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利用上海虹桥机场1986-2014年地面例行观测报告结果对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的多种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虹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气温处于10-15℃之间的概率最高,在气温≤0℃或>20℃时基本不会有低能见度天气发生;近五年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有在"更暖"的背景环境下发生的趋势。低能见度天气下机场主导风向在近年来以偏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强度较强的低能见度天气主导风向多集中于偏北和偏南两个方向;风速为0-2 m/s的概率最大,且具有风速越小能见度数值越低的特征。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相对湿度为90%-95%的出现比率最高,随着能见度的降低相对湿度处于这一区间的概率增大,且近五年来机场发生低能见度天气的背景环境趋于"更加干燥"。  相似文献   

2.
低能见度灾害天气对飞行安全及航班正常性的影响日益严重。本文利用济南机场2007-2016年逐时RVR和VIS资料,统计分析了济南机场低能见度天气的变化规律,探讨并建立了低能见度天气VIS与RVR之间的替代关系指数VRK。结果表明:济南机场低能见度天气年际变化呈波动振荡减少趋势和准6年周期振荡特征,日均出现时长在增加,多发生于冬季的清晨和上午;分析确定VR200=400 m、VR350=VR400=600 m和VR550=700 m作为济南机场一种新的进出港航班放行决策参考依据,其可靠性达到80%以上;VR技术间接解决了缺乏RVR预测值问题,可有效减缓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的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常率。  相似文献   

3.
广汉机场冬季影响飞行训练的主要天气现象是低能见度,而造成低能见度的重要原因是辐射大雾,它不仅严重影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而且对科学有序地安排飞行训练计划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准确地预报出辐射大雾的形成及消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由于广汉机场开放的天气标准为800米,且飞行时间基本上是白天(08~18时),所以本文所指的辐射雾是指水平能见度低于800米的大雾,其时间范围为08时至18时.从辐射大雾特征来看,多是出现在稳定气团内,因此冷锋过境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由于控制气团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同样地,对于降水形成的低能见度,因不是辐射雾,本文也不作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19年上海浦东机场逐时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机场低能见度现象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与地面其他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归纳低能见度天气下各类气象要素的阈值。结果表明:浦东机场能见度月分布呈双峰值特征,峰会出现在9月,1月能见度最低。出现低于2 000 m及以下的能见度时,除12月,其他11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均超过了90%。能见度分布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13:00-17:00为能见度的高值区,05:00前后为低值区,冬季低能见度持续时间最长。分析不同等级低能见度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气温在不同月份有较大差异,两者间的相关性最差,其次为风速,相关性最好的气象要素是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5.
选取乌鲁木齐机场2007-2016年逐小时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发现,乌鲁木齐机场低能见度天气具备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当主导能见度≤450 m的时刻下,温度多集中在-2℃至-8℃,相对湿度持续维持在85%以上,平均风速维持在0-2 m/s。利用乌鲁木齐市探空站(51463)的历史探空数据分析发现,在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低空1 600 m以下有明显的逆温分布,随着高度的增加相对湿度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总结了上海虹桥机场趋势预报的气象要素预报方法,并通过天气实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表明,趋势预报是预报机场未来2h风、能见度、天气现象、云四大气象要素的重要变化情况,时空尺度小,局地特征明显;虹桥机场趋势预报中,风的重要变化主要由强雷暴来临、强冷空气南下、春夏季午后局地风突变引起,能见度主要有早晨能见度短时降低、上游平流雾及锋面雾、强降水等3种情形,天气现象主要由雷暴和强降水引起,云主要是降水性低云、平流低云、与雾有关的低云。每种要素的趋势预报侧重点各不相同,数值预报在机场趋势预报领域表现仍不理想,必须充分发挥预报员作用,运用中尺度分析、统计分析和预报经验等方法解决临近预报"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飞行中,天气是影响飞行安全和正常的最主要因素,而在所有的气象要素中,尤以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最大,在非精密进近中表现更为明显,一个机场的起飞着陆标准就是以能见度和云高的数值来表示的.影响能见度的因子很多,而不同的天气现象由于介质不同,反映在能见度上表现差异很大.本文根据自己在延安机场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地影响能见度的几种天气现象以及在飞行中表现的差异性,对保证飞行安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大连机场冬季天气特点做一概述,之后介绍了冬季影响机场的高空环流和地面天气系统,最后介绍了影响飞行的偏北大风、各种降雪、低能见度、低云、雨凇等五种重要天气特点及其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虹桥机场近十年75个低能见度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虹桥机场低能见度集中在11月-次年2月,04-08时出现频率最高;低能见度消散速度快于生成速度;低能见度发生前静风突然增多、气温逐步降低、气压振荡走低,低能见度消散伴随风速增大、气温快速上升、气压升高,而相对湿度与气温呈反相关走势,它们的消散过程比生成过程变化的要快。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低能见度对机组稳定进近的影响基础上,主要论述了在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如何保证飞机准确、有效地实施稳定进近,安全进入目视条件着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冬季机场容易出现的恶劣天气特点,主要从降雪跑道结冰、大雾低能见两个主要恶劣天气着手,分析飞行签派员放行攻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探空图和三维中尺度模式,对大连机场2011年6月29日到7月3日出现的连续4天的大雾低云天气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大雾低云过程发生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密不可分:副热带高压中高层的下沉逆温对大雾低云天气的低层稳定层的产生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它的西进北抬和东撤南退直接导致大连机场上游天气系统三次槽线东移,进而影响本场。近地面层的水汽辐合和弱冷暖气流交汇为大雾低云天气得以维持提供良好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天气形势背景、水文气象条件等方面分析2012年4月下旬发生在大连地区的一次平流海雾过程;重点探讨大连地区春季海雾的形成机制与大雾形成的水汽来源等问题。在东南风的引导下,暖湿空气流经冷的海面是成雾的主要机制;天气形势稳定少动是这次大雾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低频声波对水雾消散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考查了低频声波(<50Hz)对于水雾消散的作用。通过建立声波消雾实验装置,测定了在水雾消散过程中,雾室内的声场分布、温度、消雾时间、雾滴谱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声波作用对于水雾的消散具有明显的作用。并且,消雾的效果随着作用声波的频率和声压级(SPL)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势。较低频率和较高声强的声波作用更有利于水雾的消散,在消雾的过程中温度起伏不大。而声致凝聚是声波消雾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26-28日沈阳桃仙机场出现持续大雾天气进行客观分析与应急服务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大雾的天气过程具有混合型的特点,雾的性质随着时空变化而转变,由锋面雾、辐射雾和平流雾交替转换。其中,冬季桃仙机场"口袋型"地势与地面风配合有利于大雾的形成与维持;850-700hPa之间弱的正散度区,促进了上升运动区与下沉运动区的界面中的逆温层的维持;后续925 hPa低空湍流的发展对大雾消散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悬停状态旋翼流场显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悬停状态旋翼流场显示的试验方法及相应的试验装置,阐述了用干冰汽化时产生的烟雾作为流场显示介质的优越性。指出显示介质的选用应综合考虑介质对流场显示效果的影响、介质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危害及试验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等因素。并对烟雾喷嘴与旋翼相对位置对流场真实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浆尖涡喷嘴的不同径向位置位置对流场边界的影响及确保流场真实边界应采取的措施。最后,用试验的方法定性分析了浆叶片数、浆尖速度及浆叶安装角对悬停状态旋翼流场几何开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方法与国外同类试验相比,在达到同样的流场显示效果的情况下,具有试验费用低、操作简便和对人、设备无危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国内对民用飞机机载烟雾探测器的故障检测仍处于较低水平,烟雾探测器的故障检测技术完全依赖于国外。本文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分析机载烟雾探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实现对机载烟雾探测器故障的测试与定位,测试平台经调试运行可以达到实际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效的防烟装置应具有绝对隔烟、人员能自由出入隔烟场所并不影响视野等功能,而防烟空气幕可以说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烟气流动的机理分析,用理论的方法建立流场,用数学手段推导出计算空气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是影响人员疏散及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与比较了目前世界各国在高层建筑中所采用的防排烟模式与防烟空气幕的优缺点,从理论上解释了防烟空气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根据防烟空气幕的理论计算确定空气幕流量、吹风口宽度和风口射流速度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空气幕流量与烟气流量之比为0.6左右,空气幂射流厚度在25-45 mm且射流角度在25°-35°之间时,空气幕对烟气能起到很好的阻隔作用.由于空气幕的卷吸作用,防烟效果只能达到98%.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粒子追踪测速技术(Micro-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μ-PTV)对近壁面的流场开展高空间分辨率测量,通过解析黏性底层的速度分布,应用一次线性回归计算得到壁面摩擦应力。测量了不同雷诺数(基于动量损失厚度 )下的湍流边界层壁面摩擦切应力,在Reθ =1200时获得了罕见回流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流场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μ-PTV技术可以实现壁面摩擦应力的准确测量,在Reθ =1634~4070时,摩擦阻力系数测量误差小于2%。回流事件的概率极低,在Reθ =1200时约为0.05%,尺度小于8×30个壁面单位,因此回流事件的测量对测量技术的空间分辨率要求较高;分析结果表明回流事件伴随壁面附近的强展向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