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1,(2):8-9
据《解放日报》报道,我国准备发射第一颗专门用于空间农作物育种的返回式“种子卫星”。目前发射所需的各种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国家农业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及中科院正在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即可操作实施。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农作物种子,开展空间育种技术研究和探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全新尝试,也为培育更多农作物优质良种,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开辟了诱人的前景。在此之前,我国已成功地完成了十多次农作物种子卫星搭载育种试验,并培育出了“太空水稻”、“太空小麦”、“太空青椒”、“太空番茄”等一…  相似文献   

2.
俞盈帆 《航天》2010,(10):22-25
自从我国掌握航天返回技术以来,就开展了航天育种工作。把农作物种子带上天,经航天飞行后送回地面,能使种子发生奇异的变化。那么,航天育种的机理是什么?安全性如何?它是如何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为此,记者采访了设在甘肃省天水市的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文生。  相似文献   

3.
<正>1987年8月,我国通过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成功将第一批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送入太空,开启了我国航天育种研究与发展的新时代。截至2017年年底,通过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我国共计搭载生物种质材料29次,直接推动了我国航天育种的研究、发展与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6,(9):21-21
本刊讯北京时间9月9日下午3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实践八号是一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星上装载粮、棉、蔬菜、林果、花卉等9大类2000余份约215公斤农作物种子材料,用于进行空间环境下的诱变飞行试验。卫星还  相似文献   

5.
《航天》2010,(5):61-61
目前,人们对航天育种产品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把它和转基因食品混淆起来。实际上,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转基因产品是将人工分解和修饰过的外来基因直接导入另一个生物体基因组中,引起生物体性状发生变化,比如,把小麦的基因移植到水稻上,甚至有时是从某种微生物、动物身上提取基因,转到农作物上。这些种子本身染色体已产生缺失、重复、易位、  相似文献   

6.
张梅 《航天发射技术》2002,(1):F003-F003
种子岛位于日本南部的鹿儿岛县,由1市一西之表市、2町一中种子町、南种子町构成。人口约35701人(平成12年),其中南种子町7115人,中种子町9678人,西之表市18868人。总面积约445km^2,地处北纬31度,南北长57.5h,东西宽5.1-12km。岛上丘陵起伏、树木繁茂,交通发达,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0,(1):71-71
据新华网2009年12月9日报道,9日16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七号送人太空预定轨道。遥感卫星七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主要用于空间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瑞江 《航天员》2013,(5):74-75
8月23日上午.由中国航天基金会主办的“神舟十号飞船为澳门科技大学搭载人参种子交接仪式”在北京航天城协作楼举行。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中将与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教授分别代表搭载方和委托方进行了搭载种子交接。  相似文献   

9.
《航天》2010,(9):41-41
不是超级富豪,却想实现遨游太空的心愿?上美国航宇局(NASA)网站吧。今年6月,NASA在官网上推出“太空面孔”活动,让普通人的照片也能跟随航天飞机在宇宙飞翔。只要登录http://faceinspace.nasa.gov,你就可以看到上传照片活动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10,(4):24-25
到今天为止.最晚一批卧床的志愿者也已经卧了有9天时间了.回顾之前的这段时间.感触很多.有辛酸、也有泪水、也有快乐。我想.这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忘而又宝贵的时光。也因此,为我个人积累一些宝贵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