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尔·萨根说。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因为他们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不过,对科学探索来说,好奇和敬畏只是个开始,支持科学家不懈努力的,除了好奇之外,还有坚忍不拔的勇气和兼容并蓄的胸怀。因为在探索未知的路上,充满着艰辛、错误、歧路、批评和失望。  相似文献   

2.
由日本科学家发现的一种地层微震,近年引起地震科学研究的注意,科学家希望进一步掌握此种微震的信息,来增加对地震发生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悠悠 《飞碟探索》2013,(4):32-33
搜寻外星人是最敏感的天文话题之一,多年以来,科学家坚持不懈地搜索宇宙空间,试图发现外星文明存在的迹象。以下是科学家搜寻外星人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1.加拿大发现热带龟化石 2009年3月,科学家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亚洲淡水热带龟化石。科学家称,这些龟化石的年代可追溯至0.9亿年前,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火山喷发现象,从而引发了全球气候非常温暖。科学家猜测,由于快速升温,使得北极融化的冰水灌注北极陆地,从而形成淡水热带龟迁徙的淡水通道。  相似文献   

5.
曾耀寰 《飞碟探索》2006,(10):24-26
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NASA的科学家在编号ALH84001的火星陨石内找到生命的迹象,这个消息强烈震撼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生命起源的认知。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但对科学家而言,唯有证据才会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6.
人类起源从来都是我们的科学家们最为重视、又最难以简洁回答的大问题。国外科学家认为,人类起源是20世纪最为困扰科学家头脑的七大“最不可思议”的问题之一;而我国科学家也把它列入21世纪期望能得到解决或者接近解决的100个科学难题之中。32亿年前的生命2000年8月,据英国一期《地理》杂志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新近发现了全球年代最久的渗入岩石中的油滴,包含油滴的矿物体微粒也不过只有0.01毫米大小,当被紫外线照射时,这些矿物微粒就会发出荧光。油滴中发现的碳氢化合物一定是地球早期某种生物腐烂后的遗留物,其…  相似文献   

7.
刘远 《飞碟探索》2011,(6):54-55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索奇异的新世界,试图找到潜在的外星生命和发现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在探索可能被忽略掉的那些新的恒星——行星系统方面,科学家的思路正变得越来越有创造力,甚至有一点异想天开了。  相似文献   

8.
康旻 《飞碟探索》2012,(12):50-50
当科学家在1998年发现宇宙正以加速中的速率膨胀时,暗能量能解释这种观测结果的可能性引发了关注。但在理解暗能量实际上是什么时,却没有多大进展,因此对某些科学家来说,这个想法反到成了一种问题而非解答。意大利INAF的物理学家马萨莫·瓦莱塔表示,这个概念对标准宇宙论而言是一种特例元素,并且缺乏任何物理意义。瓦莱塔是寻求宇宙加速扩张新解释的众多科学家之一,那涉及反引力的某些形态。  相似文献   

9.
有关濒死体验的研究,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都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确信濒死体验的探索结果。尤其是那些来自“死亡测验”、“地狱考察”和“死而复活”的事实,更是遭到了一些科学家的反对。  相似文献   

10.
地外世界没有平坦的道路,环境十分恶劣,因此,科学家首先会派遣无人驾驶车打前站,而后才考虑载人登陆。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向我们的近邻——月球和火星——发射了多部这样的探索车,还有多部将在未来几年相继发射,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10辆。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今年2月18日美国航宇局宣布,欧美一些科学家通过“牛顿”和“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的一些探测数据分析,认为他们找到了黑洞撕裂恒星的第一个证据.证实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科学家的理论预信。  相似文献   

12.
1.1月24日,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包含有一种源自伯尔纳病毒插入的DNA,这种病毒能够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和转录。日本和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8%的遗传物质来自一种病毒,而不是来自人类的祖先。  相似文献   

13.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国家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赴港前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以“嫦娥”命名的国家绕月探测工程,也是向海内外科技界开放的工程。香港科学家对探月工程抱有极大的热情,其中许多人已经在航天领域做了有益的工程试验和科学探讨,此次赴港交流也是为了加深了解、加强合作,探月工程随时欢迎香港科学家参与。同时,也欢迎台湾科学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在S-4工作的科学家 科学家罗伯特·拉沙博士(45岁)在秘密基地S-4从事UFO驱动装置研究。不久前,因暴露了S-4的秘密,中央情报局以其私生活的丑闻还击,并将博士的学习、工作经历一一抹掉。记者在拉斯维加斯近郊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5.
接触外星人     
与小灰人交谈的MJ科学家 日前,记者有幸采访到一位神秘人物,听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他名叫米歇尔·沃尔夫,那年55岁。沃尔夫在麦克杰尔大学取得神经学学位,并在麻省理工大学专攻物理学。他曾经有过显赫的经历,担任过总统的秘密特别顾问,是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名下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钟基因     
王亮 《飞碟探索》2003,(2):15-15
钟基因是一种计时基因,可规范每日不同的活动,如睡眠、进食和其他新陈代谢的基本功能。科学家早已发现三种钟基因,基因内的蛋白浓度每日24小时循环升降;2001年五月,科学家第一次从哺乳动物(老鼠)身上发现钟基因,这种基因,和从水果苍蝇发现的一种钟基因(称per)很相似,2001年9月份在人类身体内找到钟基因。这些发现证明了钟基因是自古保存下来的。2001年12月,科学家亦发现,除了在水果苍蝇的脑里,在其他纤维也可找到称per的钟基因。钟基因相信是用来调整生物一天的节奏的,科学家希望透过对生物节奏的研究,能…  相似文献   

17.
坐上电梯就可以进入太空去旅游,这是科学家的设想。这一设想是前苏联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后来,美国科学家进一步做了论证。目前,这方面的探索仍没有停止。美国宇航局去年举行了一次太空电梯研讨会,专家提出用一根4.5万千米的绳索将电梯的上下两端连接起来,这一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6。如何生产出如此长的太空电梯的牢固材料,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1999年,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碳纤维材料,韧度是钢的数百倍,重量只有钢的1/6。但目前的生产成本太高,每一克这种碳纤钢索的成本是500美元。成本…  相似文献   

18.
对于自然人类普遍的看法是:它差不多是仁慈的,它对于组成它的物种而言是仁慈的,甚至对于生命本身或者生态系统本身的延续性而言是仁慈的。这种认识曾经经常体现在有关自然史的电视节目中,例如:自然是自我维持、自我保护的,自然存在着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存在着平衡,直到人类及其剥削、自私、不自然的贪婪出现,才毁掉了自然,等等。  相似文献   

19.
人造黑洞     
几十年来,现代物理学一直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个矛盾使科学家们有时感到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有两个而不是一个解释宇宙现象的体系?科学家们认识到,要想全面、准确地理解宇宙,必须将两个体系结合起来,将它们合二为一,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解释宇宙现状。然而,这两个体系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科学家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努力找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宇宙中的共同作用点。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伟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大脑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们是靠勤奋成功还是天生聪明、异于常人?爱因斯坦曾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说明灵感还是起了不少的作用,哪怕只有1%。于是,科学家便兴起了对人类大脑之谜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