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截至2006年的与中国卫星相关的中国航天发射数量的统计值,主要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了“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年)中国航天器的发射数量和相关的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发射数量。  相似文献   

2.
从附表给出的“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年)中国航天发射记录可见,在2006-2010年中国航天用48枚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了53个中国航天器(其中人造地球卫星50颗、卫星式载人飞船1艘、月球探测器2个)和5颗外国卫星(其中2颗为中国研制供外国使用、2颗为外国研制供中国使用)。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工程》2012,21(4):20-20
据中国航天网2012年7月7日消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12年上半年,全球共进行了35次航天发射,中国航天机构共完成了10次发射,超越美、俄的发射数量,居世界第一。上半年中,俄罗斯共完成发射9次,位居第二,美国共发射8次,位居第三。欧洲阿里安空间公司进行了3次发射,日本、印度、伊朗、朝鲜和海上发射公司各进行了1次发射。长期以来,都是美国和俄罗斯在航天发射数量上居于世界前列,中国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航天发射次数一直呈稳定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4.
1990年是中国航天技术和航天活动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进行了5次航天发射。其中最为世人瞩目的是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发射外国卫星——AsiaSat-1和大推力的长征二号E试射成功。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发射服务走向国际市场的良好的开端,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日。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制并成功发射了70余颗卫星、4艘无人  相似文献   

6.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航天专家日前向媒体透露,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八箭十星,创造了历史上发射次数最多、卫星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新纪录,中国航天测控网也因此首次经受住了高密度、多型号任务考验,并确保了数颗高、中、低轨道卫星的安全运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人称,该中心在独立创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报导,实践8号航天育种卫星已于2006年9月9日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预定的运行轨道,中星22号甲通信卫星也于2006年9月13日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践8号卫星和中星22号甲卫星的发射入轨,不仅使进入太空轨道的中国人造卫星的总数达到81颗,而且使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发射总次数突破了两位数、达到100次。实践8号卫星和中星22号甲卫星发射入轨@李大耀  相似文献   

8.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0,(3):125-126
我国将于10月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袁家军2010年5月6日,在中国航天基金颁奖大会暨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高峰论坛上透露,中国将于10月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向月球表面发射物体激起扬尘,以分析月球表面的土壤结构。这将是中国探月“三步走”计划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1月1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以下简称《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等6个篇章对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发布会还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超40次的"超级2020"航天发射计划,以及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3型火箭新型号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6,(12):48-50
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华夏第一星:东方红一号8-3中国太空长征的先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8-6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长征火箭的篮9-3砺剑之歌9-7星箭弹船屡创辉煌9-11艰难险阻难挡中国长征火箭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9-13长征火箭现役部分型号及新一代大运载简介9-17长征火箭发射记录(截至2006年9月)9-19坚持自主创新推进空间事业持续跨越发展10-3中国的卫星系列介绍10-7中国报道质量重于泰山——神舟六号发射后采访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1-32005:星箭走在创新的路上1-6航天三领域刍议——兼论空间技术优先1-8“神六”升空放大“航天经济”1…  相似文献   

11.
长征系列火箭为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统称。文章讨论了该系列火箭的组成和航天发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长征系列火箭为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统称。文章讨论了该系列火箭的组成和航天发射情况。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spects of the Chinese space programme of interest to potential users of Chinese commercial launch services. A brief history is included along with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censing requirements of the US government. The rationale behind Aussat's choice of the Long March launch vehicle is presented as well as a brief comment on the likely future for Chinese launch services in the West.  相似文献   

14.
结构系统是运载火箭关键系统之一,对运载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深入研究了国外运载火箭结构系统发展现状,根据我国运载火箭发展需求,结合我国航天发展和基础工业实际情况,从材料、结构形式、制造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运载火箭结构系统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关键技术,对提升运载效率和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Long March 2 F(LM-2F) launch vehicle, the only launch vehicle designed for manned space flight in China, successfully launched the Tiangong 2 space laboratory and the Shenzhou 11 manned spaceship into orbits in 2016 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it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for enhanc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LM-2F launch vehicle in the aspects of general technology, control system, manufacture and ground support system. The LM-2F launch vehicle will continue to provide more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 Project with its high reliability and 100% success rate.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的航天发射情况,比较了各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航天发射情况,讨论了“十五”计划期间中国航天发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On June 25, 2016, the Long March 7(LM-7) launch vehicle completed its maiden flight successfully. LM-7, as a new generation of medium and basic launch vehicle based on the design concepts of non-toxic and nonpolluting, was developed for the purpose of launching a cargo spacecraft to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n launching cargo spacecraft and satellites, LM-7 can be adapted for mainstream satellite launch missions in the future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of serialization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LM-7 is expected to be used to launch manned spacecraft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eral review of LM-7 with regard to the general scheme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a medium launch vehicle seri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李文龙  李平  邹宇 《宇航学报》2015,36(3):243-252
为研究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技术在中国的后续发展和未来应用方向,对比分析煤油、甲烷和丙烷等典型烃类推进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特性,简要介绍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在一次性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高性能上面级推进、无毒空间推进和吸气式推进领域的发展动态及应用状况。当前国内外航天动力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表明,以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液氧甲烷发动机为代表的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将引领未来高性能低成本航天推进系统的发展趋势,依照中国液氧/烃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进展和技术水平,以其为核心的新型动力体系在中国未来的天地往返、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等多任务适应性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1970年至1999年,中国已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68次航天发射,累计发射了84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国产卫星52颗、国外卫星32颗)和1艘无人状态的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率约85%。现今,中国对空间技术体系的认识已得到深化,中国的航天器进入太空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航天信息应用技术已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20.
Heavy launch vehicles represent the ability of a country to enter space and utilize space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owth in human space exploration, the major aerospace powers and companies in the world areplanning to develop heavy launch vehicle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launch vehicles in the world,revie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heavy launch vehicle serial configuration, and then proposes common points anddevelopment trends of future heavy launch vehicles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