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美国空间系统/洛拉尔公司和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都在独自作计划,以便和早已名声大噪的Spaceway系统和Teledesic系统计划在探索Ka波段用于大容量、宽频带卫星业务方面展开竞争。洛拉尔和洛克希德两家公司的经理告诉《空间新闻》的记者,卫星通信的未来取决于交互式高数据率通信。根据分析,一旦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放Ka波段的正式应用(很可能在1995年),那么,Ka波段可能成为FCC陆上急剧发展的波段。Ka波段之所以被认为是新的理想应用波段,是因为它的高频特性,接收时只需要小型碟形天…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无人机系统的飞行操纵和机载任务设备控制,设计了数据通信系统。介绍了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组成,并对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按照基本功能单元,对系统软硬件进行了模块化、组合化设计。飞行试验表明该设计达到了系统技术指标要求,满足系统对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地震数据卫星传输系统的工程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基于卫星,微波和基带信道的高速大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思想,阐明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给出了卫星、微波和基带一体化传输系统的实现过程及部分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了于1989年10月开始试验和运行的银行数据卫星通信系统总体设计,包括建设规模、业务量估计、技术体制、通信设备硬件配置和软件支持等。  相似文献   

5.
一种双方不可否认的密码协议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数据通信中,数字签名技术保证了数据发送不可否认性和数据完整性,而接收数据的不可否认性在安全通信中也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实现这类型的密码协议主要是通过可信第三方参与数据的加密与传送,因而可信第三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系统性能的瓶颈.文中提出了一个双方不可否认的密码协议,这个协议解决了可信第三方的性能瓶颈问题,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密码协议,最后探讨了它在电子邮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上移动载体间的数据通信时,要求移动载体在运动中始终保持通信链路信号不中断。从移动载体看卫星的仰角和方位角随移动载体在地球上的位置及其自身的姿态(方位,俯仰,滚动)而变,因此要求载体上天线既具有极宽的辐射方向图特性和良好的圆极化特性。按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载体工作地域、载体运动中姿态角(方位角、俯仰角、滚动角)变化范围,导出移动载体上天线实际需要的工作角域,为载体上天线辐射特性的设计给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先进航空电子系统对数据网络的高速和混合通信的需求,基于分布式控制、实时存取和故障容忍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分布式光纤网络的结构设计和协议选择.重点分析了光纤链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拓扑、容错技术和网络管理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1394b总线的分布式容错光纤网络能提供确定和可靠的通信,同时该吉比特光纤链路满足误码率要求且功率余量达13dB.因此它是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易扩展优势的高综合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简单测试装置,为数据通信系统提供一种实用的多功能测试方法,也可用于各种数据通信故障检测,对迅速、正确选择数据通信系统的体制与工作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VSAT 卫星通信系统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灵活方便的通信系统。文章介绍了一种VSAT 卫星数据收集系统的组成,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卫星链路参数的计算。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在我国首次应用于水利自动化工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简单地阐述了用电力线进行精密时间传递的基本原理。除了用长波、短波、卫星、激光、TV、VLBI、电话线传递精密时间以外,又开拓了用电力线进行精密时间传递的新途径,这种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通信卫星平台综合电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平台电子系统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卫星的先进性,随着通信卫星平台载荷容量的增大及功能的扩展,对星载电子系统提出了高性能、高可靠、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产品化等要求。目前,国外通信卫星平台已经普遍采用了"综合电子"的设计理念,综合电子系统主要任务涵盖了数据处理、星务管理、供配  相似文献   

12.
对基于FPGA+DSP架构的图像压缩系统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其系统结构、原理及实现。根据实际需求,采用FPGA+DSP的系统架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图像实时压缩装置,并对系统硬件电路、软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飞行试验环境条件下多路视频的采集、压缩、传输、按时序切换等功能,具有处理延时小、功耗低、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并通过了高低温、振动冲击、电磁兼容等多项环境试验考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和其使命任务的多重性、多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空间信息网络及其体系结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研究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的需求。其次,结合空间信息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特征,建立了松耦合、兼容性、隔离性和可解构的可重组设计原则。同时,定义了管理中心(RMC)和资源中心(RRC)的内涵,分析了RMC和RRC的运行机制,从目标、拓扑、实体、数据、方案5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形式化的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并给出了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的实现算法流程。最后,以某反导作战活动为例进行了体系结构可组构设计的案例分析,基于STK平台进行可重组网络的仿真演示,着重展示和验证了可重组设计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门的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载人航天器密封舱门的功能、工作原理和主要故障模式,确定了舱门的可靠性特征量,基于计量型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舱门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方法选择、试验件状态及试验条件的确定、试验程序、故障判据和可靠性评估方法,给出了应用示例,为载人航天器密封舱门的可靠性验证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基于FPGA+DSP架构的图像压缩系统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其系统结构、原理及实现。根据实际需求,采用FPGA+DSP的系统架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图像实时压缩装置,并对系统硬件电路、软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飞行试验环境条件下多路视频的采集、压缩、传输、按时序切换等功能,具有处理延时小、功耗低、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并通过了高低温、振动冲击、电磁兼容等多项环境试验考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临近空间飞艇为对象,针对传统外形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优化设计方法,搭建了流程框架,编制了优化程序。首先研究了遗传算法及多学科设计理论,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飞艇阻力、体面比、应力模型,利用多学科设计理念对飞艇气动、结构、强度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其次将遗传算法引入到优化设计当中,并利用Matlab和Fluent开展了联合仿真研究。最后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45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首先,我国已建立了配套的航天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运载火箭、航天器、发射场、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两线制通用温度变送器,能够处理热电阻、所有类型热电偶以及电阻、电压输入信号。实现了温度信号的线性化处理、冷端补偿、以及在线标定,信号转换准确度优于0.1%。通过变压器实现电源、输入、输出三端隔离,解决了因传感器绝缘下降导致的电流串扰问题,同时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变送器实现了模块化、通用化设计,具备远程数字通讯能力。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模拟空间环境下半导体材料晶格损伤速率的方法, 计算了375km轨道高度不同纬度空间位置的飞行器模型中硅片产生晶格损伤的速率. 本方法考虑了宇宙射线的质子、正负电子、中子和γ射线成分, 建立了简单的多层飞行器结构模型, 并通过模拟给出了芯片上氕、氘、氚、氦、正负电子、正负π介子、γ射线及中子的损伤结果. 相比给出材料中的非电离能量损失, 更进一步给出了晶格损伤的产生速率, 为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评估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采用小电流进行阻值测试的方法。其用于要求严格控制测试电流、电压的阻值测量领域,采用了自动测试功能,解决了现有测试过程繁杂、耗时、准确度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提高了测试效率、安全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