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轴随机振动试验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研究了多轴随机振动试验控制技术,详细阐述了系统传递函数辨识、驱动信号生成、控制修正算法等关键技术。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多轴随机振动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利用该系统在三轴振动试验台上开展了多轴随机振动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控制修正算法可行,控制效果良好,若干关键技术在多轴随机振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效果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从频率范围、输入能量、振动模态和传递路径等四个方面对随机振动试验和噪声试验的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从内声场和结构传递振动两方面对组件级试验的有效性进行初步评估,着重讨论组件级振动试验项目的优化选择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对航天器系统级振动试验项目的选择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卫星随机振动试验和噪声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小卫星的结构特点,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对比分析了随机振动环境和噪声环境的特点及环境试验的效果。根据典型小卫星分舱段两种试验的数据,分析得出随机振动试验比噪声试验更适合于小卫星的结论,为制定小卫星力学环境试验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点激励振动试验的实施较为复杂。文章研究应用虚拟试验技术在试验前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及优化的方法。以双点激励虚拟随机振动试验系统为例进行虚拟试验,以及试验方案的优化;并将双点激励实物试验结果与虚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虚拟试验结果准确可靠,试验方案设计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小卫星随机振动响应特性,探讨了组件质量与小卫星随机响应的变化关系,并提出了地面随机振动响应与板面密度关系的一个经验公式。针对某小卫星发射过程中测量得到的主动段振动数据,分析总结了小卫星的主动段振动特性,着重探讨了小卫星主动段振动特性与地面试验的振动特性差异,给出了修正地面试验验证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模拟公路运输的随机振动试验谱及调整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中推荐的模拟公路运输的随机振动试验谱。针对实测数据,利用正态容差极限法通过包络处理的基本步骤制定模拟运输试验谱。并根据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提出了一种根据车速、道路等级变化对包络谱进行调整的方法。在制定模拟公路运输的随机振动试验谱时,应当优先选择利用跑车试验数据制定的试验谱,其次选择类似产品的试验谱并适当调整。在不具备以上两种条件的情况下,再选择国内外相关标准中推荐的试验谱。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6,(3):80-87
航天器电子产品在航天器发射过程中经历恶劣、复杂的随机振动环境,可能会引起电子产品失效。根据电子产品内部印制电路板(PCB)随机振动原理和特点,文章研究梳理了航天器电子产品随机振动失效模式及抗随机振动设计的5条一般原则,总结出航天器电子产品进行抗随机振动能力分析评估的两种方法和风险判据,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证明了上述分析方法和判据正确可行。针对失效模式,从两个方面提出了5种降低产品随机振动动力学响应的可行方案,通过计算仿真及试验表明:产品内部PCB位移响应和变形极限大幅降低,减振方案有效。以上分析方法、判据及减振方案,可以作为同类电子产品抗随机振动能力评估的参考,为随机振动失效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多维随机振动试验控制中的互谱控制技术,给出控制策略及互谱控制算法,阐述了相关技术。介绍开发出的原理样机构成及控制原理,通过对二维系统的控制试验,验证了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控制算法可行,控制方案达到随机控制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9.
卫星产品多轴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制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产品多轴随机振动试验技术的难点之一是试验条件的制定。文章分析了多轴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制定的理论基础,并就多轴随机振动试验条件的工程处理方法从模型使用、简化处理、互谱设计、时域信号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简化处理、遥测数据分析、仿真计算和现有试验数据分析对比4个角度对卫星产品多轴随机振动试验条件的制定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的复杂组件随机振动试验载荷设计方法在某些加载方向常给出远大于实际数值的载荷预示,而难以满足组件研制单位的载荷裁剪需求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载荷设计方法,将随机激励功率谱密度描述为关于组件质量的系数含待定参数的分式函数,并利用总均方根加速度实测值确定待定参数。对比了改进方法与两种现有方法对典型组件随机振动载荷的预示精度。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预示误差,从而为星载复杂组件结构与机构优化设计提供合理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量级随机振动试验提出了一种利用工装谐振原理在振动台上实现高量级振动的试验方法。首先在理论上分析振动台系统的圆盘工装的振动特性,利用谐振原理设计了结构响应放大装置,并在理论上分析了该装置的结构响应放大的可行性,最后应用该装置成功完成了伺服机构高量级步进随机振动试验,验证了其在高量级随机振动试验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在地面试验中更真实地模拟再入飞行过载、振动力学环境的时变特性和复合特性,以再入飞行器子系统为对象,开展变均方根随机振动?变加速度离心复合试验研究。设定试验条件时,对预示弹道过载数据进行平滑和重采样,得到变加速度离心试验条件;对实测振动数据频谱进行归一化和频谱加权融合,得到变均方根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复合试验结果表明,给出的试验条件控制可行,实现了再入飞行振动历程和过载历程的同时模拟。  相似文献   

13.
多轴随机振动环境的疲劳损伤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轴随机振动试验能够同时激发结构在不同方向的模态,使动力响应表现出比单轴振动更为丰富的共振峰,因此对经受多轴振动环境的产品开展疲劳损伤机理分析很有必要。文章围绕多轴随机振动环境疲劳损伤机理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分析,调研多轴随机振动环境疲劳损伤机理的研究现状,为多轴振动试验及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多轴振动系统的原理研究和相关试验设备的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30多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旨在确保航天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环境工程也得到了飞速的进步。环境工程不仅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产品的研制成本、研制周期和竞争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造卫星的环境工程大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弄清产品从出厂、使用到报废的整个寿命过程所将经受的各种环境以及它们对产品的影响、严酷程度和破坏机理等; 2.通过设计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使产品能够承受这些环境而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运载火箭发动机喷流噪声是引起火箭舱段随机振动环境的主要因素;对于固液捆绑火箭而言,多个固体助推发动机与芯级液体发动机喷流噪声的组合捆绑效应将使舱段高频随机振动环境更为恶劣,尤其是对于靠近发动机喷口的固体助推发动机尾舱。文章重点针对某固液捆绑火箭试样阶段的固体发动机尾舱设备与支架安装面在噪声激励作用下的高频随机振动环境,采用有限元分析(FEA)方法进行随机振动环境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单机设备支架厚度能明显改善单机设备安装面的高频随机振动响应。据此重新设计单机设备支架并进行试车实测,结果与仿真预示结果间的最大偏差未超出工程上一般要求的±3 dB偏差范围,验证了该环境优化及预示分析方法的合理可行,可为后续运载舱段在噪声激励下的高频随机振动环境优化预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动力学环境试验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文章介绍了20世纪航天器动力学环境试验技术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特别就试验技术的发展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文章指出,试验工作对解决实际的问题仍然是主要的和基础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重点针对某微小卫星力学环境要求,对模拟环境试验进行了相关设计,并对整星正弦和随机振动试验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在试验前后利用光学经纬仪对整星结构进行了精度测量。通过试验和测量结果验证了初样星整星结构的合理性,而且针对试验中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解决办法。该文对同类型微小卫星的力学试验验证工作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美国对航天器环境试验有效性所作的研究分析工作。目的是要说明环境试验对保证航天器可靠性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对环境试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些工作也表明在提高环境试验的有效性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提高环境试验的有效性,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航天器的可靠性,节省研制费用,因而也就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文章对如何提高航天器环境试验有效性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于峰  郭珈 《遥测遥控》2022,43(1):98-104
针对靶场试验遥测数据特点,设计了一种遥测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作为靶场测试流程和飞行结果判别的重要环节,遥测数据处理分析系统软件实现了繁杂测试数据处理与发布、数据管理和数据判读与服务等功能。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靶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制定国际标准《运载火箭与航天器界面飞行环境遥测数据处理要求》的背景情况 ,简要分析了有效载荷与运载火箭的接口要求 ,系统地研究了有效载荷飞行环境的类型、测量和数据处理的相关要求与方法 ,并对制定其国际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