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花色素二号蛋白质是感应地球磁场的关键,实验发现将人类的隐花色素二号放进缺乏该蛋白质的果蝇里,可以修复果蝇的地磁定向感应力。果蝇和人类是天差地别的两个物种,但是人类的蛋白质却能在果蝇身上起作用,令人眼前一亮,而我们的眼睛里有很多这种蛋白质。神经科学家史蒂文·瑞波特表示:"人类视网膜上是否可以分泌大量隐花色素,而成为有光感的磁场感应器呢?我们不知道这种蛋白质分子是否在人类视网膜上也可以起到感应地磁的作用,但似乎是有可能的。"在该研究发表之前,隐花色素的导航功能只是一种推论和观点,而之后的科学家则形容隐花色素就好像量子罗盘,当  相似文献   

2.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4,(9):66-66
8.2%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人类DNA的仅有8.2%是“起作用的”。其中,略多于1%的人类DNA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另外7%的人类DNA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体部位。参与激活和抑制给蛋白质编码的基因活动。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7月25日下午3点0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探测二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丙SM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火箭飞行30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探测二号卫星已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681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8278千米、倾角为90度的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至此,探测二号与先于它半年多升空的探测一号卫星一起,携手欧空局已经在轨的四颗探测卫星,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4.
船舷 《飞碟探索》2011,(9):52-53
回顾“机遇”号和“勇气”号先后成功登陆火星的表现,虽说都传回大量火星图片与物质成分数据使人类第一次对火星表面有了直观的了解。但遗憾的是,二辆火星车在凹凸不平、沙砾遍布的着陆点多次遇到麻烦,有二次甚至是命悬一线,耗资数亿美元的宝贝差一点像一堆废铁扔在火星上。历经206天,行程4.8亿千米才辛苦降落火星,  相似文献   

5.
1961年4月12日,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进入太空,围绕地球运行108分钟,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但是在过去50年间,人类在太空探索过程中创下了很多其他世界纪录。下面是其中一些,它们包括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人和在太空连续作业时间最长的人。  相似文献   

6.
碧声 《飞碟探索》2005,(6):50-51
雄性果蝇那复杂而精巧的求偶行为,似乎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这个Fru基因决定着果蝇是情场高手还是不解风情的蠢汉,甚至决定着它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  相似文献   

7.
今中外,人类都想往宇宙,有奔向宇宙漫游的种种美好愿望,在国内外的古诗古画、神话传说、科幻小说中,均有强烈的反映。但是,直到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成功之前,人类的这一愿望还处于幻想阶段。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有加加林,真正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飞行。1969年7月16日,载有三名美国宇航员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5天的飞行,于同月21日在月球的静海区着陆,真正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此后,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频繁去月球“…  相似文献   

8.
宗合 《太空探索》2005,(8):16-17
颇受关注的太阳帆卫星——宇宙1号在北京时间6月22日从巴伦支海发射升空,但是仅仅过了10多钟后,“宇宙一号”就如断线风筝,同地面控制站失去了联系。出师未捷身先死,发射失败的结果不免让世人扼腕叹息,人类探索太空的漫漫征程再次受阻。很多媒体都对太阳帆卫星做了长篇累牍的报道,我们也就此问题对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教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第五节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是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的。人类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尝试,终于在1961年4月12日实现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飞出地球,进入太空。这一天是人类航天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清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上,矗立着高达38米的银白色多级运载火箭。一位年轻的苏联军人在迈上通向“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阶梯的最后一级时,对着前来欢送的人群高喊一声:“再见!”然后走入座舱。他就是将要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飞出地球、遨游太空的使者尤里·加加林…  相似文献   

10.
航天简讯     
航天简讯在“尤里卡”上成功地生长虾壳色素蛋白质晶体在空间制造虾壳色素的蛋白质晶体,是由欧空局(ESA)的回收型试验卫星“尤里卡”完成的。在微重力条件下因无对流产生,和地面相比能产生粒子大的晶体。倘若能查明其结晶的立体结构,对人类研究蛋白质晶体是一大贡...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是我国航天工程中的旗舰型项目,已经执行了五次任务,其中两次任务,探测器系统中包括月球车,这两辆月球车分别被命名为玉兔一号、玉兔二号。月球车能够拓展科学仪器的探测范围,开展有针对性的探测活动,比如测量不同地点月壤的厚度,分析特定岩石中矿物的成分,获得巡视区域的地形地貌信息,深化人类对月球的认知程度。2013年年底,玉兔一号开始在月球正面虹湾地区开展巡视探测。2019年年初,玉兔二号月球车驶抵月球背面,成为人类到达月球背面的第一辆月球车。值此玉兔二号月背工作一周年之际,用这篇纪念文章回顾月球车十五年的研制历程。  相似文献   

12.
<正>下方是人类栖居的水蓝色星球,上方是漫无边际的墨色星空,中间两个钢铁巨物紧紧"相拥",源源不断地进行着"养分"输送。4月27日19点07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将数百千克燃料输送到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体内。"酒足饭饱"后,天宫二号将抖擞精神,继续遨游天际。这个距地面393千米高度的场景,颇具仪式感:中国人在为千万里之外的航天器做着延续生命的尝试,人类的航天梦想也愈加恒久绵长。  相似文献   

13.
理性重建     
理性重建谭文高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我们不能肯定在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类的行为都是积极和合理的。我们习惯反思的通常是业已造成重大灾难的事实:局部的或大范围的战争;日积月累被弄得满目疮痍的土地等等。反思,在某种程度上说并非因为良知良能,反思的背后隐...  相似文献   

14.
吕哲 《飞碟探索》2004,(5):40-40
20世纪,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就本质而言,使用物理燃料推进的火箭系统,依然是迄今为止人类摆脱地心引力束缚、深入宁南空间的最主要手段。无论是执行阿波罗计划的“土星”号重型火箭,或者是以“哥伦比亚”号为代表的航天飞机都是如此。尽管航天器的发射非常  相似文献   

15.
胡杨 《太空探索》2012,(11):1-1
1962年11月1日,苏联的"火星"1号探测器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启程,飞向遥远的火星。这枚探测器成功进入了前往火星的轨道,计划于次年6月19日到达火星,但是当它3月21日飞行到距离地球1.06亿千米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火星"1号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第一个飞往火星的探测器。毫无疑问,这次火星之旅失败了。站在整整50年后的今天回望,人类的火星探测之旅可谓悲喜交加。"悲"的是,截至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火星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事实上,"火星"1号并不是人类火星探测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16.
正是1971年时苏联秘密发射的礼炮1号空间站。在此之前人类的载人航天都是持续数天的短期任务,结束之后便很快返回地球。但是苏联人第一次提出了要保证长期有人在的"太空战舰"巡视整个地球,以备不时之需,礼炮1号空间站就应运而生。不过由于它是太空中首次技术验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失踪     
据了解,全世界每年都有几百万人失踪。如日本每年约有10万人下落不明,连香港每年也有几百人。英国海滩失踪专家怀特的名言是:“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人的失踪。人类的失踪史同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古老久远。”古往今来,失踪可分为原因不明与原因明确两大类,前者通常被称为“神秘失踪”。一团军队消失在云雾中这起神奇事件发生在土耳其苏沃拉海湾60号地区,是在一次战役进行得最激烈的关键时刻。“太阳出来了,天空万里无云,这真是地中海域风和日丽的一天。但是,天空中却出现了6或8块呈‘圆形大面包状’的云彩,它们的形状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8.
民力 《太空探索》2014,(6):38-39
<正>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38万千米的征程,于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踏上了月球表面。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45年过去了,那么月球在当年登月的2位航天员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9.
刘岩 《飞碟探索》2011,(4):42-43
近几年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几乎都是涉及人类步人第三类文明的,如卖座的大片《星际迷航》等。人类迈入第三类文明,面临的二个最大的难题是,万有引力和超光速运动。前者涉及已困惑人类近5个世纪的万有引力的根源问题,后者涉及相对论的基础,这是当代物理学中最大的二个难题。  相似文献   

20.
7月28日,英国富豪理查德&#183;布兰森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向公众展示了将用于把游客送到太空边缘的“白衣骑士二号”飞机。“白衣骑士二号”翼展达4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复合材料飞机。这种双机身飞机的最大飞行高度将超过15240米,每天可进行4次飞行,由比例复合材料公司设计建造。参加展示仪式的有媒体和包括阿波罗11号航天员奥尔德林在内的嘉宾。作为维珍银河公司太空旅游计划的一部分,该飞机将作为“太空船二号”飞船的载机(母船),“太空船二号”将在到达高空后离开载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