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已逝世七十多年了,他倡导的“航空救国”思想,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2.
以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思想为主线, 由赵荣芳、李文光合著的、广东高等教育出  相似文献   

3.
(一)我们大家都知道,冯如自十三、四岁起一直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他总是把自己谋生、学习、研究的目标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先主张工艺救国,并为此努力实践达十年,终至有所大成。后,以其工艺成就为基础,在世界第一架飞机制造成功并继续有所进展的激励下,又感愤于日俄帝国主义者在东三省厮杀,对中国主权的凌辱,他进而主张航空救国,并为之奋斗终身,且最后以投身民主革命来体现其航空救国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广东是我国近代航空的重要策源地,它被誉为航空摇篮,它是在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指引下开拓、发展起来的。孙中山是我国近代航空的奠基人,华侨则是航空的先驱开拓者。飞行是这样,飞机制造也是如此。1911年孙中山旅美旧金山,一再嘱咐侨团:“按排华侨青年学习飞行技术和飞机制造”,“助成飞船队的成立,充革命军用”。广东航空工业一开始,就有它显著的特色。一是有强烈的奋发图强振兴中  相似文献   

5.
飞机这种飞行器,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过程中,应用科学技术出现的—种新兴生产力。孙中山先生敏捷的注视到它的特殊作用,并将之纳为他民主革命思想内容之一,而提出“航空救国”的口号。这对当时具有民主改革要求的中国早期知识界和海外华侨,具有吸引力和调动力。所以在接触资本主义意识较早的广东,容易被人接受,这是广州较先开展航空宣传,率先创办中国航空事业的一种基础。  相似文献   

6.
已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杰出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她也是我国近代航空的开拓者。为发展我国近代航空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为我国航空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航空的奠基人。他的航空救国思想,发展航空的战略思想,空军军事艺术思想,是孙中山革命军事战略和建国发展战略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孙中山的亲密伴侣、战友、得力助手宋庆龄、对此是深刻理解,身体力行,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初起,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国,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侵占热河、长城抗日等一系列事件。使国人感到民族存亡已到最后关头。有识之士认识到增强国防已刻不容缓。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仅要对付的是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而且还要对付飞机坦克,于是便重提孙中山的“航空救国”的口号。  相似文献   

8.
丁纪徐传奇     
丁纪徐,广东省东莞县樟棚乡人,1901年出生在华侨之家。父丁锡伍从事律师,有爱国思想,他的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丁纪徐自幼受爱国思想的熏陶,立志拯救祖国,振兴中华。在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思想的鼓舞下,弱冠之年,赴德、法留学,攻读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航空科技和飞行技术,下决心献身祖国航空事业。1926年初毕业回国,报效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民革命政府,投入了大革命的熔炉。当时,我国革命航空事业尚在开创时期,正值革命军誓师北伐,急需航空队支援作战,立即委派他到广州大沙头军事飞机学校任少校飞行教官。他满腔热情亲自向从黄埔军校保送来的第二期年轻学员传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步觉醒,开始寻求强国御辱之道。飞机的研制与应用引起了有志之士的关注,从冯如到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蒋介石、蒋百里的独立航空思想及中共对航空的认识,使航空救国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其影响下,引发了航空留学热潮,兴建了一批航空院校,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用航空》2004,(4):68-69
成都航空加油站,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航空加油站.2003年为4.15万架次航班安全加注航油22.08万吨。他们通过持续地创建“红旗航空加油站”,建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体系,在全国航油系统内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品牌,第3次荣获民航总局“‘旅客话民航’用户评价活动航空油料供应保障服务第一名”,第4次被中国航油总公司评为“红旗航空加油站”,连续7年通过了全国“青年文明号”验收。在成就优质服务的同时,该站的“优质服务标兵”刘成虎被评为“全国民航劳模”、全国民航“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确定为模范党员。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创…  相似文献   

11.
书讯     
《香山天将》首由赵荣芳,李文光编著,在广东中山报上进行了连载,现巳结集出版.本刊已收到该书书稿,该书以记实文学的形式,歌颂了孙中山先生的“航空救国”学说,并以  相似文献   

12.
今年12月18日是冯星航烈士牺牲59周年,于去年(95年),在广东台山家乡建立一座冯星航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有对联和碑,以作纪念,见上图。现将他的主要事绩概述于后。 (一)美国学飞 冯星航是我父亲,广东台山石岗村人,1897年8月9日出生在贫农家庭,家乡匪患严重,生活艰难,被迫离乡别井,漂洋到美国,在华侨的洗衣馆打工,日夜操劳,节衣缩食,数年后积资自开小洗衣店。当年孙中山先生号召“航空救国”,父亲毅然自费到航校学飞行,边工边读,后来卖掉洗衣店,所得美金全部交纳飞行学费,专心致志学习飞行。  相似文献   

13.
西方的侵略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其中也包括中国传统教育的转变。在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航空救国热潮的影响下,中国航空教育随之展开。筹办航空学校,编译近代航空书籍,创办航空建设协会,选派航空留学人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航空教育。近代中国航空教育影响深远,对于振兴我国航空工业,传播航空文化,推动航空事业的发展都有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人类有动力飞行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世界航空史上的这一伟大事件,上海市航空学会于2003年10月—12月之间举办了纪念航空百年四次重大学术活动。 第一次是10月16—19日,上海市航空学会、北京、浙江、江西等省市航空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维修分会在沪联合主办“全国航空百年论坛航空维修分论坛”,来自民航、空军、海航、陆航、航空工业、中科院等系统的飞机维修企业、科研院所和航空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空军指挥学院教授苏恩泽少将在会上阐述的“航空维修就是战斗力,生产力”,航空维修不是“后勤保障”的观点,引起全体与会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和一致认同。会议收到  相似文献   

15.
六十多年前,当多数美国女性仍在扮演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时,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张瑞芬,为了航空救国,毅然学习飞行,并一举成为轰动美国的著名华侨女飞行家.她在十一年云端生涯中,创造了“三大纪录”一安全飞行3000小时的安全纪录、夺得两项锦标的比赛纪录和“八个第  相似文献   

16.
AnAnalysisoftheRegionalAviationofFujianProvince一、福建航空的基本情况1.厦fi航空公司经营管理出色厦航是全民航唯一的“航空安全金雁杯”三连贯的获得者,还获得了“经营管理优秀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福建省标兵企业”等各种荣誉称号,在安全、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在中国民航的各运输企业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厦航的吴荣南总经理是福建省的‘优秀经营者”。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是一个股份合作制的企业,是由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办…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10月 1日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也是“香港航空小组”(下称航空组 )成员 ,参加“中国人民空军”的 50周年。我们“航空组”的发起人——郭嘉同志 ,不幸于 1998年 7月17日 7时 30分 ,与世长辞 ,我感到无比悲痛 !郭嘉生于 192 2年 ,是广东省南海县人 ,他家境贫困 ,曾就续于广州市立第一技术学校。抗战之初 ,他加入广州兰白剧团。广州沦陷前夕 ,随剧团北上韶关、长沙、桂林、柳州等地 ,从事抗日救亡和动员群众工作。194 2年 ,郭嘉与我同在成都空军机械学校 ,学习航空机构。 194 5年秋 ,郭嘉毕业后 ,曾在成都空军飞机修理厂工作…  相似文献   

18.
航空航天工业部于1990年10月5日至10日在天津召开了部第五次(航空)标准化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七五”计划即将结束,“八五”计划行将开始,全国将全面实施《标准化法》之际召开的。因此,它对总结“七五”航空标准化工作,规划、部署“八五”期间的目标和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航空邮政史上,中国属较早国家之一,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又因为史料记载残缺,影响了史学研究,造成不少历史悬案,至今不解。1920年5月7日北京至天津的航空邮递就是其中一例。 一、中国民用航空机构在争吵中建立 1919年1月,北京政府交通部以航空关系交通为由,设立“筹备航空事宜处”,2月即向英国订购飞机8架,分别命名为“京汉”、“京奉”、“京绥”、“津浦”、“陇海”、“道清”、“包头”、“哈密”号,积极筹备开辟民用航线和创办航空邮政。同年10月,国防部也向英国购买飞机135架,并宣布于11月成立“航空事务处”,直属国务院,且由陆军总长代表国务院总理首任处长,声言掌管全国航空事务。  相似文献   

20.
晓钟 《航空世界》2011,(7):52-55
面对狂轰滥炸立下航空志 陈一坚1 930年6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螺洲镇店前村。陈氏在螺洲是个比较大的家族,其祖父和伯父,叔叔都做木材生意,可是偏偏父亲喜欢读书,不愿做生意。父亲不顾家人反对,怀抱“教育救国、科技强国”的美好愿望,考上公费留日生,到日本求学去了。父亲完成学业回国后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开始受聘福州国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