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6月,K—MAX参加了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的一次作战技术演习,先将重2700千克的“火龙”火炮系统及其有关设备运至目的地,然后作为目标搜寻、指引平台,利用装在机L的全景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对假想目标进行搜寻和定位,并通过数据链将目标指示数据传送给地面站,陆战队指挥员利用这些信息遥控“火龙”火炮将目标消灭,从而实现火炮系统作战自动化。海军陆战队还想把K—MAX用作一种“海上垂直补给”直升机,要求能在夜间的海面上安全作业。为此,公司在该机上增装了增稳系统/液压辅助飞行控制系统和一些相应的改装,顺利得到了F…  相似文献   

2.
航空器失事时搜寻区域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根据航空器失事时最后已知的报告或其它位置信息建立最初的搜寻范围,确定第一和第二优先搜寻区的方法,及在无法搜寻找到飞机残骸或幸存者时搜寻区域的扩大广泛和调整方法。确定了划分搜寻区域的指导方针,以及在受天气情况、地形和海流影响时,确定搜寻区的具体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3.
温杰 《国际航空》2008,(4):24-26
美国海军近日提出,需要一种集主动/被动监视系统于一体,能同时执行多情报收集和目标搜寻任务的新一代情报搜集飞机EPX,以替代EP-3。而目前这两种任务是要由两种飞机分别完成的,为此,必须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朱沛然 《民航管理》2023,(9):20-22+38
<正>马航MH370事件以来,国际社会普遍更加关注民用航空器搜寻援救工作的发展,在各国政府、组织和民众的积极参与下,民用航空器搜寻援救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实践证明,积极投入民用航空器搜寻援救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搜救效率,降低人员伤亡风险,还为促进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本文通过对我国以及亚太地区部分国家的民用航空器搜寻援救体系的实践分析,结合实际搜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我国民用航空器搜救体系建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未知环境条件下的高光谱图像目标检测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的自动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构造正交投影算子预先对部分干扰物信息进行削弱,再以无监督的自动目标搜寻方法找到场景中可能的目标物,将图像数据向可能目标物所张成的子空间投影以增强目标物的信息,然后用匹配的方法完成检测。有效减弱了干扰物对目标检测的影响,缩小了目标搜索的范围。应用此算法对实验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AnIntroductionoftheAllSearching&RescuingCoordinationServiceSystem为适应对外开放、经贸、反好往来发展的需要,为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环境,与国际上搜寻与救援的发展水平接轨,提供设施完备、手段先进、安全可靠的搜寻与救援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民航的实际,我们设想用2-3年的时间分三步逐步完善华北地区的搜寻与救援服务体系。现就其必要性、逐步健全运行规章、组织机构、保障设施等提出设想。一、纵观先进国家控寻救援服务的现状,充分认识逐步健全我国搜寻与…  相似文献   

7.
康耀红  李勇 《航空计算技术》1998,28(2):15-18,28
(接上期)2多传感器目标检测的性能评估前面,我们对于单传感器目标检测情形建立了基于几何直观的单一评价指标,这种单一评价指标是单传感器检测率和虚警率的综合反映。对于多传感器目标检测情形,我们可以依据多传感器目标检测的系统检测率和系统虚警率将(5)式予以推广,建立多传感器目标检测的单一评价指标。为此,只需深入讨论多传感器目标检测情形下的系统检测率和系统虚警车。2.1系统检测率和系统虚警率容易证明,已有的各种多传感器目标检测模型实际上都等价于某个(K/N)规则。令R(U)表示融合中心基于传感器级决策的全局决…  相似文献   

8.
S—80是苏霍伊设计局股份公司与卡波企业联合研制的,主要将替换陈旧老化的地方航线飞机L—410和安-28,以及部分雅克-40、安-24和安-26飞机。估计这一飞机的市场需求量超过800架。S—80飞机安装有2台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CT7-9B发动机,单台推力为1500马力S-80螺旋桨和发动机进气道都配有防冰系统,机翼前缘、尾翼、水平安定面和机组人员座舱的侧向玻璃均可自动除冰。驾驶与显示系统可保证在飞机设备工作或机组成员操作错误时发出警告信号。无线电救援通信设备可接收记录下失事飞机的信号,确定其方位,将接收的信号转发给搜寻救援…  相似文献   

9.
“地对空动态目标红外特性测量系统”主要用于低空运动目标(飞机、导弹等)和地、海运动目标(坦克、车辆、舰艇等)以及静态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测量与研究。该系统可对目标进行自动跟踪、对目标实现空间定位、测量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分布、光谱辐射分布以及红外热图像。由于采用了精密时统,实现了各测量设备之间、整个测量系统和被测目标之间的精密同步,因此可以精确研究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与目标对应状态(如目标姿态、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防计量法规和ISO9000系列的支持标准-ISO10012的要求,提出计量保证与监督工作目标及其运行系统的概念,并简要阐述了型号计量保证与监督工作目标及其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可动态检验相控阵雷达系统性能的多目标模拟器技术。介绍了多目标模拟器的工作原理、功能组成和系统模型,分析了模拟器应用于相控阵雷达性能和精度检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法、意、西班牙和英国计 划合作开发通用电-光昼夜 目标吊舱,以代替现役的系 统。新系统称作目标识别、侦 察及指示机载系统 (ASTRID),它将被设计成为 更大的火力圈范围生存能力 的改善平台,并与当今的作战 环境更加匹配。ASTRID具有 更高的自动化水准,包括的激 光照射技术进行目标侦察和 非合作目标的识别。欧洲开发新一代目标吊舱  相似文献   

13.
以飞机在垂直平面的运动方程为基础,采用线性时间负荷控制的飞行模式,提出了求解飞机最短时间爬升轨迹的格点搜寻算法.该方法视飞机为一质点,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每个相邻格点的时间间隔,最后用h×Ma格点数搜寻法求出飞机最短时间爬升的最优轨迹.数字仿真表明,在规定的爬升范围内用格点搜寻算法可以实现快速的时间响应,得到的最优轨迹能够准确地跟踪设定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雷达数据处理,不仅可以把雷达监视范围直接扩大到各台雷达所覆盖的全部空域,而且还能全面提高目标监视质量和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抗冲击能力。多雷达数据处理是欧洲猫2000系统的重要功能,直接影响到系统航迹的质量。本文通过研究欧洲猫2000系统中的多雷达数据处理过程,为分析造成目标航迹丢失、航迹分离、虚假航迹等现象的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一种节省成本的目标模拟器的设计、研发及实现。该目标模拟器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系统,利用再现技术将目标场景加载至模拟寻的的电路上,本文详细描述目标模拟器的硬件结构,简要叙述了用于目标场景建模和系统控制的软件。概述了验证特定目标模型的数据测定过程。  相似文献   

16.
《航空电子技术》2006,37(3):54-54
众所周知,有源雷达系统发射无线电频率能量,并等待回波以跟踪某一目标。与之相反,无源雷达系统则通过其它发射机(通常为无线电或TV信号)不仅采用RF波广播信号,而且还利用来自诸如GPS或敌方雷达的蜂窝式电话、空基系统的发射信号。无源系统要求知晓发射机的位置,并在不被飞行在某一区域内的目标干扰时,还测量整个电磁环境。当某一目标飞行通过时,防空系统可以根据被飞机或巡航导弹反射同来的信号来推断出目标的位置。将从发射机直接传输到雷达的信号与一个由目标反射的信号进行比较,同时测量时间和频率的到达差值。  相似文献   

17.
正气动优化设计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气动优化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通过估算目标函数梯度,然后在负梯度方向更新设计变量来降低目标函数值~([1]),如有限差分方法和伴随方法;另一类是全局优化算法,如进化搜寻或称之为遗传算法,此算法是通过在设计变量空间半随机抽样,不需要任何梯度估算~([2-3])。遗传算法计算量较大,传统的基于有限差分的梯度法随着设计变量的增加计算量成倍增大,对于较大设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态嵌套网格的飞行器外挂物投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运用Euler方程和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数值模拟了外挂物投放的气动特性与运行姿态和轨迹。为了模拟外挂物从飞行器分离后的绕流特性和相对运动,采用了动态嵌套网格技术,并发展了一种洞边界建立和外边点的插值单元搜寻蛇行法,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算例,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可以模拟雷达目标回波,欺骗性和压制性干扰,杂波等信号的雷达干扰信号环境模拟系统,描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及其所采用的某些关键技术 。  相似文献   

20.
多目标测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目标测量一直是航天器试验和鉴定的一个难点。在前期多目标预研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码分多址区分多目标、扩频伪码作单向测距信号、多站距离差定位、单星共视定时”体制的综合测量系统。该系统由6套跟踪测量站组成,能够完成空域内10个目标的遥测和外测。经过试验检验,其站间距离差精度小于5m,站间速度差精度小于0.2m/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