻利维亚第一颗卫星——"图帕克·卡塔里"通信卫星发射升空。火箭升空约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进入近地点210千米、远地点42165千米、轨道倾角24.8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专程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这是外国国家元首首次到中国航天发射场观看卫星发射。莫拉莱斯总统说,这将结束玻通信依赖外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世界。多年来,中国已先后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47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发射54颗国际商业卫星;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3个国外小卫星/载荷。"中国航天"已成为一张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15.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间以及火箭运载能力来看,最可行的方案是"一箭多星"发射。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1发射统计分析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实现了"一箭多星"发射,我国于  相似文献   

17.
主编的话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利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够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和发射,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2011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计划,悟空号、实践十号、墨子号、慧眼号科学卫星相继研制并发射升空。这4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迈向空间科学强国的第一步。2018年5月31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立项。SMILE,EP,ASO-S,GECAM等项目全部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18.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猎鹰9"发射60颗"星链"卫星5月23日22时30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用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其"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60颗卫星。这是该公司首次专门针对"星链"项目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本次发射采用了此前飞过两次的旧第一级火箭,还再次对整流罩两个半罩进行了落海回收。本次  相似文献   

19.
4月18日晚23点59分,中国航天长征系列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其优美的腾空姿势把“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两颗卫星送入太空,成功完成了一箭送双星的发射任务,书写了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9箭11星的火红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20.
司马 《国际太空》2016,(9):8-16
从1970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发射了长征-1~4、6、7、11火箭。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发射了200多个航天器,目前在轨运行150余个,形成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科学、技术、经济、国防等效益。2016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籍此之际,本刊特推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专题,在今年第9期和第10期分别介绍我国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四大航天科技领域的发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