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介绍了径向偏心仪的结构原理及其灵敏度的调整方法;说明了偏心位置的测量方法及其误差分析。若用这种偏心仪测量炮弹、小型导弹之类粗短对称构件的偏心位置,其测量精度可优于1%。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多层薄膜光学的椭偏测量原理以及测量方法,采用导纳矩阵计算多层的椭偏参数;采用统计试验法与单纯形法相结合的数值逼近法进行反演计算。更重要的是本文首次提出迭椭偏测量法,使测量的重复性和精确度都大大提高。所谓选代椭偏测量法是不断地优选椭偏测量入射角,从而选出对核样品来说最佳椭偏测量入射角。用这种方法精确测量了相变光盘记录介质膜晶态下的光学常数,这对于相变光盘膜系结构优化设计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经济型轴类零件形位误差测量仪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偏摆仪基础上,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研制了“经济型轴类零件形位误差测量仪”。介绍了测量仪的机械结构、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原理,并对测量仪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该仪器可用于圆度、轴线直线度、同轴度和径向跳动误差等项目的测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静力试验特殊工况加载测量困难的问题,给出了以压电薄膜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简称PVDF)为传感器的结构静力试验系统设计方法。根据静力试验和PVDF传感器的特点,利用气囊挤压试验装置,给出了PVDF传感器试验标定方法。最后,利用建立的试验系统开展了圆柱结构径向加载静力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无轴承异步电机无径向位置传感器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BIM)运行中转子位置辨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反电动势法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反电动势法(BEMF)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低通滤波器减小径向悬浮力绕组磁链的观测误差,同时对低通滤波器引起的相位和幅值偏差进行补偿,获得改进后的径向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模型,根据磁链-位移方程最终获取转子径向偏移,实现转子径向位移自检测.应用这种位置检测方法,建立了无轴承异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不仅能有效检测出转子径向位置,且具有优良的转速和转矩特性.进一步的实验结果同样表明:该方法能具有良好的位置在线自检测能力,实现了无轴承异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方式下的稳定悬浮运行.   相似文献   

6.
    
捷联惯导系统(SINS)中惯性测量单元(IMU)的转位方案设计对系统的快速标定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常见的转位方案是转轴与敏感轴重合,该方式每转动一次,仅有2个敏感轴位置发生变化。为更高效地激励误差,设计了一种IMU在转台上的偏轴安装方式,并基于这种方式提出一种新的转位方案。通过合理设计转轴与敏感轴之间的角度,使其在每次转位时有3个敏感轴位置同时发生变化,开拓了IMU新的转位空间,从而在标定陀螺组件的12个主要确定性误差时,可将传统转位方式下的最少6位置标定进一步缩减为偏轴转位下的4位置标定。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2种方案标定精度相同,但偏轴4位置标定方法的标定时间要比静态6位置标定方法减少33%,且标定结果的稳定性要好于静态6位置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飞航导弹惯性导航系统(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单独使用时存在位置和速度估计误差发散的问题,在不需要弹目距离信息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航路上单个已知地标连续、被动观测的INS误差修正方法.根据导弹与地标间的相对运动关系,采用虚拟视线交会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多虚拟地标协同定位导弹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思想,实现了导弹位置的有偏估计.以估计得到的有偏位置信息和基于大气系统得到的INS速度误差大小作为观测量,应用考虑系统误差估计补偿的卡尔曼滤波,实现了导弹位置和速度的无偏估计.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给出了保偏光纤截止波长测量的实现方法,通过解决可变波长单色偏振光产生技术和测量过程中保偏光纤的对轴耦合技术,研究建立了保偏光纤截止波长校准装置,分析验证了测量结果和装置的性能,为统一保偏光纤截止波长参数量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维表面温度分布的非接触测量仪器——扫描光电高温计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以及实用情况。扫描光电高温计的研制成功,使烧蚀模型表面温度测量从点温度测量拓展到一维温度分布测量,解决了突缩管壁面热分布的研究问题,测量了各种材料烧蚀模型驻点区温度分布曲线和不同材料平板模型在烧蚀试验中沿射流流向和径向的温度分布,并利用弓型导管装置对不同开槽型的石墨平板模型和喷有氧化锆隔热涂层的平板试件进行了温度场的测量。同时,还介绍了偏转装置与扫描光电高温计配合使用,一次开车试验可以测量不同位置上一维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准线性理论计算了磁层高能粒子运动的Fokker Planck方程在可观测相空间的位置项扩散系数,并与绝热不变量径向扩散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位置项扩散系数随径向距离呈现R6的比例关系快速增大.相同径向距离条件下,由于空间位置项z分量的作用,高纬度地区的位置项扩散系数小于低纬度地区.通过与径向扩散系数对比发现,两者具有相同的量级,但两者的相对大小需要根据具体的扰动形态进行分析.此研究对使用测试粒子模拟磁层高能粒子运动,尤其是根据引导中心理论,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求解磁层高能粒子运动的Fokker Planck方程,建立磁层空间高能粒子运动的精细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给出了保偏光纤截止波长测量的实现方法,通过解决可变波长单色偏振光产生技术和测量过程中保偏光纤的对轴耦合技术,研究建立了保偏光纤截止波长校准装置,分析验证了测量结果和装置的性能,为统一保偏光纤截止波长参数量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Garb.  JL  刘乃谦 《宇航计测技术》1993,12(2):43-47
在宇航工业中,许多关键构件都借助连接件插入钻好的孔内进行装配。这些钻孔和连接操作都是由自动机械以越来越高的重复率完成。为了确保连接件的完整性并保持自动化的优势,需要改善高速自动化加工孔尺寸的方法和表面状态的测量。本文探讨的就是钻孔的检测问题,并研制出一种基于散射场原理的电容传感器在线孔径检测系统。孔的横截面形状可通过某个轴线位置沿不同径向多次测量直径来描述。  相似文献   

13.
SINS外场系统级标定方法的优化——最佳六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态多位置标定问题,不同位置编排方式会影响辨识精度.针对六位置标定方法,通过建立位置编排与惯组9个误差参数(加速度计零偏、标度因数误差和陀螺零偏)标定精度之间的关系,将惯组位置编排问题转化为Fisher信息矩阵的优化问题,并在A-最优、D-最优和E-最优3个优化指标下,给出了惯组位置编排的最优方案,通过仿真与满足可辨识条件的一组位置编排比较,结果表明最优方案能够提高加速度计零偏和标度因数误差的标定精度.   相似文献   

14.
以考虑位置误差相关项的伪距率观测模型,对遥感中使用的SINS/GPS为距、伪距率组合系统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组合系统的长期位置精度能达到5m以内;GPS数据更新率低于SINS,在GPS测量时间间隔内,组合系统的性能仅由SINS决定,虽然SINS的误差随时间积累,但在GPS测量时间间隔为秒数量级的情况下,即使采用中等精度的惯性的误差随时间积累,但在GPS测量时间间隔为秒数量级的情况下,即使采用中等精度的惯性仪表,其相对位置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这里相对位置精度指组合系统在GPS测量时间间隔内位置误差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保偏光纤模场分布测试系统,它采用国标推荐的基准测试方法—远场扫描法作为测试方法,通过一定的技术改进,使之能够对保偏光纤端面的模场分布进行测量。并通过两种典型的保偏光纤两个主轴的模场直径的测量实验证明该测试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保偏光纤对轴、熔接等领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精密谐波齿轮存在输出轴扭转刚度不足的问题,为确定径向刚度对输出扭转刚度的影响,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种利用精密力传感器测力的谐波齿轮径向载荷加载装置,并结合三坐标测量机构成了精密谐波齿轮径向刚度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径向刚度不是输出扭转刚度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人机在动态环境下快速高精度定位的问题,提出了用单目相机对无人机上的人工特征点进行位姿解算的方法。在无人机上放置一定数量的小型LED灯,并将其作为视觉测量的特征点,并以其中一个点作为原点建立无人机机体坐标系。通过多场景测量确定特征点在机体坐标系下的三维位置,再将三维位置与特征点在图像中的成像位置相匹配,最后使用EpnP算法求解出无人机的位置和姿态。在实验部分,利用三轴移动平台和三维转台,分别对位置解算结果和姿态解算结果进行误差测量。试验结果表明,位置解算误差在2%以下,姿态误差在8%左右。同时,该算法的处理时间在2 ms左右,该算法可以满足无人机对定位的实时性和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质量飞行器质心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大质量飞行器质心测量的多支点称重法,针对某大质量飞行器,提出了径向测量的改进方法,算例表明,改进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测量准确度,可以满足大质量飞行器高准确度质心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C4D)技术,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径向结构的非接触式电导测量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串联谐振的原理,引入电感模块以消除耦合电容对测量的不利影响,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测量灵敏度。同时,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传感器的电极张角进行了优化研究。在5.0、7.5、9.1、10.2和12.0 mm 5种不同内径的管道中进行了电导测量实验,电导测量相对误差均不超过5%,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新型非接触式径向C~4D电导测量传感器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运动目标空间位置激光跟踪测量系统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目标空间位置激光跟踪测量系统采用激光动态瞄准和激光干涉测距原理以及精密仪器控制技术,对空间运动目标进行跟踪并实时测量其位置和姿态。该系统是国际计量测试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根据测量原理,将其分为干涉法和三角法。在干涉法中,根据跟踪测量机构的数量分为一站法和多站法;三角法根据使用的跟踪原理分为光学扫描法和经纬仪法。给出了各种测量方法的准确度,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