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尽管科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行星源于岩石小行星,但来自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和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行星可能源于“巨大的流体泥球”。在该研究中,科学家对碳质球粒小行星中的岩石颗粒和泥质活动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发现早  相似文献   

2.
正启动重返月球的计划,从月球背面收集样本进行研究,或许可以揭开近40亿年前若干小行星撞击月球的相关谜团。乘“阿波罗”号登月的宇航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采集回若干月球岩石样品,对这些岩石的同位素分析发现,约39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此时太阳系内环境已归于平静很久了),月球表面曾被若干小行星撞击过。这个神秘的事件最初被称为“月球灾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称:1.6亿年前,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运行的两颗小行星发生碰撞,使得很多大块的岩石飞速冲向地球,其中包括毁灭了恐龙的那块岩石。  相似文献   

4.
"隼鸟"(Hayabusa)探测器[见图1,以前被称为缪斯-C(MUSES-C)],于2003年5月9日,从日本九州的鹿儿岛航天中心由一枚固体燃料M-5型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它探访"糸川"(Itokawa)小行星的漫漫征程."隼鸟"质量为485.9kg(包括燃料),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配备了氙离子发动机,用了2年零4个月的时间飞到"糸川"小行星的轨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希望它成为世界上第1个"往返"型小行星探测器.按照原计划,这项耗资1亿美元的任务是追踪"糸川"小行星,采集其上的岩石样本,并于2007年6月着陆于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完成它长达4年的旅程.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是一个对航天探索非常积极的国家,在小行星探测这个问题上,虽然美国人的调门非常高,但实际上远远走在前面的却是日本。早在本世纪初,日本就发射了隼鸟1号小行星探测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糸川号小行星上带回了珍贵的岩石样本。受到这次成功的鼓舞,日本在2014年前又发射了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这次的目标不再是糸川,而是龙宫小行星。按计划,它将通过“炮击”的  相似文献   

6.
正本努是一颗保存完好的古老小行星,目前距离地球超过3亿千米。它能够为科学家提供探索早期太阳系历史的样本,因为它早在数十亿年前就已初具雏形,并可能曾经帮助播种了地球上的生命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1日清晨,已经在太空飞行了4年的冥王号探测器OSIRIS-REx(Osiris是古埃及神话中冥王的名字)成功从目前距地球3.34亿千米的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尘埃和碎石。这次采集任务预计将耗时7年,耗资约65亿元人民币(超过10亿美元),目的只为从小行星上取回"一把土"。这难免让人疑惑,付出这么大代价,值得吗?  相似文献   

7.
最新消息     
月球形成时曾撞击地球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31日电,根据克莱门汀-1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美国夏威夷大学科学家保罗·卢西认为,月球曾是火星大小的天体岩石,撞击地球后被反弹到空间,形成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美专家拍摄到雪茄形小行星图像美国航宇局的科学家借助于新型深空跟踪雷达系统,拍摄到了太阳系中一颗长约4.8千米的雪茄形状小行星的图像。即使在观测能力极强的天文望远镜上,小行星通常也只以遥远光点的形式出现,然而在1994年8月间,雷达对在小行星中排名第1620号的“地理星”进行为期一周的探测后,揭示了这一…  相似文献   

8.
正美宇航局决定再次延长"黎明"小行星探测任务,该探测器会继续对矮行星谷神星进行观测,直到明年燃料耗尽。谷神星是小行星带主带内最大的天体。今年早些时候项目科学家曾表示正在考虑让"黎明"探测器转往观测其它小行星。任务团队正在研究把"黎明"送入与谷神星表面最近距离不足200千米的一条椭圆轨道,此前两者的距离从未低过385千米。近距离飞行有助于更好地对谷神星表面最上层进行测量,近距离飞过时还可采集高分图像和光谱数据。"黎明"2007  相似文献   

9.
迟惑 《太空探索》2021,(1):32-49
深空探索异彩纷呈 2020年度的星际探索活动有不少亮点:欧空局的太阳轨道器发射升空;阿联酋和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同时抢抓发射窗口,竞相奔向火星;日本的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完成了长达6年的漫长旅途,终于带着"龙宫"小行星的样本回到了地球;美国的奥西里斯-雷克斯探测器虽然遭遇了采样事故,但是毕竟成功抵达了"贝努",而且采集了超...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们正在忧心忡忡地关注着一群危险的小行星,它们有可能与地球相撞。但如何改变这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最近,从有关部门获悉,2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将以我国著名科普作家李元和卞德培的名字来命名。我国科普作家获此殊荣,尚属首次,而且,这2颗小行星是日本科学家发现的,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也是第一次,小行星命名这件事进一步加强了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为推进和加强两国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交流和合作,增添了新内容。 小行星跟九大行星一样,都围绕太阳运行。与大行星相比,它们的体积都比较小,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这两颗小行星都是由日本天文学家圆馆金、渡边和郎在日本北海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围绕小行星——灶神星的轨道飞行,按计划。“黎明”号在长达8年、近50亿千米的星际探索之旅中,将远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这个探测器揭示的秘密将有助于科学家回答有关这个天体和太阳系里其他几十万颗小行星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小行星是太阳系最早期的产物,保留了太阳系形成之初的形态,对小行星的探索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地球的起源。近地小行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大天体的摄动作用,运行轨道不断变化,使得小行星或者其碎片存在与地球相撞的潜在威胁,所以探索小行星也可为研究避免这种碰撞奠定基础。不少行星科学家都将小行星视为太空探索的自然跳板,它将展示今后至少20年太空探索灵活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  相似文献   

14.
5月25日,美国航宇局宣布,将在2016年启动耗资10多亿美元的名为OSIRIS-REx的太空探测计划,发射一艘机器人飞船,并在4年以后抵达一颗被称为1999RQ36的近地小行星,收集星面尘埃,然后于2023年返回地球。科学家届时将对样本物质进行仔细分析研究,以便找到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线索。实际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们说,一颗有着大而深的凹坑的小行星,可能是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行的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的发源地。科学家首次在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拍摄的灶神星的照片上,看出一个宽459千米、深13千米的巨大的环形山,这个环形山的宽度与灶神星531千米的直径几乎相...  相似文献   

16.
参考图片     
NASA低成本、小规模行星探索计划用的近地小行星探测器,将于1999年上半年飞抵近地小行星,在围绕近地小行星的轨道上运行一年。  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一颗真正的冷星 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科学家已证实了一颗离地球27光年的罕见的小冷星的存在。这颗编号为G...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近地小行星的报道甚器尘上,就以今年上半年来说,恐怕就有近10起,这些报道不是说某某小行星刚刚与我们擦肩而过才发现,就是说某某小行星将于某年某月某日可能与地球相撞,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而笔者现在要告诉读者的却是非常温馨的消息:一颗近地小行星从我们身旁掠过,但却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伤害。由于体积较大,距离地球又如此之近,科学家们可以仔细地观测这颗小行星,分析它所反射的光线,以推断出这颗小行星的组成元素。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由于事先就得到预报,做了充分的准备,因而得以观赏这颗近地小行星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徐菁 《太空探索》2013,(5):18-20
绝大多数小行星和彗星会从我们的居住地——地球身边"擦肩而过",但是宇宙中总有一些麻烦的制造者,极少数的小行星或彗星有可能会与地球相撞,地球表面的巨大陨石坑就是证据。将人类文明毁灭的撞击并不是不可能的,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可能就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体积越小的小行星制造灾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科学家们日益重视这些小行星给地球带来的威胁,一些学者甚至呼吁应该把保护人类的居住地不受外来天体袭击作为国防政策之一。专家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奥西里斯-雷克斯"任务是美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探测器于2016年9月从美国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前往小行星贝努开展研究并计划采集60克样品于2023年9月返回地球。任务的主要目标包括研究小行星的起源和资源,寻找生命起源的答案,以及研究提高小行星轨道预报精度的方法,保护人类和地球家园免遭恐龙的厄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25日在京举行仪式,正式宣布将一颗由我国科学家斑现的小行星命名均“彭桓武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