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年代以来,美国研制了10余种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在70年代末航天飞机发射成功后,美国曾忽视一次性使用火箭的发展.但航天飞机有其固有缺点,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空间开发的需求.特别在“挑战者”号失事后,美国调整了其航天政策,重新起用和改进现有运载火箭,并着手研制下一代更大型的火箭.大型化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今后运载火箭发展的重要趋势.一直到下一世纪,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都将和航天飞机并行发展.运载火箭的另一发展动向是降低使用成本,这包括客货分开运输、采用烃类发动机和减少级数、增大火箭直径.  相似文献   

2.
概述“德尔它”Ⅱ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商用载荷的情况.“德尔它”系列火箭的特点是可靠性很高.航天飞机的失事,使美国重新考虑起用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德尔它”Ⅱ便能满足90年代卫星商业市场的需求,经过不断改进,它最终能将1450—1800kg的载荷送上地球同步轨道.详细介绍“德尔它”Ⅱ的性能与各级的结构特点,及火箭目前的研制状况.  相似文献   

3.
根据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1983年关于苏联军事力量的报告,苏联正在研制一种大型航天飞机,它的设计与美国航宇局的航天飞机相似,但运送有效载荷入轨的能力是美国航天飞机的两倍。分析人员说,苏联对大型航天飞机、相当于“土星5”的运载火箭、以及永久性空间站的研制,将在空间领域向美国提出一个  相似文献   

4.
在航天飞机投入使用之前,为了增加定点转移轨道的发射能力,美国航宇局决定研制比。雷神·德尔它”推力更大的新改型的运载火箭“德尔它3920”。此外,还决定“德尔它”运载火箭的使用无限期延长。它是航天飞机现有用户的备用运载工具,也是其他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大力神4运载火箭即将发射。这是一种新的不载人运载火箭系统,计划用以完成载人航天飞机难以完成的任务。 美国于1984年就开始研制大力神4运载火箭,尽管当时航天飞机正处在全盛时期,这是因为知情人士对美国航天飞机的发射率能否满足所有美国航天计划的要求表示怀疑。 1985年2月,美国空军订购了10枚航天飞机级一次性运载火箭(ELV),即大力神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有关制定和执行西欧航天计划的若干财政-政策观点和技术观点.介绍降低“阿里安”族运载火箭成本的途径,即要批量生产和保持良好的继承性.分析西欧实现“赫尔墨斯”计划的可能性,认为西欧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财政上都具有研制航天飞机的能力.对航天飞机的耐热结构、氢氧燃料电池、遥控机械手的研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国际运载系统的近期目标是将至少5000kg的有效载荷送往地球同步轨道(CEO).美国将用带有新的上面级的航天飞机和辅助性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CELV)如“大力神”34D 7/“半人马座”来实现这一目标.苏联的运载工具和欧空局(ESA)的“阿里安”5也将能实现这个目标.美国显然将恢复采用机/箭混合编队政策,而只用航天飞机完成载人飞行任务.ESA的“赫尔墨斯”和苏联航天飞机也主要用于载人飞行.苏美两国都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研究第三代空间运输系统,迅速及时地以低成本将重型载荷送入轨道.空天飞机和HOTOL(水平起降)、航天飞机型火箭(SDV)和大推力运载火箭(HLLV)等各种方案都在研究之中.这些第三代运载工具将满足民用和军用需求.民用包括扩大现有商业活动、地球观察、空间生产、空间站和载人飞行,以及其他尖端任务,如火星探险(载人和不载人)、月球基地和大型空间动力系统.军用可能包括先进的情报和侦察系统、宇宙飞船服务和维护任务、SDI支援系统,以及永久性空间驻人基地.实现这些目标将需要研制空天飞机.空天飞机还将发展成用以完成高速空天运载和灵活反应任务的飞行器.叙述中型运载火箭、先进的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的现有设想和早期计划.讨论SDV和地球至低轨道大推力系统,介绍“赫尔墨斯”和苏联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8.
自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事故以来,美国一直在积极地发展军用和民用一次性运载火箭。这些火箭有宇宙神2、德尔它2、大力神2、大力神4、新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先进发射系统以及Shuttle-C,此外,还研制了一种外形完全不同的小型运载火箭——飞马座空射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人马座计划开辟了采用液氢液氧高能火箭的新途径,该火箭与宇宙神助推器组合后,能将有效载荷送入绕地轨道、同步轨道,以及飞往月球和行星的轨道。大力神ⅢE 运载火箭系航天飞机出现之前美国航宇局研制的“一次性使用”的新型运载火箭。它由人马座的改进级、空军研制的大力神Ⅲ助推级和一种直径为4.27米的新式整流罩组成。大力神ⅢE 运载火箭全长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上,由私营企业投资研制运载火箭的情况并不多见。美国休斯敦航天服务公司正是这样的合资公司之一。该公司计划研制一种名叫佩尔什马(即航天工作马)的运载火箭,以便同美国的航天飞机、德尔它火箭,以及欧洲的阿里安火箭展开竞争。本文将对这种运载火箭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Naft.  JC 奚妙芳 《上海航天》1991,(6):55-60,54
随着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研制工作的着手进行,为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提供某种形式的救援能力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提高救援能力,拓宽将人员和物资送上空间站的途径和摆脱完全依靠航天飞机的现状,美国正在研究一种由“大力神”Ⅲ运载火箭发射的空间站载人/后勤运输飞行器(SSPLV).着重介绍SSPLV/“大力神”Ⅲ的额定上升弹道、从发射到入轨期间各上升段的故障模式及再入轨道.  相似文献   

12.
全面而详细地介绍欧空局“赫尔墨斯”小型航天飞机的性能及研制情况.可重复使用的“赫尔墨斯”是欧洲未来空间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借助“阿里安”5运载火箭垂直起飞达到预定轨道,返回时能像高超音速滑翔机一样水平降落在指定的跑道上.“赫尔墨斯”有载人和不载人两种飞行方式.法国宇航公司和达索-布雷盖公司推出了各自的“赫尔墨斯”方案.最后介绍“赫尔墨斯”最终方案的推进系统、防热系统、结构布局和电源系统等,以及该航天飞机的飞行计划.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N火箭     
1981年8月11日五点零三分,N—Ⅱ火箭(第二枚样机)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场喷射出桔红色的火焰,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载着静止气象卫星—Ⅱ“向日葵2号”,冲上黎明前的夜空。在这以前,日本曾依赖美国,使用“德尔它”运载火箭发射了试验应用卫星系列的“向日葵”、“樱花”、“百合”三颗卫星。N—Ⅱ火箭是日本为发射应用卫星而研制的运载火箭。该火箭从1976年起开始系统论证,继而展开研制工作,1980年夏  相似文献   

14.
子力 《中国航天》1999,(12):24-25
图1 欧洲前些年曾提出过用阿里安5发射的使神号航天飞机方案。美国的机组/货物转运飞行器有可能采用这种用一次性运载火箭发射的有翼航天器方案美可能发展新型载人航天器子 力  美国的4架航天飞机按每架可重复使用100次来计算,还可飞行很长一段时间,但终将被更为先进的载人航天器所取代。为了确定航天飞机的“接班人”,美国航宇局正在组织有关公司开展一项称为“航天运输结构”的研究计划,对各式各样的接班方案进行论证。正是在这项研究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美国航宇局产生了研制一种新式CCTV载人航天器的想法。这种航天器…  相似文献   

15.
IRIS(即意大利研制的临时级)航天发动机,是意大利国家航天规划局的研制项目。它可把600-950公斤的有效载荷从航天飞机的低轨道(300公里)送入同步转移轨道(远地点36000公里),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美国航天飞机的上面级系统(SSUS,IUS,Centaur)而研制的。IRIS 计划负责人估计,有可能用 IRIS 把15—20个有效载荷从美国航天飞机上送入轨道。此外,欧州阿里安运载火箭系列的3和4已预定用 IRIS 作为火箭的第4级。  相似文献   

16.
当美国的航天飞机进入飞行试验阶段时,苏联又重新研制一种能把近200吨有效载荷送进近地轨道的大推力运载工具,这是西方情报研究专家们分析研究了来自各方面的证据之后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并把这种运载工具命名为G—1型“超级”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7.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能源号(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能源号(俄罗斯)孙广勃能源号运载火箭(谢尔顿代号K-1,美国代号SL-17)及与之相关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历史要追溯到前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为了与美国进行登月竞赛,前苏联在60年代及70年代初进行了N-1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和试射。从...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后73秒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殉难。这次事故使航天飞机轨道器损失了25%,而且美国在1986年内将进行19次发射(14次用航天飞机轨道器,5次用宇宙神/人马座和德尔它火箭)的计划也将告吹。因此,与航天有关的商业、军事、科学用户都在猜测,美国打算在近期内或长期应用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航宇局总部空间运输保障管理处处长马洪说,是否恢复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美国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工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曾经是其它国家建造运载火箭的蓝本。可是现在,正是这些外国的运载系统威胁着美国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工业的生存。 1981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开始第一次商业飞行以后,美国决定主要用航天飞机发射卫星。然而,1986年1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美国的航天业一度面临危机:通用动力公司的运载火箭装配线停产,麦道公司被迫下马已两年,仅有马丁·玛丽埃塔公司还在维持生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美国航天飞机研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作了初步的归纳和分析。作者认为:美国当局在70年代初决定研制航天飞机时,对其技术难度以及发射市场的需求量缺乏确切的估计,规定了一些超出航宇局财力和人力资源能力的目标;在设计思想上把载人和运货合二为一,对应急救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在航天飞机首航成功后,决定停止使用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等是美国决策当局的主要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