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Д-30发动机大修对ЖС6У(国产化牌号为K465)合金涡轮工作叶片的修复要求,采用B-Ni73Cr Si B-40Ni-S混合粉末钎料和BNi82Cr Si B非晶态箔状钎料对K465铸造高温合金与ВКНА-2М耐磨合金块进行了真空钎焊试验研究,测定了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并对实际叶片进行了钎焊补焊。结果表明,两种钎料都可用于ЖС6У合金涡轮工作叶片的钎焊修复。  相似文献   

2.
我厂采用压气机整流叶片冷轧工艺后,需将叶片焊接固定在内外环上。原先采用氩弧焊却存在变形和裂纹问题,经改用真空钎焊后,变形和裂纹问题才获得解决。在工作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铜—银—锰—镓—镍钎焊料(LQL-1),性能比较好,质量比较稳定,并通过了200小时长期试车,没有发现冶金质量问题。一、钎料的选择性能好的钎料应具有下列性能: 1.能润滑基体金属,焊接牢固可靠。 2.有适宜的熔点和良好的流动性,在毛细管的作用下,能填满所焊接的间隙,根据基体金属Cr17Ni2和1Cr18Ni9Ti的要求,钎料的熔点应低于800℃。  相似文献   

3.
用Al—Ti合金加压钎焊Si3N4陶瓷及接头高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l-3wt%Ti合金真空加压钎焊Si3N4陶瓷,研究了压力对钎缝组织与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填充金属钎焊时处于固液双相区,施加压力既能减小钎缝宽度,又能改善钎缝金属组织,使接头强度得到提高;加压可以作为一种改性钎缝金属的方式。含大量Al3Ti的Al-3wt%Ti钎焊接头与用纯Al钎焊的接头相比,其高温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前者600℃时的剪切强度为29MPa,而后者只有4.5MPa。  相似文献   

4.
采用Sn Pb、In Pb和In Pb Ag三种钎料对航天器控制系统中的Au Ni9刷丝进行了钎焊试验,对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断口形貌以及微观组织、化合物相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改进后钎料对钎焊接头化合物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n Pb钎料钎焊Au Ni9刷丝接头区域靠近金合金一侧产生了明显的化合物,主要包括:Au Sn4及Au Ni2Sn4和Ni3Sn4化合物相。In Pb钎料能明显降低钎焊接头脆性,接头区域未发现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InPb Ag钎料不仅能保护铜导线的镀银层,而且钎焊接头还会产生细小的强化相Ag2In,增强接头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钎料BNi94SiB980-1065,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对1Cr12Ni3Mo2V扩压器进行真空钎焊。借助金相显微镜,超声波检测仪,分析了接头的显微组织及接头的钎透率;利用拉伸试验机对接头进行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在焊接规范为1180℃/30min的条件下,获得良好的钎焊接头。通过焊前清理、钎焊工艺、钎焊工装,对不锈钢扩压器钎焊接头进行钎焊工艺及质量控制,有效避免钎焊接头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前言 1Cr18Ni9Ti不锈钢波纹板夹层结构采用一号合金作为钎焊合金,其钎焊温度高达1180—1220℃,造成基体金属晶粒长大,机械性能降低,甚至出现薄壁基体金属被熔融钎焊合金溶蚀。薄壁导管和集流器钎焊接头亦有类似情况发生。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钎缝宽度与压力的关系式以及测试压力对钎焊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适合于镍基钎料钎焊不锈钢的加压钎焊工艺。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部位多条钎焊缝一次钎焊成型,开展采用BNi-2钎料进行喷注器真空钎焊工艺方法的实验研究。分析了表面洁净度、钎焊温度及钎缝间隙对喷注器密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缝间隙对由高温合金与不锈钢两种材料组成喷注体钎焊接头的密封性有显著影响。合理的钎缝装配间隙为10~15μm,此间隙使钎缝中的钎着率90%,并得到了内外部质量、密封性优良的接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的钎料成分和使用形式、钎焊间隙、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TA2纯钛钎焊接头的成形和钎缝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用纯Cu钎料相比,用Ti-Zr-Ni-Cu钎料可以更容易得到好的等温凝固钎缝组织。而用纯Cu钎料,则价格低,也可得到致密的成形漂亮的钎焊接头,但代价是接头的塑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文摘某管道法兰由镀镍不锈钢管与铝管通过钎焊的方式焊接而成,力学试验过程中钎焊缝部位发生开裂导致泄漏。通过断面形貌观察、能谱及金相分析发现,法兰钎焊焊缝界面处生成了10~20μm厚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层,分析认为焊缝发生开裂的原因是焊接过程中焊缝界面处反应过度生成了较厚的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层,焊接接头偏脆因而试验过程中在试验载荷作用下发生脆性开裂。  相似文献   

11.
TC4钛合金真空钎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钛基钎料钎焊的钛合金焊接接头强度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课题采用Ti-Zr-Cu-Ni钎料并加入适当的合金元素,成功地应用于TC4合金的钎焊,钎缝成形良好,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制备的一种新型中温铝基钎料箔(熔点513~529℃),在530~550℃对LD2铝合金进行真空钎焊试验。测试钎焊接头的室温抗拉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DES)对钎焊接头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钎料可用于LD2铝合金的真空钎焊,在优化工艺规范下可获得致密的接头,焊后经热处理,钎焊接头平均室温抗拉强度可达300MPa,断口是以典型韧窝为特征的塑性断口。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钛及钛合金高温钎焊结构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在分析了钛基钎料应用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钎焊接头的组织与接头性能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指明接头组织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存在形态是决定接头性能的主要因素,接头间隙和钎焊时间决定了接头的组织形态,从而影响接头的性能。钛及钛合金高温钎焊接头的拉伸性能、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是优越的,而接头氧化后的性能急剧下降。并展望了钛基材料连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C/C 复合材料与铜合金的真空钎焊方法进行了介绍,着重列出了近年来出现的活性钎料及相关的焊接工艺参数,并将VIB元素对C/C复合材料表面的改性效果作了对照;介绍了银基活性钎料连接 C/C复合材料与钛合金技术,对该过程钎料和母材相互扩散机理做了描述;概述了C/C复合材料和铝合金、镍和不锈钢金属的粘结及钎焊工艺,列出了 C/C 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的剪切强度、冲击热应力等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Co45CrNiWBSi,Co45NiCrWB及N300E三种钴基钎料对定向凝固Ni3Al基合金IC6A的真空钎焊进行探索研究,测定钎焊接头在900℃下的持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钴基钎料对IC6A合金钎焊工艺性能良好,均可获得致密完整的钎焊接头.但含元素Si和B的Co45CrNiWBSi钎料钎焊接头的高温持久性能较差,而仅以B作为降熔元素的N300E和Co45NiCrWB钎料钎焊的接头具有较好的持久性能,其中Co45NiCrWB钎料钎焊IC6A合金接头在900℃/160MPa下的持久寿命达100h以上.  相似文献   

16.
铝锂合金钎焊反应钎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铝锂合金钎焊时钎剂组元系的试验研究,发现反应钎剂的冶金作用有助于降低钎焊温度,从而避免产生过烧组织,使钎焊接头性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TA15钛合金复杂精密构件设计制造可能的需求,采用Ti-21Cu-13Zr-9Ni钎料材料对TA15合金进行了真空钎焊。通过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等手段,对钎焊接头界面的元素分布及钎焊接头的组织进行分析;同时测试了接头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Ti-21Cu-13Zr-9Ni钎料钎焊TA15钛合金合理可行;真空钎焊接头通过扩散处理,可以提高接头强度,接头室温和高温拉伸强度分别达到母材的98%和94%;真空钎焊接头脆断于钎缝,扩散处理后的接头韧断于基体。  相似文献   

18.
TC4/72Ag-28Cu 钎焊组织及Ti-Cu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钎焊温度1103K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了钎焊时间对TC4/72Ag-28Cu/TC4钎焊接头组织及分布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钎焊时间较短,扩散到界面的Ti、Cu在冷却过程中通过共析转变形成了Ti2Cu化合物;钎焊时间大于某一临界值,由于母材中Ti大量向钎缝中溶解及在界面Cu相对浓度的降低,使钎缝中Cu全部固溶在Ti中,最终Ti2Cu化合物消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临界钎焊时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箔带状Ti-15Cu-15Ni钎料合金对Ti2Al Nb合金开展钎焊试验研究。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钎料合金在基体材料上的润湿角逐渐减小,直至965℃完全润湿基体材料。当钎焊工艺为975℃/10min时,钎焊接头室温抗拉强度可达855MPa,达到基体强度的80%。钎焊界面为冶金结合界面,未见焊接缺陷,界面中心存在10μm宽的钎料元素富集区。该工艺条件下,Ti2Al Nb合金的室温拉伸断口为脆性解理断口,钎料元素富集区处产生了大量的二次裂纹。研究结果为Ti2Al Nb合金钎焊构件的制造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组合式动量轮轮体组件钎焊接头表面的加工状态 ,采用BNi- 2钎料进行了机械加工表面大间隙钎焊的工艺研究 ,并研制了轮辐、轮毂、连接块高精度定位的钎焊夹具 ,实现了轮体组件高性能钎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