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发现     
《飞碟探索》2014,(3):4-7
决定智力高低的基因现形 英、法、德等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首次确认了一种基因会通过影响大脑皮层厚度而影响智力。他们以1583名14岁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可能与大脑发育有关的5.4万种基因变异,结果发现,一个特定基因变异会导致大脑左侧半球皮质较薄,而相应的志愿者智力测试成绩也相对较差。这个基因变异会影响脑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后者与脑皮层中的灰质含量及其厚度有关。大脑皮层厚度与记忆力、语言能力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飞碟探索》2007,(11):5-5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一项新的基因研究发现,一种普通的基因似乎既能加强大脑中的一种关键的思维回路,也可能增加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也就是说,这种使我们聪明的基因也可能使我们疯狂。  相似文献   

3.
针对比例导引控制的拦截弹,建立高阶制导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基于脱靶量级数解公式,对目标最优机动突防策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拦截弹的制导系统为线性一阶、线性高阶时,目标最优机动突防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拦截弹弹体模型的准确性对突防效果存在影响,高阶系统对应脱靶量更大且效果更真实;将结果与一次阶跃机动和蛇形机动对比,发现最优机动突防效果最佳。然后,建立弹目运动的二维非线性模型,仿真得出目标最优机动产生的脱靶量曲线与线性系统吻合度较高,线性模型选取合适。最后,研究了有效导引比和剩余飞行时间估计误差对最优机动突防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导引比估计误差对最优机动突防效果影响不大,剩余飞行时间估计误差则会使目标最优机动突防性能大幅下降,甚至部分情况比蛇形机动突防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钟基因     
王亮 《飞碟探索》2003,(2):15-15
钟基因是一种计时基因,可规范每日不同的活动,如睡眠、进食和其他新陈代谢的基本功能。科学家早已发现三种钟基因,基因内的蛋白浓度每日24小时循环升降;2001年五月,科学家第一次从哺乳动物(老鼠)身上发现钟基因,这种基因,和从水果苍蝇发现的一种钟基因(称per)很相似,2001年9月份在人类身体内找到钟基因。这些发现证明了钟基因是自古保存下来的。2001年12月,科学家亦发现,除了在水果苍蝇的脑里,在其他纤维也可找到称per的钟基因。钟基因相信是用来调整生物一天的节奏的,科学家希望透过对生物节奏的研究,能…  相似文献   

5.
UFO的出现常常会伴随着强烈的光芒。在远处的高空它们以亮点、亮条、亮盘的形状来展现自己的身姿,许多目击者看到这些发光的物体,就会联想到是“外星人”,是他们驾驶着UFO访问地球,而这些飞行物往往会发出金属般的光芒。让我们试想一下,只通过目击者的视觉就能判断飞行器的材料特征吗?不错,在我们地球上,一般的飞行器都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这里让我们再假设一下:假定外星人是存在的,难道他们和我们地球人一样,也只知道用金属材料制作飞行器的外壳吗?比金属材料更轻、更强、燃点更高、密度更高的材料他们也还没有发现吗?因…  相似文献   

6.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2,(3):5-5
拥有“数学大脑” 心理学家发现,一种利用轻微电击刺激大脑的仪器可改善记忆、解决问题和数学能力。一周内,卡多什的研究团队每天都对志愿者大脑顶叶进行30分钟的轻微电击刺激,结果发现在传统课中他们比以前能更快更有效地接受数学技能。他说:“经颅直流电刺激十分安全,电流造成伤害的几率非常低。”试验结果显示,志愿者接受治疗后,提升的数学能力持续了6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7.
不论下坠或飞行,跳舞或开车,我们在梦里的种种活动都非常真实,而我们的脑子似乎也这么认为。研究人员将受试者睡眠时的脑部活动扫描制成图像后发现,当我们做某种动作时,不论在梦里还是醒着,我们的脑子会出现相同的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环境和我们自身的理解的深化,我们发现,与以前相比,传统学科之间出现了更多的共同点。物理学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属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化学研究的是各种原子如何聚集到一起并形成更为复杂的分子,以及这种过程对生成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薛莫 《飞碟探索》2009,(11):31-33
刚看完了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与其说这是一本讲述遗传学的书,还不如说这是一部关于进化、行为和生物本质的书。在我看来,里面的观点比《凉人的假说》更惊人,认为生命的本质是基因,是那些核苷酸,是序列,而生物个体仅仅是这些东西制造出来发展、繁荣自身的工具;生物个体是会死亡的,然而基因是不朽的,流传千古的。另外,很多从传统生物个体进化理论看来很难解释的行为,如果从自私的基因角度来看就突然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0.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12):6-7
【2012年10月29日】 [生命]研究人员对来自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各地的男性Y染色体进行了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在四五万年前,男性Y染色体上基因的多样性突然大幅增加,这说明当时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膨胀,从人口意义上讲,比“走出非洲”的规模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1.
佚名 《飞碟探索》2002,(1):24-24
UFO的出现常常会伴随着强烈的光芒。在远处的高空它们则以亮点、亮条、亮盘的形状来展现自己的身姿。许多目击者看到这些发光的物体,就会联想到是外星人:他们驾驶着UFO访问地球,这些飞行物发出金属般的光芒。让我们试想一下,只通过目击者的视觉就能判断飞行器的材料特征吗?不错,在我们地球上一般的飞行器都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这里让我们再假设一下:假定外星人是存在的,难道他们和我们地球人一样,也只知道用金属材料制作飞行器的外壳吗?那么比金属材料更轻、更硬、燃点更高、密度更高的材料他们还没有发现吗?因此我们就不能…  相似文献   

12.
结合对毛细抽吸两相回路的研究,以反向式毛细芯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系统内部扰动下的运行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反向式蒸发器,对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经分析知,渗透率的降低有利于抑制毛细芯内所产生的波动,但过低的渗透率会导致系统烧干;孔隙率的降低会明显增大毛细芯工作的波动;此外,最小毛细半径对毛细芯的工作能力和抑制波动的能力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般都认为,月球是一个寒冷、死寂的空间。可是。最近科学家发现了过去10亿年间月球火山活动的证据。他们认为,未来几十年间。月球还会有火山活动。而这个时间点,不会超过一个人的寿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行星科学家马克·罗宾森指出。尽管大家认为在很久以前月球就变得寒冷,但它依然不时在发出内热,所以,月球比我们想的要温暖一些。  相似文献   

14.
量子重力     
我们人类是会创造东西的物种。因此,当我们发现某些东西看起来很美,结构很精巧时,几乎是本能下的反应,我们会问:“谁做的?”然而,如果我们准备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宇宙,第一个要学到的知识就是,这不是正确的问题。当然,宇宙既美妙,结构亦精巧,但它绝不是由存在于宇宙之外的东西所创造出来的。因为按照定义,宇宙是所有的一切,不可能有东西存在于宇宙之外;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分级喷注超燃冲压发动机火焰稳定、燃烧状态及火焰传播特性,以双支板超燃燃烧室为基本构型,开展了当量比连续调节试验研究。模拟低飞行马赫数5.5工况,燃烧室入口马赫数为2,总温1436 K,试验表明:燃烧室单独上游喷注熄火当量比为0.19,该值不受下游燃烧的影响;单独下游喷注熄火当量比为0.46,上游火焰会削弱下游当量比变化对壁面压力的影响,并且会使下游熄火当量比值降低。通过调节上游当量比可实现燃烧状态的转换,转换过程存在迟滞。模拟高飞行马赫数6.5工况,燃烧室入口马赫数为3,总温1 899 K,试验表明:随着总温的增加,单独上游喷注可实现点火和稳焰,上游火焰发生抬举,燃烧室抗反压能力增强,可喷注更多燃料。  相似文献   

16.
康琳 《飞碟探索》2014,(10):54-57
量子物理学一再向我们提出谜题,但又完全符合自然逻辑。粒子和波的行为彼此相似,这种模糊状态恰恰证明了万物的起源——由信息构成的基本的通用码。一部分量子物理学家支持的这一理论描绘了一种新的宇宙观。从事这项理论研究肯定不容易,但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会发现看待我们这个星球的全新的可能性。德国物理学家汉斯·彼得-杜尔教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寻迹探秘能量体(下)吴明针刺说与基里安试验中已经观察到的东西是一致的。甚至两者还会并行不悖。基里安夫妇发现,一切感情、情绪和思想对我们自己的能场都有明显的影响。他们从中医中学到,人们必须始终把人看成为包括肉体、精神和环境的整体。中国人说,习惯的精神状...  相似文献   

18.
第十行星?     
科学家在太阳系内新发现了一个比冥王星还大的天体。它会成为第十大行单,还是被当成第一大垃圾?这关系到我们对行星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矩形通道内气膜出流对内换热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象为矩形通道,包括2个直肋和9个气膜孔,主要研究气膜的出流比、开孔率对通道内换热的影响,温度场的测量采用了热色液晶测温技术.实验发现气膜出流对换热有强化作用,气膜孔对通道平均换热影响也与其在肋间的位置有关,其中肋后孔的影响最大.在不同的雷诺数下,开一个气膜孔时,出流比在6%~8%之间通道壁面内换热效果最好,低雷诺数下增强换热的效果显著;研究孔边的换热规律发现,在孔下游换热明显增强,从孔边到下游5倍孔直径处,强化换热比在1.1倍以上;此外还研究了开孔率对增强换热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霍尔推力器磁路设计主要通过常温静态磁场仿真得到,并实测推力器非工作状态常温磁场进行复核。大功率霍尔推力器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热问题,推力器工作时磁路系统受高温影响,因此在常温下仿真得到的磁场位形会因温度升高而产生偏移,不能反映推力器真实工作时的磁场情况。为研究霍尔推力器工作时热量对磁路系统的影响,通过热磁耦合仿真对10kW磁屏蔽霍尔推力器的热态磁场分布进行研究,并对热态、常温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在阳极附近的径向磁感应强度Br的差异比放电室出口更大。常温设计的磁屏蔽构型在热态时偏离磁屏蔽,磁场和壁面最大不符合度达到13%,通过陶瓷出口型面修正后重新获得磁屏蔽效果,使最大不符合度降低到4.8%以下。合理热设计有助于降低热载荷,热仿真得到磁路系统最高温度低于500℃,低于0.78倍的居里温度Tc磁性急剧转变点,不会出现磁性能急剧下降,但热量对磁屏蔽霍尔推力器磁场构型的影响是应该考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