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纳米管薄膜可作为应变传感器用于结构损伤的健康监测。采用机械搅拌、超声处理和高速离心等分散工艺将多壁碳纳米管单分散后,通过真空吸滤法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对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的碳纳管薄膜应变传感器,与结构基体一体成型。弯曲应变传感实验表明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在不同的应变范围、不同的循环次数、不同的温度范围等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应变传感特性。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灵敏度较高,灵敏度系数为188.31(0~22 500 με),且具有较好的应变传感可逆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高额中电压标准装置中所用薄膜热变电阻的保护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由于装御被检表高频探头时所造成的薄膜热变电阻的机械性损坏。此方法经笔者实践证明简便易行,有关读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薄膜成型技术,在非金属试验件表面用真空离子溅射技术制作薄膜热电偶,进行表面温度测量,并探讨薄膜热电偶在瞬态加热条件下与粘贴的常规热电偶在测温结果上的区别,为今后将薄膜制作技术应用于温度、热流密度及高温应变测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薄膜结构构成的充气式可展开天线、网状可展开天线和太阳帆等航天器的表面精度、信号增益等工作性能,需要对空间薄膜结构的动力学展开性能进行分析。由有限元离散方法将整个薄膜反射面离散为众多常应变三角形单元,这些单元的节点可视作质点;考虑这些三角形单元的弹性势能,由最小势能原理得到三角形单元的平衡方程,从而实现单元上点的应变和单元三条斜边线应变之间的转换;最后,为了防止展开过程中单元间接触,建立接触模型,由薄膜反射面的离散拓扑组集结构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并建立动力学方程。基于文中方法对具体算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薄膜的展开过程,可应用于薄膜结构的展开性能分析中。  相似文献   

5.
简讯     
<正> 1990年10月23日至28日,航空航天部航天系统在西安召开了气控活塞式压力计技术培训及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是继去年统一压力计量工作会议之后,为在部内推广使用气控活塞压力计而召开的。部内各二级计量站、部分部直属厂、所及有关单位派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液体压力计是利用液柱自重产生的压力与被测压力平衡的原理而制成的压力计。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不确定度,因此它被广泛用作压力计量的基标准器具,在我国低压段压力量值传递中担当重要角色。从其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入手,对其不确定度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机载探测系统探头回收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在无需操作员干预情况下实现探头自主回收的技术方法。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算法,将缆位角与探头、缆长进行结合并引入了绞车控制系统,使绞车对探头的回收速度及缆长可进行实时调整,并给出了3种不同缆位角摆动条件下缆长与探头回收速度的控制曲线关系。研发了自主回收装置,设计了能够实现自主回收功能的探头回收机构。实验验证表明:在无需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在缆位控制系统及自主回收机构的配合下,系统实现了对探头快速、安全的回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PV -L型标准压力真空计的结构原理 ,它比普通压力计在结构、性能、用途等方面都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引进的高准确度表压和绝压测量系统,以气体活塞式压力计为主并由四部分组成。该系统应用各种压力命名间的关系,使用气体工作介质、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修正某些关键因素,例如重力加速度等,采用完全真空法,能检定或综合考核气压参数测试仪,压力传感器和数字压力计。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实施中双探头梯度法的误差系数只能达到0.5~0.3,意味着只能消除50%~70%的卫星剩磁干扰。文章研究双探头梯度法消除卫星本体剩磁的原理和工程上双探头梯度法的误差来源,并分析了卫星剩磁部件的分布对磁心的影响,以及磁心与双探头位置的关系在双探头梯度法中的关键作用。当磁心位置确定,并且双探头安装连线通过磁心,双探头梯度法的处理误差能够实现最小化。仿真试验表明,在优化剩磁部件分布和双探头部署位置的情况下,双探头梯度法的误差系数可以从0.4降低到0.03以下。  相似文献   

11.
宽带双极化天线测量探头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线测量探头的性能对提升天线平面近场测量效率、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平面近场测量的需要,应用反向四脊和差分馈电技术,设计了宽带双极化天线测量探头。对测量探头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带宽、方向图、隔离度和交叉极化辨识度等探头性能,确定了高隔离度、高极化纯度的宽带双极化天线测量探头的最优设计,获得了更高精度和效率的天线测量。  相似文献   

12.
天线测量探头的性能对提升天线平面近场测量效率、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平面近场测量的需要,应用反向四脊和差分馈电技术,设计了宽带双极化天线测量探头。对测量探头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带宽、方向图、隔离度和交叉极化辨识度等探头性能,确定了高隔离度、高极化纯度的宽带双极化天线测量探头的最优设计,获得了更高精度和效率的天线测量。  相似文献   

13.
由航天部一院计量站研制成功的《GP—16型气体标准活塞式压力计》的技术鉴定会,于1983年12月16日至19日在河北省沧州市召开。参加这次鉴定会的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航天部、航空部、西安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北京、四川、河北等省市的计量局等35个单位共49名代表。会议认为:该仪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精度高、成本低、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填补了我国4—16Kg~f/cm~2气控压力计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场探头在高场强下的校准需求,本文提出了利用混响室开展电场探头校准,介绍了基于混响室的电场探头校准原理和校准方法,解决了200V/m以上高场强环境下电场探头的校准问题,并与微波场强标准中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示波器探头是测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任务是确保信号高保真的传送到示波器。与所用示波器匹配适当的探头,对于取得最高的信号保真度和测量精度尤为重要,可靠的探头是完善测试系统的基本要素。从探头的特性、分类、基本工作原理和选型方面介绍如何使用示波器探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拓宽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可用频带,满足高频压力信号的测量需求,需对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现有数学模型对不同结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适用性及预测精度。对5种典型结构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进行了判定和划分,综述了现有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频响预测模型、假设条件及模型修正方法。为对理论数学模型进行定量评价,计算得到了不同结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谐振频率、截止频率和工作频带(幅值误差±5%),并与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引压管较短的谐振腔,利用Panton模型计算其谐振频率,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对于引压管较长及带有测压孔的结构,B-T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对实验用微型探头-传感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用于超声速凝结自激振荡现象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频响特性可满足高频(约10 kHz)压力波动信号的动态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散射矩阵为工具,分析了测量线探头电导的测量方法的理论根据,从理论上解决了检定测量线探头电导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被检探头置于波腹时辅助测量线指示并非最大),并指出当存在B_p时g_p的正确计算公式,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测量线检定质量的提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多探头星敏感器分布式视场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单探头星敏感器三轴姿态精度不一致问题,提高数据更新率和实时性,提出了多探头分布式视场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各探头等时间间隔曝光,将相邻时刻曝光的2个探头的观测星矢量信息进行时间配准、空间配准,之后进行视场融合并采用QUEST算法解算姿态。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将光轴方向精度提高8~9倍,同时可将数据更新率提高3倍以上,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种新型的具有准互易反射式光路结构的光学电压传感器,设计了基于锗酸铋(BGO,Bi4Ge3O12)晶体横向调制方式的高压探头.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所设计的高压探头进行电场计算,得到了探头内的电场及电势分布;讨论了探头内电场分布不均匀及干扰电场导致的测量误差.计算结果表明:标准条件下探头的最高可测电压不低于15 kV;电场分布不均匀导致光沿着晶体内不同路径传输时,电场强度对路径的积分结果即测量电压不同,影响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探头内干扰电场导致0~5 kV范围内最大测量误差达1.2‰,这一测量误差对于2‰精度的电压传感器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在地磁场中测量卫星磁矩的环境磁场作图法。通过采用原位和斜置(或倒置)的重复测量、对测量探头和参考探头的输出作差值处理、使探头沿地磁场东西取向和试验体转置90°以保持它与探头的相对高斯态不变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地磁场中磁测碰到的两个主要技术难题:分离永磁矩和感磁矩,有效地抑制地磁场的噪声。并由试验表明,对于磁矩在500mA-m2以上的卫星,由该法给出的测量相对误差不大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